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

10个月前 (04-22)
大英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随意随缘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称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1300多万件,但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博物馆藏品最初来源于英王乔治二世的御医、著名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Hans Sloane)收藏的8万余件文物和标本。
1823 年,英王乔治九世捐赠了他父亲的大量藏书。
开馆以后的200多年间,继续收集了英国本国及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等古老国家的文物。
大英博物馆目前分为10个分馆:古近东馆、硬币和纪念币馆、埃及馆、民族馆、希腊和罗马馆、日本馆、东方馆、史前及欧洲馆、版画和素描馆以及西亚馆。
其中以埃及馆、希腊罗马馆和东方馆的藏品最引人注目。
埃及馆是的陈列馆,珍藏7万多件古埃及文物,是大英博物馆最富盛名的收藏,代表着古埃及的高度文明。
但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东方馆。
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
其中,中国陈列室就占了好几个大厅,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代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
仅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达2万多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无价之宝。
著名藏品:1、埃及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该藏品是拿破仑在埃及溃败后英国获得的一批埃及文物中最珍贵的一个,高1.14米,宽0.73 米,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原本是一块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诏书的石碑。
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
由于这块石碑刻有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成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大英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2、古希腊帕特农庙的埃尔金大理石雕塑 (Elgin Marbles)埃尔金大理石雕塑(Elgin Marbles)是古希腊帕特农庙的部分雕刻和建筑残件,迄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大英博物馆最著名的馆藏品之一,有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之称。
19世纪初,英国外交官埃尔金伯爵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买下帕特农庙上的大理石建筑装饰和雕刻,并切割后运回英国。
1816年英国王室花3.5万英镑买下,放在大英博物馆,从那以后的200多年来,埃尔金大理石雕塑成为该馆代表性的展品之一。
3、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
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
另一幅就是英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
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
1903年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
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据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2002年曾偶然在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
(可惜这次未展出.被告知中国展厅关闲.原因不详.图片为资料图.非本人实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