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与茶经

1年前 (2024-04-22)
陆羽与茶经谢少 陆羽与茶经谢宇成五年11班 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也诞生了世界部《茶经》。
茶经的作者是陆羽。
今年暑假,我来到了茶经作者故乡天门来考查茶经作者的成就、历史和生平。
陆羽,名疾,字鸿渐、竟陵子,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
733年出生,幼年托身佛寺,自幼好学用功,学问渊博。
传说陆羽出生就被抛弃在一座桥上,还有三只大雁用羽毛为他遮阳,后来一位好心的和尚收留了他。
后来陆羽开始去各地学习茶道,亲自调查,完成了《茶经》。
离龙盖寺不远的地方,有一口古井。
少年陆羽每天到这里挑水,为师傅和香客煮茶,这口井就是现在位于天门城北文学泉路边的三眼井,又称文学泉。
陆羽喜欢演戏,还编了一则滑稽剧本。
后来陆羽在火门山邹夫子 那里学习了四年,奠定了很好的文学基础。
学成后他回到老家,又旅行来到了峡江,发现了一棵高大的野生茶树,并且对茶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安史之乱发生后,陆羽为了避难,逃到江南。
江南处处产茶,陆羽的茶学知识,在这里大有用武之地。
陆羽为了深入了解茶叶知识,常年穿行在深山野岭,借宿在山野人家处处品泉问茶。
他煮茶技艺高超,连皇帝也为他的技艺倾倒 ,让他进京煮茶。
皇帝曾两次封他为太子文学,陆羽为了自己钟爱的茶事都谢绝了。
陆羽不仅对茶叶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对煮茶之水也进行了细心研究。
陆羽知识渊博,待人诚恳,很受江南人士的欢迎,美丽的湖州山水吸引了热爱自然的陆羽,陆羽潜心整理了他的著作,使茶经的体系更加完备,材料也更加充实。
陆羽去世后茶经的科学价值渐渐被人们认识,正如后人所说的:“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 《茶经》分三卷十节,约7000字。
卷上:一之源 ,讲茶的起源、形状、功用、名称、品质;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用具,如采茶篮、焙茶棚等;三之造,论述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
卷中:四之器,叙述煮茶、饮茶,即24种饮茶用具,如风炉、茶釜、茶碗等。
卷下:五之煮,讲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六之饮,讲饮茶的风俗,即陈述唐代以前的饮茶历史;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等;八之出,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山南、浙南、浙西、江西、岭南等,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可依当时环境,省略某些用具;十之图,教人用绢素写茶经。
茶经开篇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这幅油画画的是具有3200年历史的“锦绣茶祖”,树高10.6米,是目前世界发现的最古老的最粗大的培栽型古茶树。
茶经里面记载了有一千多种茶呢! 《茶经》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
《茶经》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