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家河北任邱族谱脉络
10个月前 (04-22)
庞家河北任邱族谱脉络山西庞晓田 资料珍贵源自编者庞氏族谱 三 续修族谱叙原创: 老庞 一聊倾城 2017-12-09续修族谱叙庞氏族谱一族谱叙略此族谱为我八世祖庞垲于康熙六年所谱(作者老庞十七世)此后又五次续写族谱。
任邱庞氏,五世文脉不绝,又与士族边氏联姻,宜其文脉日昌,而尤以庞垲诗、文俱佳,颇受一时名士赞赏。
庞垲(1657-1725),字霁公,号雪崖。
任丘庞家营村人。
康熙十四年(1675),举于乡。
康熙十八年(1679),以博学鸿儒召试,列二等,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
后历任内阁中书舍人、工部都水司主事、员外郎、户部广西司郎中。
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调任建宁知府。
在任期间,审断狱案简明公正、极少用刑,尤其是处理群众闹事,绝不滥杀无辜。
遇到“骨肉讼案”,总是“发其天性令自悟”,尔后分别是非进行教育遣出公堂,所以百姓有歌谣说:“庞公判事,皎日当空,慈心弥勒,白脸包公”。
庞垲还是一位诗人,工诗通禅,理性冲夷,升沉不经意。
《清史稿.文苑》有庞垲传,说他“嗜吟咏,所作醇雅,以自然为宗”。
其诗歌作品主于平正,冲淡,不求文饰。
毛奇龄谓:“其诗原本于心志,言多根抵,比之擢本之木,入地千寻,拔地亦千寻。
”沈珩称:“其诗摆脱畦径,洋洋洒洒,摅其胸情。
”当时王士祯名声极盛,能文之士率奔走门下,假借声誉。
独庞垲与德州田雯落落不相亲附,故士祯亦不甚称之。
余闻之族长老曰吾邑旧无庞姓派出关外延庆州故明永乐中有兄弟讳永资永善者以军隸保定大宁卫而授屯于任丘永资占居城西偏七里还成村因名庞家营即余始祖也永善占居城北三十里临河而居随名为庞家临河余祖伯武进士枝茂其后也自是邑有庞姓两支矣厥后三世祖讳失传者随外家居城东大征村子孙居焉族曾祖比部公澜其后也由是邑庞姓遂有三支矣永资公以军功获授百夫长明正统中土木之变死于鹞儿岭诏恤诸阵亡者许袭始祖梁氏,惩其惨死不欲子孙复为军官以其弟胄袭之终明之世由是得免荷戈服耒为农以长子孙乃历世益久生齿益繁水木源本渐不复析而又世代清贫不能谱记迄今在庞家营者已不能通晓况在大征临河者乎以余去上世未甚远考证于族中长老得略,識所自来五世以下始能详焉时时欲谱记之乃衣食奔走卒悠忽以止夫不及详者即不可记而及详者又复以悠忽止之俞远俞迷历世以后其视予不有同于五世以上者乎余悚然懼之急为编叙誌于册在五世以上者仅存其名五世以下者始祥书,某出某人某为谋出使观者了然见其祖父之名想其聊属之自敦叙雍睦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然余能记其在前后不能记其在后也惟兾后世孝子慈孙踵此而增修之是所望也康熙六年岁次丁未仲春八世孙凯識庞垲(1657-1725),任丘人,官福建建宁知府时,于康熙辛巳年冬,和友人林翰、程长名、章衮、严广、释衍操同游武夷山九曲溪。
进入四曲之畔的金谷岩,具有工诗词、善行楷之艺的庞垲,被景致所感,遂在四曲的平林渡几处岩石上题勒了“引人入胜”、“应接不暇”两方石刻。
林翰题勒中所提及的“庞公”,即庞垲知府,友人尊称其为“庞公”。
此行凑巧的是,随庞公同游的还有一位释衍操。
这位释衍操俗名姓刘,出家后云游四方,晚年得武夷山北之梧桐窠结茅而庐,留下不少歌咏武夷山的诗文。
庞垲此行,亦受释衍操其佛家言行的感染。
谱旧有序今何以序誌德也德何以誌初族中有义钱数千越数年生息若干司其業者则叔祖敬尧汝宏族伯树礼族兄中孚也嘉庆二十四年正月余 祖笔修公谓族人曰谱系之作所以聊姓氏广孝悌也吾族之谱修于雪崖公锡祺公续誌邑居者止于十世吾村记九世十世而未详今历年久矣时代几易族属疏远及此不修后益涣然使子弟则已矣子弟非椎鲁也安可不知此務哉且贫乏素无谱之家苟有笃于一本之意犹知减口腹出私蓄以成其志况前有所承纂修既易而公资所积又足供誌记百执事之费使非踵而详之敦宗睦族之谓何其贻笑于贫乏之族也多矣寄居他所者难考矣宜于吾村九世以及十四世之现在者稽(核查)而叙之族人曰唯唯惟是从噫余观夫人惟一本由一世二世数世之后冠婚庆弔不相往来甚相凌推刃同气有为仁人孝子所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余族自始忠厚传家固异世俗之为及乎谱誌之日司钱毂備頋問掌筆记以及诸奔走供给役者益无不歓然蔼然樂一家之乐焉呜呼谁谓易世之后疏远之族不可以動水源木本之思耶谱既竣余父诏熉(yun)曰夫谱以承先孝德也以启后兹德也祖上有盛德而子孙不能传罪莫大焉树礼伯锦章伯亦以此意谆復为训余因奉撰记列叙其事使后之人观此谱抚此序想见先人之心余志毕矣若见先人之心而因此生其孝悌之心则又俟后人之自为非余所能必也嘉庆二十四年岁次巳卯孟春续修 司事人 汝宏 汝德 汝忠 十一世孙 树琪编辑庞氏族谱一《族谱叙略》康熙六年(1667年)八世祖庞垲識。
指明我们这一支脉源自明永乐年间,关外延庆州搬来俩兄弟庞永资庞永善,庞永资屯任丘西七里后来形成村落名为庞家营,庞永善于任丘城北三十里临河而居就是现在的庞家临河。
从那时开始任丘就有了庞姓家族。
庞氏族谱二《重稽族谱叙》乾隆二十年(1755年)九世祖锡祺識锡正锡祉参阅重稽,庞氏家训三事:忠厚传家 舌耕为业近身不苟(近身指做官,不苟君子良好的品行)庞氏族谱三《续修族谱叙》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十一世祖树祺编辑,司钱谷备顾问 掌笔记以承先孝德也以启后慈德也庞氏族谱四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世祖鸿绪十二世祖慧珠重续,刘家庄公钱与庞家营栽柏树三十八棵榆树六棵杜树一棵以志不忘本之意以示后人睦族之心庞氏族谱五1958年十六世祖济川续修,衣食节省积有微资不惮步履艰难亲到各村商议,续谱之费各村自愿担负,取先人遗训加以组织以勉后世不忘本木之意庞氏族谱六2003-2009年十八世敬贤二十世鹤波续,盛世修谱以彰德政
任邱庞氏,五世文脉不绝,又与士族边氏联姻,宜其文脉日昌,而尤以庞垲诗、文俱佳,颇受一时名士赞赏。
庞垲(1657-1725),字霁公,号雪崖。
任丘庞家营村人。
康熙十四年(1675),举于乡。
康熙十八年(1679),以博学鸿儒召试,列二等,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
后历任内阁中书舍人、工部都水司主事、员外郎、户部广西司郎中。
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调任建宁知府。
在任期间,审断狱案简明公正、极少用刑,尤其是处理群众闹事,绝不滥杀无辜。
遇到“骨肉讼案”,总是“发其天性令自悟”,尔后分别是非进行教育遣出公堂,所以百姓有歌谣说:“庞公判事,皎日当空,慈心弥勒,白脸包公”。
庞垲还是一位诗人,工诗通禅,理性冲夷,升沉不经意。
《清史稿.文苑》有庞垲传,说他“嗜吟咏,所作醇雅,以自然为宗”。
其诗歌作品主于平正,冲淡,不求文饰。
毛奇龄谓:“其诗原本于心志,言多根抵,比之擢本之木,入地千寻,拔地亦千寻。
”沈珩称:“其诗摆脱畦径,洋洋洒洒,摅其胸情。
”当时王士祯名声极盛,能文之士率奔走门下,假借声誉。
独庞垲与德州田雯落落不相亲附,故士祯亦不甚称之。
余闻之族长老曰吾邑旧无庞姓派出关外延庆州故明永乐中有兄弟讳永资永善者以军隸保定大宁卫而授屯于任丘永资占居城西偏七里还成村因名庞家营即余始祖也永善占居城北三十里临河而居随名为庞家临河余祖伯武进士枝茂其后也自是邑有庞姓两支矣厥后三世祖讳失传者随外家居城东大征村子孙居焉族曾祖比部公澜其后也由是邑庞姓遂有三支矣永资公以军功获授百夫长明正统中土木之变死于鹞儿岭诏恤诸阵亡者许袭始祖梁氏,惩其惨死不欲子孙复为军官以其弟胄袭之终明之世由是得免荷戈服耒为农以长子孙乃历世益久生齿益繁水木源本渐不复析而又世代清贫不能谱记迄今在庞家营者已不能通晓况在大征临河者乎以余去上世未甚远考证于族中长老得略,識所自来五世以下始能详焉时时欲谱记之乃衣食奔走卒悠忽以止夫不及详者即不可记而及详者又复以悠忽止之俞远俞迷历世以后其视予不有同于五世以上者乎余悚然懼之急为编叙誌于册在五世以上者仅存其名五世以下者始祥书,某出某人某为谋出使观者了然见其祖父之名想其聊属之自敦叙雍睦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然余能记其在前后不能记其在后也惟兾后世孝子慈孙踵此而增修之是所望也康熙六年岁次丁未仲春八世孙凯識庞垲(1657-1725),任丘人,官福建建宁知府时,于康熙辛巳年冬,和友人林翰、程长名、章衮、严广、释衍操同游武夷山九曲溪。
进入四曲之畔的金谷岩,具有工诗词、善行楷之艺的庞垲,被景致所感,遂在四曲的平林渡几处岩石上题勒了“引人入胜”、“应接不暇”两方石刻。
林翰题勒中所提及的“庞公”,即庞垲知府,友人尊称其为“庞公”。
此行凑巧的是,随庞公同游的还有一位释衍操。
这位释衍操俗名姓刘,出家后云游四方,晚年得武夷山北之梧桐窠结茅而庐,留下不少歌咏武夷山的诗文。
庞垲此行,亦受释衍操其佛家言行的感染。
谱旧有序今何以序誌德也德何以誌初族中有义钱数千越数年生息若干司其業者则叔祖敬尧汝宏族伯树礼族兄中孚也嘉庆二十四年正月余 祖笔修公谓族人曰谱系之作所以聊姓氏广孝悌也吾族之谱修于雪崖公锡祺公续誌邑居者止于十世吾村记九世十世而未详今历年久矣时代几易族属疏远及此不修后益涣然使子弟则已矣子弟非椎鲁也安可不知此務哉且贫乏素无谱之家苟有笃于一本之意犹知减口腹出私蓄以成其志况前有所承纂修既易而公资所积又足供誌记百执事之费使非踵而详之敦宗睦族之谓何其贻笑于贫乏之族也多矣寄居他所者难考矣宜于吾村九世以及十四世之现在者稽(核查)而叙之族人曰唯唯惟是从噫余观夫人惟一本由一世二世数世之后冠婚庆弔不相往来甚相凌推刃同气有为仁人孝子所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余族自始忠厚传家固异世俗之为及乎谱誌之日司钱毂備頋問掌筆记以及诸奔走供给役者益无不歓然蔼然樂一家之乐焉呜呼谁谓易世之后疏远之族不可以動水源木本之思耶谱既竣余父诏熉(yun)曰夫谱以承先孝德也以启后兹德也祖上有盛德而子孙不能传罪莫大焉树礼伯锦章伯亦以此意谆復为训余因奉撰记列叙其事使后之人观此谱抚此序想见先人之心余志毕矣若见先人之心而因此生其孝悌之心则又俟后人之自为非余所能必也嘉庆二十四年岁次巳卯孟春续修 司事人 汝宏 汝德 汝忠 十一世孙 树琪编辑庞氏族谱一《族谱叙略》康熙六年(1667年)八世祖庞垲識。
指明我们这一支脉源自明永乐年间,关外延庆州搬来俩兄弟庞永资庞永善,庞永资屯任丘西七里后来形成村落名为庞家营,庞永善于任丘城北三十里临河而居就是现在的庞家临河。
从那时开始任丘就有了庞姓家族。
庞氏族谱二《重稽族谱叙》乾隆二十年(1755年)九世祖锡祺識锡正锡祉参阅重稽,庞氏家训三事:忠厚传家 舌耕为业近身不苟(近身指做官,不苟君子良好的品行)庞氏族谱三《续修族谱叙》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十一世祖树祺编辑,司钱谷备顾问 掌笔记以承先孝德也以启后慈德也庞氏族谱四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世祖鸿绪十二世祖慧珠重续,刘家庄公钱与庞家营栽柏树三十八棵榆树六棵杜树一棵以志不忘本之意以示后人睦族之心庞氏族谱五1958年十六世祖济川续修,衣食节省积有微资不惮步履艰难亲到各村商议,续谱之费各村自愿担负,取先人遗训加以组织以勉后世不忘本木之意庞氏族谱六2003-2009年十八世敬贤二十世鹤波续,盛世修谱以彰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