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风花雪月

1年前 (2024-04-22)
古诗中的风花雪月放飞梦想   古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古诗始终伴我们而行。
风   风能吹落秋天树上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的美丽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树倾斜。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峤(645~714), 字巨山。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少有才名。
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花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这首诗作者的是南宋诗人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8.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0.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雪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仔细看一看,这青松又高又直。
要想知道这青松有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作者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
写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
作者写松是把它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个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感受到松的抗争。
我们似乎像松一样承受压迫,又像松一样挺直起来。
那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因为充溢其中的豪气激荡其中的力量而挺直起来。
在压与挺的抗争中,我们似乎同时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涤荡,因为在这种抗争中,展现了那个时代飞扬凌厉的热情,展现了作者那令人起敬的人格力量。
  此诗作者陈毅 (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人,中国共产员。
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的创建者和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和国家的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3.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4.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崔涂《除夜 巴山道中...》)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其一》)6.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范云《别诗》)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8.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月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是一首情与景交织在一起的古诗,全诗除了“对愁眠”外,其余都是刻意绘景。
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寄托于景物而抒发出来。
欲抒情,先绘景,情随景发,是这首古诗显著的艺术特点。
作者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4.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6.日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长相思·其二》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8.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10.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