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安古镇

10个月前 (04-22)
闽安古镇江本昊(青橄榄)   “好材流不到闽安镇”,这是福州地区一句流行语。
它道出了闽安镇地理位置。
闽安镇位于闽江下游,旧时闽江洪水泛滥,从上游漂下來的木材,被沿岸人们捞走,剩下不好的木头,才浮到闽安镇。
  闽安镇离福州市区30公里。
从市区乘公交36、116、180直达村口。
  进入村口,前方一座横跨河流南北的石桥映入眼帘,那座叫迴龙桥,那河叫邢港河。
  迴龙桥又称回龙桥,唐代始建,南宋郑姓重修,改名飞盖桥;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协镇沈公再修,改名为沈公桥;嘉庆、道光年间(796——)及1922年重修。
2014年马尾区政府投入495万,对迴龙桥及两端古建筑进行修膳。
迥龙挢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迴龙桥全长66米,宽4.8米,4墩5孔,船形桥墩,花岗石平梁结构,两墩间距离13米左右,平鋪长15米,每板重约30吨,石板橫铺桥面,石栏护其间。
柱顶雕刻奇兽、珍果,栩栩如生,展示着我国唐宋时期文化繁荣景象。
  迴龙桥南端有玄帝亭,北端有圣王庙,供奉“齐天大圣”,以驱走引发洪水暴发的妖魔,保护桥粱安全。
 闽安地势险要,是闽江口进入福州门户,古为军事重镇,千年来家必争之地和战场。
公元893年,唐朝已在闽安设立巡检司衙门,一直沿袭到清朝覆灭(1911年)。
巡检司衙门作为闽事机关,负责巡察沿海诸政事、缉私、巡捕海警、关课税以及教习官水势、修造船等。
  闽安水师为驱逐日寇,保护台湾,作出了自已貢献。
1874年,日3500人,船艦11艘入侵台湾,闽安左右营将土跟隨大清船政大臣沈葆桢赴台驱日,135名将士为国捐驱。
牺牲者遗骸运回,葬于闽安虎头山上戍台清军义冢。
  闽安还是古代海上贸易重镇。
邢港河两岸群山连绵,为天然避风良港。
自汉唐以來清代,所有进出福州港的外国船舶都要首先停留在闽安邢港航道上,一是接受货物检验、课税;二为驻泊、避风。
福州通往南洋各国商船也均由闽安镇放洋出海。
作为闽江口古代商贸中心和集散地,邢港见证了福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
闽安镇仍存较完整明清时期古民居 (原创2015_3_21 青橄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