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华应龙老师学做数学老师

1年前 (2024-04-22)
向华应龙老师学做数学老师张琴 向华应龙老师学做数学老师古城小学 张琴 3月18日有幸听了华应龙老师的一节课和报告,自己深受触动,有种心灵被洗涤的感动,原来数学老师可以这样做!一、“傻笑”、“儿童观”上课前,华老师和孩子们互动时,看到孩子们被逗笑了,顺势问:“下课可以笑吗?”“到底该不该笑?”看到孩子们懵懂的表情,他“傻笑”着说“学校(xiao),学校(xiao),就是学习怎么‘笑’的!”接下来,华老师开始边和孩子们交流边“嘿嘿地”“傻笑”,一下子把“北京——寿光”之间的师生关系在“傻笑”声中拉成零距离。
朴实、平易近人,是不是都是“”的待人接物的写照。
记得以前有幸和吴正宪老师在一起,她也是如此的亲近人,尊重人,一点“”的架子也没有,而且华老师对待孩子们的态度和吴正宪老师的“儿童观”也不谋而。
从两位“”身上再次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儿童上”应该始终装在我们的心里。
二、示弱、尊重 1、华老师让孩子们翻到课本要学的那一页,在上面写上你的名字,强调一个字大约1平方厘米左右(处处是数学,处处用到数学)。
华老师说:“如果你认为我会读错,麻烦你把容易读错的字加个拼音。
”华老师在向孩子们“示弱”,向孩子们“示弱”也是的魅力之一,同时也是一名“智慧教师”应借鉴学习的教学技巧。
2、对上课仪式,华老师和孩子们前后演示了三遍。
三遍中,彰显了华老师对孩子们的尊重,尊重当地的上课仪式。
在此基础上加入华老师学校的不同之处——向在场的老师问好,让学生及在场的老师们认识到“尊重他人,就会赢得掌声”!无形中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三、妙题——一师,一徒,一问,一答这道题是华老师在朋友圈无意发现的,思考之余发现其美妙所在,随之一个课题《我不是笨小孩》有了。
后面“马云的故事——都是单位惹的祸”也是从朋友圈看到后将其请进课堂,作为《小数的意义》的导入。
从这里看出,华老师眼里、心里皆数学。
这又是何等教学境界?四、投石问路1、妙题出示后,学生不明题意,华老师支招:投石问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几遍。
2、还是没有思路,继续支招——不知道怎么办?随便假设一个呗!3、华老师引导:假设现在师父的年龄是32岁,现在徒弟的年龄是22岁,同时出示数轴图。
有少数同学发现其中的奥秘了,华老师急着说:“有人还不明白,不说不说,继续假设,用你和你爸爸的年龄来试试。
”然后让几个同学到黑板前结数轴画图叙述自己假设的情况。
4、题试三数,关系初露。
孩子们最终发现了5和71之间相差3个年龄差的问题所在。
华老师经典总结:其实世上本没有路,做的次数多了就有了路。
教学有三个层次,教知识,第二教方法,第三教思想。
如何做一个教思想的老师,华老师给我们与会的数学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课。
五、“花钱买批评”课后,华老师用他的三本杂志来换取老师们的“批评”,这是怎样的学习境界?让在座的每位老师不由不敬佩。
学无止境,“”亦如此,那么我们更应该在教学路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借华老师的话:“笨”的方法,有用吗?最笨的方法,也是最有用的。
多研究教材,多向同行学习,“笨”鸟先飞,我们会离“名师”越来越近!六、不对没关系,只要不放弃 华老师名言:错了,并不是最终的定论。
让孩子把错误犯出来,以后就不会犯了。
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学会喜欢孩子们的“差错”,课堂上要学会等待,因为给点时间,精彩就会出现。
人生自古谁无“错”!带着华老师的这句名言,让我们去喜欢孩子们的“差错”,去爱有“差错”的孩子们!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差错”而绽放精彩! 2018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