埃及游记(一)
1年前 (2024-04-22)
埃及游记(一)康凤菊 2018年2月17日(大年初二),我们一行6人随携程旅游社乘坐土耳其航空公司,由伊斯坦布尔转机抵达埃及开罗,飞行时间12小时。
遥远的古埃及,给我们带来秘的面纱,开启了埃及12天的旅程。
埃及博物馆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解放广场,是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这里收藏的各种文物超过15万件,展出的仅仅是一小部分。
博物馆大门为白色拱形花岗岩石雕,半圆拱上端是古埃及话体系中最重要的女-伊西斯(lsis)女的头像。
左右站立的是尼罗河女。
四姐妹在博物馆前的小型狮身人面像旁留影 小妺和女儿芳芳 走进埃及博物馆,石碑、珠宝、棺木、木乃伊……馆内的每一件展品都有着一段令人着迷的历史,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痕迹。
大厅顶端矗立着两尊巨型石像,它们是阿蒙霍太普三世和妻子,他俩的女儿们围绕在脚下。
这两座石像在博物馆建造之前就坐在这里,距今已有3400年历史。
黄金面具,是图特卡蒙死后所戴面具。
面具与真人的面庞大小相称,恰好罩在他的脸上。
面具由金泊制成,嵌有宝石和彩色玻璃。
前额部分饰有鹰和眼睛蛇,象征上、下埃及(上埃及以鹰为保护,下埃及以蛇为保护);下面垂着胡须,象征冥奥西里斯。
这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艺术珍品之一。
图坦卡蒙御座。
御座是木制的,椅背上是一幅华丽的浮雕像,可以明显看出浮雕仍受到阿玛尔纳艺术风格的影响。
图坦卡蒙坐在椅子上,旁边是他的妻子(也是姐姐)安凯赛那蒙,拿着罐,正准备给图坦卡蒙涂抹油膏,这幅恩爱的图案也成了埃及代表性的形象。
《图坦卡蒙的卡的雕像》,雕像头上的卡是生寄生容器,黑色皮肤象征冥奥西里斯。
随葬品,图坦卡蒙的夹脚拖鞋,今天看来居然还那么时尚。
随葬品 这个超级精美的装饰箱,在图坦卡蒙墓室的前厅被发现,画面上,国王驾驶着华丽的马车,拉动弓箭射向敌人,后排的军队整体的跟隨着法老。
图坦卡蒙棺椁,是用450磅纯金制成,是人类历史上最精致、最伟大的金制品。
图坦卡蒙的内脏罐,是由珍贵的雪花石膏制成,它的外形是一座庙,外壁上窄下宽。
在四条棱上雕刻有四位保护死者的女,所说的祝福话则以象形文字刻在每一面外壁的中央。
拉霍特普(Rahotep)王子和妻子诺夫勒特(Nofret)双人雕像,第四王朝。
这两座雕像栩栩如生,他们的眼睛是用黑宝石镶嵌的,乍一看跟真人似的。
当年发掘的时候,考古队员拿着火把走进漆黑的墓室,突然看到雕像眼睛的反光,吓得落荒而逃,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
哈夫拉的雕像,第四王朝(前2520-前2494)。
这座雕像由闪绿岩雕刻而成,高168厘米,在吉萨哈夫拉河谷庙中发掘出来。
孟卡拉王三人组雕像,中间身材健美的肌肉男就是吉萨孟卡拉金字塔的主人,他左腿在前,仿佛大步迈进,动感十足。
孟卡拉右手边是古埃及话中地位很高的哈托尔女,女的特征是头上顶的太阳圆盘和牛角,孟卡拉和她手牵手,表明法老和的关系很亲近。
左赛王雕像,左赛王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之一,正是在他统治时期,埃及人次开始使用石头建造纪念建筑,并造出了座金字塔。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头像,是从卢克索的祭葬庙转移到埃博的,雕像脸部比较清秀,带着自信的微笑,显露出一定的女性特征。
埃赫那吞巨型雕像 狮身人面像是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最有名的在吉萨哈夫拉金字塔前面。
狮子的身体,代表力量,人的脑袋,代表智慧。
力量和智慧的结,是每一位法老的梦想。
盘腿执笔握卷的书吏像,第五王朝前期(前25世纪中期),彩色石灰岩雕刻而成,雕像高51厘米,发掘于萨卡拉。
在古埃及,书吏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因能够书写,所以是整个国家官僚机器运转的重要组成元素。
阿吞浮雕,这件浮雕是在埃赫那吞新建的首都皇室陵墓里发现的,描绘埃赫那吞法老和王后奈菲尔提提供奉阿吞的场景。
那个散发光芒的圆盘就是阿吞,光芒的尽头可以看到人的手,赐给法老生和财富。
这是用植物制成的"莎草纸",经历了数千年还没完全,莎草纸上发现了多种语言文字,包括希腊文、拉丁文、罗马文、文及古埃及文。
参观中,经常看到法老和的形象,法老画的是人脸,是兀鹰或者眼睛蛇脸。
狮形油膏容器,雪花石膏、金、象牙制成,容器高60厘米。
狮子为站立形,头顶莲花形容器,莲花在古埃及代表重生和复苏。
狮子的眼睛贴有金叶,舌头和牙齿为象牙雕刻而成。
造型可爱而有趣,玲珑剔透,华丽精巧。
是传统的丧葬祭品。
香水瓶,第十八王朝,图坦卡蒙时期(前1333-前1323)。
是由雪花石膏制成,高70.5厘米,宽36厘米,深18.5厘米,发掘于帝王谷图坦卡蒙墓。
尼罗河畔风景餐厅,享用埃及风味晚餐。
19日清晨搭乘埃航飞越沙漠和日出,一起扺达南部阿斯旺 游埃及,看得最多的是庙。
就如游欧洲看得最多的是教堂。
埃及主要庙有七座,菲莱庙,康翁波庙,阿布辛贝庙(自费项目),荷鲁斯庙,哈特谢普苏特庙,卡尔纳克庙,卢克索庙。
菲莱庙原位于阿斯旺大坝南面尼罗河中的小岛上。
1962年建设阿斯旺大坝时,淹没了菲莱岛,1980年,埃及政府决定将岛上的古迹转移到菲莱岛以北500米的艾格里卡岛上,从重新建,还其原来面目。
托勒密十二世在菲莱岛上建造的塔门。
法老杖击荷鲁斯的敌人是典型的古埃及艺术场景,伊思斯女被刻在入口的两侧。
西塔(左边)的间小门通往托勒密六世的出生房。
塔门右侧描绘的是托勒密十二世向诸进贡。
塔门之后有一个庭院,被称为接生室的地方,据说是献给荷鲁斯的庭院,古埃及时候,每一代法老在就位之前都会来到这里祭祀庆祝,让老百姓相信他们是荷鲁斯的后代。
在这一片类似于广场的东西侧各有几十根带有莲花形态的石柱,不过东侧部分后几个还没修建好,没有顶端莲花造型。
正面就是入口塔门,高18米。
菲莱庙是目前发现的象形文字碑文和一些形象生动的浮雕,在这里被祭奠的有富庶之哈索尔和生育之艾西斯等。
据说女艾西斯不仅掌管生育,还是所有人的庇护,因而极受古埃及人的尊崇。
庙内殿的石雕非常精美,讲述着伊西斯女的故事。
菲莱岛上的图拉真皇帝的凉亭,建于公元二世纪。
柱子上有漂亮的植物装饰柱头。
里面四面刻有浮雕,讲述伊西斯女的故事。
四姐妹,从左到右,咪嗦唻哆! 小妹和女儿芳芳 阿斯旺大坝位于开罗以南900公里的尼罗河畔,1960年在苏联援助下正式开工,耗资9亿美元。
坝高111米,总库容1689亿立方米,具有灌溉、发电、防洪、航运、旅游、水产等多种效益。
在阿斯旺大坝旁与埃及金牌导游赵云和上海房导影 大姐风度翩翩 我也来献丑一下 我和大姐、三妹摆pose 芳芳聪明精干 小妹风采依然 应诺俏皮可爱 参观完阿斯旺大坝,导游带我们来到尼罗河畔,乘坐阿斯旺风帆船。
斜阳照在尼罗河平静的水面上,化作点点波光,白色的风帆一旦扯起来,片片如翼。
天空湛蓝,河水碧蓝,风帆的倒影在河水里散成一大片。
这些式风帆船,靠着自然的风力徐徐前进穿梭于河面。
坐在船上,徜徉于优美的尼罗河上,微风徐徐吹来,小船穿梭于河面,沿途秀丽风光,享受轻松悠闲的浪漫时光。
听着船夫用简单的乐器伴奏,唱着他们代代流传的民歌。
尼罗河的船工,他们不用去划笨重的船桨,而是灵巧地掌握船帆。
夕阳把它的余晖洒在了尼罗河上,把帆船的白色染成了金红色,河水闪闪地泛着金光。
19日傍晚,我们乘坐的游轮缓缓地离开了阿斯旺码头,沿着美丽的尼罗河,驶向尼罗河的下游-卢克索。
游轮虽然不豪华,但比较舒适,双人房干净整洁,饭菜精美丰富,透过房间的大窗户可以看到尼罗河沿岸的优美风景。
河面上帆船点点,岸边芦苇丛丛,树木翠绿,令人心旷怡。
在游轮顶层甲板上,一边欣赏尼罗河最美景致,一边品尝埃及的饮料和特色点心。
游轮顶层甲板全景 第二天傍晚,上岸观看《康翁波庙》。
康翁波庙和别的庙一样,有高大的石柱和因残破而显得苍凉的庙殿,但与众不同的是,它有两个大门,一个大门是专为鹰荷露斯所建,另一个大门是专为鳄鱼所建,因此康翁波庙又被称为"双殿"。
庙广场右侧的大石柱,上面刻满了壁画,讲述的都是的故事。
古埃及女人分娩壁画,现在看来也很科学。
我们从右侧的大门进入祭奉鹰首荷鲁斯的庙。
从康翁波庙的后面绕到祭奉鳄鱼索贝克的庙,大门外的暮色越来越浓。
天已完全黑了,在景观灯的辉映下,康翁波庙就像一座金城,显得更加壮观,更加秘。
第三天参观《荷鲁斯庙》,上岸即有马车过来兜生意。
游轮到庙距离不近,只能乘马车前往,50埃镑单程。
你只要一坐上马车,车夫就快马扬鞭,恨不得立马到庙,再赶回来接第二批客人。
荷鲁斯是古埃及最重要的之一,他是冥奥西利斯与生育之伊西斯之子,传说荷鲁斯最终在这座庙所在地战胜了赛特,众把王位赐予荷鲁斯。
从此,埃德夫就成为供奉鹰荷鲁斯的圣地。
荷鲁斯庙的塔门,墙上刻有庙的建造者托勒密三世和鹰荷鲁斯的浮雕。
最值得一看的还是圣殿门口立着两尊由黑色花岗岩雕成荷鲁斯的雕像,其中一只老鹰脚的小人是托勒密三世,古埃及的历代法老都把自己视为鹰荷鲁斯的化身,荷鲁斯后来也演变成为法老的保护,王权的象征。
另一只头带上下埃及皇冠的老鹰,表情严肃,器宇轩昂。
荷鲁斯庙已是埃及的著名旅游景点,不少沿尼罗河行驶的内河游轮都会在该处附近停迫,让游客到庙参观。
埃及人每年都会在这里进行荷鲁斯获胜的庆祝仪式,历代法老也会在庙里举行加冕仪式,因为法老被视为荷鲁斯在人间的化身。
廊柱环绕的前庭,巨大柱子上雕刻各代托勒密法老向荷鲁斯供奉祭品的场景,和托勒密王朝时期举行宗教仪式的场面。
遥远的古埃及,给我们带来秘的面纱,开启了埃及12天的旅程。
埃及博物馆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解放广场,是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这里收藏的各种文物超过15万件,展出的仅仅是一小部分。
博物馆大门为白色拱形花岗岩石雕,半圆拱上端是古埃及话体系中最重要的女-伊西斯(lsis)女的头像。
左右站立的是尼罗河女。
四姐妹在博物馆前的小型狮身人面像旁留影 小妺和女儿芳芳 走进埃及博物馆,石碑、珠宝、棺木、木乃伊……馆内的每一件展品都有着一段令人着迷的历史,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痕迹。
大厅顶端矗立着两尊巨型石像,它们是阿蒙霍太普三世和妻子,他俩的女儿们围绕在脚下。
这两座石像在博物馆建造之前就坐在这里,距今已有3400年历史。
黄金面具,是图特卡蒙死后所戴面具。
面具与真人的面庞大小相称,恰好罩在他的脸上。
面具由金泊制成,嵌有宝石和彩色玻璃。
前额部分饰有鹰和眼睛蛇,象征上、下埃及(上埃及以鹰为保护,下埃及以蛇为保护);下面垂着胡须,象征冥奥西里斯。
这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艺术珍品之一。
图坦卡蒙御座。
御座是木制的,椅背上是一幅华丽的浮雕像,可以明显看出浮雕仍受到阿玛尔纳艺术风格的影响。
图坦卡蒙坐在椅子上,旁边是他的妻子(也是姐姐)安凯赛那蒙,拿着罐,正准备给图坦卡蒙涂抹油膏,这幅恩爱的图案也成了埃及代表性的形象。
《图坦卡蒙的卡的雕像》,雕像头上的卡是生寄生容器,黑色皮肤象征冥奥西里斯。
随葬品,图坦卡蒙的夹脚拖鞋,今天看来居然还那么时尚。
随葬品 这个超级精美的装饰箱,在图坦卡蒙墓室的前厅被发现,画面上,国王驾驶着华丽的马车,拉动弓箭射向敌人,后排的军队整体的跟隨着法老。
图坦卡蒙棺椁,是用450磅纯金制成,是人类历史上最精致、最伟大的金制品。
图坦卡蒙的内脏罐,是由珍贵的雪花石膏制成,它的外形是一座庙,外壁上窄下宽。
在四条棱上雕刻有四位保护死者的女,所说的祝福话则以象形文字刻在每一面外壁的中央。
拉霍特普(Rahotep)王子和妻子诺夫勒特(Nofret)双人雕像,第四王朝。
这两座雕像栩栩如生,他们的眼睛是用黑宝石镶嵌的,乍一看跟真人似的。
当年发掘的时候,考古队员拿着火把走进漆黑的墓室,突然看到雕像眼睛的反光,吓得落荒而逃,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
哈夫拉的雕像,第四王朝(前2520-前2494)。
这座雕像由闪绿岩雕刻而成,高168厘米,在吉萨哈夫拉河谷庙中发掘出来。
孟卡拉王三人组雕像,中间身材健美的肌肉男就是吉萨孟卡拉金字塔的主人,他左腿在前,仿佛大步迈进,动感十足。
孟卡拉右手边是古埃及话中地位很高的哈托尔女,女的特征是头上顶的太阳圆盘和牛角,孟卡拉和她手牵手,表明法老和的关系很亲近。
左赛王雕像,左赛王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之一,正是在他统治时期,埃及人次开始使用石头建造纪念建筑,并造出了座金字塔。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头像,是从卢克索的祭葬庙转移到埃博的,雕像脸部比较清秀,带着自信的微笑,显露出一定的女性特征。
埃赫那吞巨型雕像 狮身人面像是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最有名的在吉萨哈夫拉金字塔前面。
狮子的身体,代表力量,人的脑袋,代表智慧。
力量和智慧的结,是每一位法老的梦想。
盘腿执笔握卷的书吏像,第五王朝前期(前25世纪中期),彩色石灰岩雕刻而成,雕像高51厘米,发掘于萨卡拉。
在古埃及,书吏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因能够书写,所以是整个国家官僚机器运转的重要组成元素。
阿吞浮雕,这件浮雕是在埃赫那吞新建的首都皇室陵墓里发现的,描绘埃赫那吞法老和王后奈菲尔提提供奉阿吞的场景。
那个散发光芒的圆盘就是阿吞,光芒的尽头可以看到人的手,赐给法老生和财富。
这是用植物制成的"莎草纸",经历了数千年还没完全,莎草纸上发现了多种语言文字,包括希腊文、拉丁文、罗马文、文及古埃及文。
参观中,经常看到法老和的形象,法老画的是人脸,是兀鹰或者眼睛蛇脸。
狮形油膏容器,雪花石膏、金、象牙制成,容器高60厘米。
狮子为站立形,头顶莲花形容器,莲花在古埃及代表重生和复苏。
狮子的眼睛贴有金叶,舌头和牙齿为象牙雕刻而成。
造型可爱而有趣,玲珑剔透,华丽精巧。
是传统的丧葬祭品。
香水瓶,第十八王朝,图坦卡蒙时期(前1333-前1323)。
是由雪花石膏制成,高70.5厘米,宽36厘米,深18.5厘米,发掘于帝王谷图坦卡蒙墓。
尼罗河畔风景餐厅,享用埃及风味晚餐。
19日清晨搭乘埃航飞越沙漠和日出,一起扺达南部阿斯旺 游埃及,看得最多的是庙。
就如游欧洲看得最多的是教堂。
埃及主要庙有七座,菲莱庙,康翁波庙,阿布辛贝庙(自费项目),荷鲁斯庙,哈特谢普苏特庙,卡尔纳克庙,卢克索庙。
菲莱庙原位于阿斯旺大坝南面尼罗河中的小岛上。
1962年建设阿斯旺大坝时,淹没了菲莱岛,1980年,埃及政府决定将岛上的古迹转移到菲莱岛以北500米的艾格里卡岛上,从重新建,还其原来面目。
托勒密十二世在菲莱岛上建造的塔门。
法老杖击荷鲁斯的敌人是典型的古埃及艺术场景,伊思斯女被刻在入口的两侧。
西塔(左边)的间小门通往托勒密六世的出生房。
塔门右侧描绘的是托勒密十二世向诸进贡。
塔门之后有一个庭院,被称为接生室的地方,据说是献给荷鲁斯的庭院,古埃及时候,每一代法老在就位之前都会来到这里祭祀庆祝,让老百姓相信他们是荷鲁斯的后代。
在这一片类似于广场的东西侧各有几十根带有莲花形态的石柱,不过东侧部分后几个还没修建好,没有顶端莲花造型。
正面就是入口塔门,高18米。
菲莱庙是目前发现的象形文字碑文和一些形象生动的浮雕,在这里被祭奠的有富庶之哈索尔和生育之艾西斯等。
据说女艾西斯不仅掌管生育,还是所有人的庇护,因而极受古埃及人的尊崇。
庙内殿的石雕非常精美,讲述着伊西斯女的故事。
菲莱岛上的图拉真皇帝的凉亭,建于公元二世纪。
柱子上有漂亮的植物装饰柱头。
里面四面刻有浮雕,讲述伊西斯女的故事。
四姐妹,从左到右,咪嗦唻哆! 小妹和女儿芳芳 阿斯旺大坝位于开罗以南900公里的尼罗河畔,1960年在苏联援助下正式开工,耗资9亿美元。
坝高111米,总库容1689亿立方米,具有灌溉、发电、防洪、航运、旅游、水产等多种效益。
在阿斯旺大坝旁与埃及金牌导游赵云和上海房导影 大姐风度翩翩 我也来献丑一下 我和大姐、三妹摆pose 芳芳聪明精干 小妹风采依然 应诺俏皮可爱 参观完阿斯旺大坝,导游带我们来到尼罗河畔,乘坐阿斯旺风帆船。
斜阳照在尼罗河平静的水面上,化作点点波光,白色的风帆一旦扯起来,片片如翼。
天空湛蓝,河水碧蓝,风帆的倒影在河水里散成一大片。
这些式风帆船,靠着自然的风力徐徐前进穿梭于河面。
坐在船上,徜徉于优美的尼罗河上,微风徐徐吹来,小船穿梭于河面,沿途秀丽风光,享受轻松悠闲的浪漫时光。
听着船夫用简单的乐器伴奏,唱着他们代代流传的民歌。
尼罗河的船工,他们不用去划笨重的船桨,而是灵巧地掌握船帆。
夕阳把它的余晖洒在了尼罗河上,把帆船的白色染成了金红色,河水闪闪地泛着金光。
19日傍晚,我们乘坐的游轮缓缓地离开了阿斯旺码头,沿着美丽的尼罗河,驶向尼罗河的下游-卢克索。
游轮虽然不豪华,但比较舒适,双人房干净整洁,饭菜精美丰富,透过房间的大窗户可以看到尼罗河沿岸的优美风景。
河面上帆船点点,岸边芦苇丛丛,树木翠绿,令人心旷怡。
在游轮顶层甲板上,一边欣赏尼罗河最美景致,一边品尝埃及的饮料和特色点心。
游轮顶层甲板全景 第二天傍晚,上岸观看《康翁波庙》。
康翁波庙和别的庙一样,有高大的石柱和因残破而显得苍凉的庙殿,但与众不同的是,它有两个大门,一个大门是专为鹰荷露斯所建,另一个大门是专为鳄鱼所建,因此康翁波庙又被称为"双殿"。
庙广场右侧的大石柱,上面刻满了壁画,讲述的都是的故事。
古埃及女人分娩壁画,现在看来也很科学。
我们从右侧的大门进入祭奉鹰首荷鲁斯的庙。
从康翁波庙的后面绕到祭奉鳄鱼索贝克的庙,大门外的暮色越来越浓。
天已完全黑了,在景观灯的辉映下,康翁波庙就像一座金城,显得更加壮观,更加秘。
第三天参观《荷鲁斯庙》,上岸即有马车过来兜生意。
游轮到庙距离不近,只能乘马车前往,50埃镑单程。
你只要一坐上马车,车夫就快马扬鞭,恨不得立马到庙,再赶回来接第二批客人。
荷鲁斯是古埃及最重要的之一,他是冥奥西利斯与生育之伊西斯之子,传说荷鲁斯最终在这座庙所在地战胜了赛特,众把王位赐予荷鲁斯。
从此,埃德夫就成为供奉鹰荷鲁斯的圣地。
荷鲁斯庙的塔门,墙上刻有庙的建造者托勒密三世和鹰荷鲁斯的浮雕。
最值得一看的还是圣殿门口立着两尊由黑色花岗岩雕成荷鲁斯的雕像,其中一只老鹰脚的小人是托勒密三世,古埃及的历代法老都把自己视为鹰荷鲁斯的化身,荷鲁斯后来也演变成为法老的保护,王权的象征。
另一只头带上下埃及皇冠的老鹰,表情严肃,器宇轩昂。
荷鲁斯庙已是埃及的著名旅游景点,不少沿尼罗河行驶的内河游轮都会在该处附近停迫,让游客到庙参观。
埃及人每年都会在这里进行荷鲁斯获胜的庆祝仪式,历代法老也会在庙里举行加冕仪式,因为法老被视为荷鲁斯在人间的化身。
廊柱环绕的前庭,巨大柱子上雕刻各代托勒密法老向荷鲁斯供奉祭品的场景,和托勒密王朝时期举行宗教仪式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