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少儿摄影教育

1年前 (2024-04-22)
图说少儿摄影教育流行色(刘行摄) 话说我国的少年儿童摄影教育,应该归属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之初,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教育形势的需求。
改变贫穷、渴望知识,人们生活稳定了,精上也有追求新事物、新消费的愿望,校园内外的教育内容也会不断的丰富多彩。
作为视觉认知的影像与绘画有着相同的美育功能。
从教者自身素质的,学习、爱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蔚然成风。
校外少年宫、科技馆的摄影班和中小学校园的兴趣小组,成为当时一种深受学生们喜爱的活动阵地。
  1983年“六一”之际,在北京市教育局校外教育办公室和北京市少年宫的牵头、组织下,成立了北京市少年儿童摄影爱好者协会。
  北京市少年宫大殿(景山公园寿皇殿)。
燕山少年宫摄影爱好者和辅导教师,参加北京市中小学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示。
  刘嵘当时就读于朝阳区幸福村一小,其父刘全聚先生是《中国青年》杂志摄影记者。
刘嵘八三年开始学摄影,首先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和指导。
当时在学校任教的杨金华老师,也非常喜欢摄影,一直坚持业余进行摄影创作,同时也成为他的校园辅导老师。
  1984.6.1.北京市少年儿童摄影爱好者学会,于成立的第二年,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东配殿举办了首届儿童摄影展。
三里屯第三小学的刘嵘和摄影兴趣小组的同学,迎接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徐肖冰、领导袁毅平先生参加开幕活动。
  1984年7月,中国摄影家协会《大众摄影》杂志,举办首届全国青少年儿童摄影比赛,北京地区的王瑶(2012年成为中国摄协七届主席)和刘嵘同学获得了一等奖,作品《我们是冠军》。
  1984.8.北京少儿摄影爱好者学会在中国摄协的支持下,开启了有组织的摄影实践活动,袁毅平先生到场为队员授旗送行。
14岁的王瑶为团长,赴黔东南地区。
十岁的刘嵘、朱炯、林密等十位成员成为参与者。
  北京市三里屯小学是一幢二层小楼,以工字型结构、坐北朝南。
1985年9月,杨金华老师通过与当时北京三里屯第三小学的校长张惠芬女士的沟通,在校园学生开展摄影活动。
调入该校担任少先队辅导员,成立了摄影小组,不久刘嵘同学也转入该校,成为摄影小组骨干。
  9月6日,学校张慧芬校长亲自带队,组织了少先队员次慰问、采访活动,对象选择了大名鼎鼎的故事大王、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
  孙敬修老先生为学校和孩子们提笔留言。
  1985年5月,再次当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的石少华先生,特别关心青少年摄影工作的发展。
12月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型招待会上与三里屯三小张辰同学亲切交谈,并题词鼓励。
  石少华主席为学生题字。
新中国摄影事业的开创者、著名摄影家石少华先生,在中南海受毛泽东主席之托,成为毛夫人的摄影辅导老师。
  1987.2,在育英中学韩世源老师的协调下,中摄协石少华主席亲自为活动协调安排,使得以三里屯三小为主的寒假云南行得以顺利开展。
向云南版纳军分区赠送锦旗(活动费用由惠侨饭店赞助)。
  军分区领导为北京来的师生题词。
中缅边境打洛。
  由于石少华主席工作繁忙未能给同学们出征送行,于是答应了在采访归来时给孩子们接风。
期间还亲自协调了云南军分区。
  石少华和苍石先生在学校参观学生摄影作品展。
三里屯第三小学,1986年7月次走进延安。
在延安烈士陵园举行瞻仰纪念活动。
在延安八一敬老院进行慰问活动。
1986年8月26日,由北京市少年儿童摄影爱好者学会组织的北京小记者团赴延安采访的代表在下午二点半来到王震爷爷爷家中。
向王震爷爷问候后,毕云鹏把从南泥湾乡亲捎来的书信和土特产转交给王爷爷。
王震将军、国家副主席,为小记者们寄语。
现就职于《求是》杂志社的专职主任记者。
坚持用三年时间完成的一幅舞台幕后的作品。
  1987.5.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参加活动的革老前辈康克清奶奶为三里屯第三小学的孩子们题名:儿童摄影学校。
(张振刚 10岁 摄影) 时任三里屯三小校长张惠芬与摄影班的学生分享着学校发展的新希望!   1987.9.1.开学典礼上,学校举办了“儿童摄影学校”挂牌仪式。
徐肖冰、侯波到场祝贺,并受聘担任摄影学校顾问。
  时任农牧渔业部长的何康先生出任儿童摄影学校名誉校长。
1988年六一儿童节,也是儿童摄影学校挂牌周年之际。
学校举办了首届摄影节,首都各界友人汇聚一堂。
陶铸夫人曾志到校祝贺参观学生的摄影作品展。
1989年的七月,三里屯三小的学生和小记者,在北京农展馆看望慰问战士。
1987年3月,三里屯三小的小摄影爱好者的作品,走进中国美术馆,成为历史上的! 1992.7.这是一次深入贵州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区域的艰苦采访活动,为希望工程在当地捐献了所学校。
  1995年暑假,三里屯第三小学·儿童摄影学校的学生社会实践采风团,第二次走进延安。
小记者延安行的采访活动,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座谈会。
学校坚持了十年之久的“留学”,给学生们带来了童年难忘的回忆。
五年级学生在秋收之际的日子里,用三天时间,带着书包、背起行囊,走进河北省滦平县的贫困山区,与那里的孩子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习。
1994年暑假的塞罕坝采风活动,学生家长们的送行和期待。
小记者到复兴路22号楼,慰问、采访王光美奶奶。
1996年暑假期间,学校组织了赴嘉峪关摄影采访活动。
在万里长城的西端,开启了“万里长城”迎回归签名活动。
在酒钢厂与集团、市领导和团中央袁纯清等领导进行了签名仪式并影留念。
1997.5月下旬,走进。
在中国新闻社住港办事处的帮助协调下,在港首官邸与董建华办公室秘书进行了交流。
《孩子眼中的》摄影展在工人体育场和中山公园展出,北京各大报刊进行了报道。
聆听老将军吕正操爷爷的故事和嘱托。
  1997年暑假,在山东革老区沂蒙,小团员们自发组织了一场为当地小学的孩子们捐助,修缮三条腿的板凳。
  在中国少年报长途采访中国驻南记者,关注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被炸事件。
史上次小记者上两会。
与国家主席胡锦涛爷爷在一起,共庆六一。
面向未来!   2005年寒假期间,三里屯小学·儿童摄影学校的学生社会实践采风团,第三次走进延安。
水乡清塘,心力的磨砺。
在三里屯意大利使馆采访大使。
助力申冬奥,两地小记者张家口采访归来,向冬奥委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