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2的记忆

1年前 (2024-04-22)
3412的记忆连树仁 自1970年8月2005年10月我在这3412厂工作,服务于航天事业37年,可称为真正的航天人,3412也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34212厂地处黔北山区,进入工厂就从这条路开始。
它毛始于羊叉路,距遵义市新卜镇有3公里左右,离市区20公里左右。
经过老厂门进入家属区。
这是老警卫室,80年代后这里成为3412、3419、3536三厂的邮政所。
经过这条路就到3412厂厂区。
1970年8月我从南京来到了3412厂,当属7机部061基地,大三线,由上海无线电八厂包建。
70年还处于军管边建边生产阶段,全厂不足100人。
年底开始上无八厂大批支内人员到厂,工厂成了上海人的天地,也是半封闭的小社会,具有社会的全部基本功能。
2000年与3419厂并重组成立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成功上市。
2006年搬迁贵阳,原址只留下小部份零件生产並成立子公司。
下图是80年代新建的厂门。
左边红房子是职工食堂。
右边是总务科。
下图是79年竣工的办公楼。
1985年2005年退休整20年在这里上班。
每一层楼都留有我的痕迹。
参与建立军保体系、GjB9001A军工体系及 、 型号产品军标生产线,经历了uL、3C及欧州认证产品生产线的建立。
接待了许多产品验收代表,接受了许多上级单位,认证机构的检查指导。
这是老办公楼,新办公楼建成后这里成了生产车间,如绕线,黑白电视机的高频头,温度继电器的生产。
曾是高频头后是温度继电器的生产车间。
下两画面是模具车间。
70年8月到78年8月曾在这儿上班。
长度计量,力学计量,精密测量也在此车间内。
车间大门左侧2颗桂花树被称为金桂,特香,用其花做的桂花糖既香又甜。
图中铁门外是通往危险品仓库。
左边是模具车间,右边原器材科,现己被拆除。
右边白色房子是2006年以后新盖的。
下图是零件车间。
右边白色房子是热处理,中间灰色小门是车间办公室。
左边开门处是模修。
左边灰色大门是零件车间的冲床。
这是零件车间的热处理。
这是零件车间的玻璃烧结。
这是零件车间电镀。
前面一栋是电镀,后面一栋是电镀的酸洗所在地。
这是镀金楼。
这是零件车间的小车床小组。
画面中右边是成品车间的中央空调控制室及真空机,中间是成品车间主楼,左边楼上是100级操作间。
这是成品车间门。
门虽不起眼,里面却是全空调,是全厂最安静、最整洁的场所。
进去还需更衣换鞋戴帽,若再进100级操作间还需更换防静电防尘工作衣(帽衣裤连体),经风淋后才能进去。
门边一颗也是金桂。
这是100级操作间的冷却塔。
这栋楼的楼上是机动科办公室。
楼下是生产科的摸库。
机动科的钳工班,机加班,仓库在2006年以后被拆除,还器材科及裁剪间也被拆除。
这是机动科的电工班。
这是电机房。
当外界供电中断时由此发电供生产(上班时)生活(下班时)用电。
社会供电中断时有发生,雷击、大风、大雪等是线路中断的主要因素。
画面中右侧红房子水泵房,左侧房子是某产品试验用的中频电机。
工厂有两个深井泵,这是其中之一,在厂区内,是供生产用水。
在厂区外的一个是供生活用水。
工厂的供水自行体系,与社会供水不联网。
职工生活用水是免费的。
此楼的二楼是零件仓库。
楼下进门左边是试制小组(金加工)。
进门右侧曾是检验科办公室,80年办公室迁往新建的办公室楼,腾出房子给试制小组。
这是零件仓库楼前的桂花树。
以下画面是产品试验室、仪表计量室。
俗称试验仪表楼。
试制装配也曾在此楼。
军品筛选也在此楼内。
78年8月85年10月我在试验室工作。
这是简陋楼房,它承载了产品交验检验仪表的设计与制造,担负电工、热工、无线电计量的重任。
从这儿试验格的产品走向了航天、航空、舰船、电子领域的武器装备。
这是试验仪表楼的正门。
这是试验仪表楼的边门,是楼内上班族喜欢走的门。
画面左边灰色和中间白色房子是成品车间。
右边的是试验仪表楼。
下面是试验仪表楼的一个侧面。
这是另一侧面,右边白灰色房子成品车间(楼上是100级操作间)。
右边一栋房子是成品仓库。
左边房子是总务科,楼上是医务室,楼下有理发室。
医务室有门诊室、药房、处理室、病房,职工的一般头痛脑热等小病都在这里治疗。
处理不了由医务室派专车到基地3417医院就诊。
70、80年代每星期有工厂派车(解放牌卡车)送职工到3417就诊。
90年代后受企业不办社会趋势影响,医务室功能逐步淡化。
医务人员,理发师都是支内人员。
下图是驾驶班及汽。
下两画面是托儿所。
70年到厂后我曾在这儿挖过地基。
女职工在哺乳期每天有1小时(上下午各半)的工假到此为其子女喂奶。
托儿所的阿姨也是上海支内职工。
我女儿在这儿渡过了婴幼儿期。
中午吃饭就在托儿所,当然自代饭菜,用电炉热一热。
下面3图是职工子弟学校。
全体敎职员工都是上海支内人员。
我女儿在这儿完成了小学初中的学业。
70年代我也曾在这儿当过职工夜校的数学老师。
这是电影的放映室。
看电影是职工的主要娱乐。
后随着电视的普及,放电影也逐步减少。
94年7月1号是一部电影,也没放完,因放到中途突发雷雨大风。
夏天看电影是享受一一纳凉(但要做好防蚊咬措施)。
冬天是难受一一大衣裹身还发抖。
常为一部好电影要等到深更半夜。
这是露天电影广场,也是兰球场。
屏幕左边红房子是锅炉房。
右边是开水房。
这一排房子曾有小商店。
夏天和春节前这里最热闹,夏天供应西瓜,春节前供应年货,每位职工免费定量供应,因人多排队故而热闹。
80年代未逐步退烧,直不见热闹场面。
下图是锅炉房,为生产、生活提供蒸汽。
这是职工澡堂,夏季天天开放,冬季每周1、3、5、6、日开放。
工厂的夏季与冬季区分:5月1日9月30日为夏季,上班时间:上午8点12点,下午2点6点。
冬季是10月1日次年4月30日。
上班时间:上午8点12点,下午1点半5点半。
7080年代早上7点、上班、下班用高音喇叭广播起床号、上班下班号。
职工有来长途电话也用高音喇叭呼叫到总机房接听。
下图是离厂区最远也最偏僻的一栋家属楼(属机运站家属区)。
75年夏天结婚84年春我住该楼右边底楼。
全部自己装修(埋电线,粉墙,门窗油漆,起炉灶及架烟冲,接水管起水池),充当了水电工,泥瓦工,油漆工的角色。
开垦自留地(疏菜自促略有富余)。
养鸡鸭等。
80年自装12井电视机,在楼顶自架天线,成为厂内为数不多的有电视家庭。
下三图是83年12月建成的家属5号楼。
从张图左边第二个楼梯上二楼左边房子就是84年春93年8月我的住处。
下三图是家属4号楼。
它和己被拆又重建的1、2、3号楼都是70年春建成的。
从张图楼梯上去二楼左边房子是93年8月退休我的住处。
70年8月进厂75年夏天结婚是住1号楼(当时1、4号楼是单身职工宿舍)。
正面白色楼房是86年竣工的敎师楼,故名思义,是为子校教职工专门修建的家属楼。
图面中另一楼是5号楼。
这是与5号楼同时建成的6号楼,红砖楼是4号楼。
这座坐落在半山腰的楼房是85年8月竣工的女职工单身宿舍。
这是迎宾楼,专为接待到厂验收产品的顾客代表及上级机关工作组成员。
这是迎宾楼左边的通往敎师楼的石梯。
在取消定量口粮前,双职工都要到3536厂粮店去购粮,口粮中有相当比例是面粉,下图是专为职工擀面条的场地。
这是基建组所在地,主要是木工,70年代还有泥瓦工,随着支内的木工泥瓦工退休调走,工厂就召聘民工,但管理人员还是支内职工。
这是大寨区,实际上只有两栋平房,军管组成员,革委会的头头们及产品军代表均住此,故也被称为将军楼。
这是通往大寨区的小路。
机运站家属区与厂区是两个不同的山头,中间横卧一条大山沟,交通非常不便,7273年筑埧顺坡修路。
此后职工上下班再也不要翻山沟了。
路右边是女职工单身宿舍。
这是机运站家属区大门。
这是机运站家属区门卫。
下图中有一水塔,提供职工生活用水,其水源来自厂区外农田附近的深井,春耕时或暴雨过后污水渗入深井,职工用水相当混浊,为此专建此塔用以水处理。
建此塔前工厂为每位职工发放明凡以净化污水。
以下是机运站家属区内典型的几栋家属楼。
下面是厂区内的主要马路。
这是办公楼右边的的小路,与之对称的左边也有一条。
80年代工厂进行环境绿化改造,穿过下图的月亮门可到试验仪表楼和成品车间。
下4画面是龙泉,也是职工喜欢的休闲之处和儿童玩耍的好地方。
这是环境绿化改造过程中修建的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