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的海》 作者:张闽 背景音乐、选图、制作:汤兆宏

1年前 (2024-04-22)
《烟台的海》 作者:张闽 背景音乐、选图、制作:汤兆宏Tang 《烟台的海》 作者:张闽 (一) 平生爱大海,恨不伴潮汐。
算起来,其实我与大海还是有缘份的。
虽然现如今居住于京城,但我来到这个世上的个落脚地,却是濒临东海的福州市。
小时候,因为父亲是职业军人,家中兄弟姐妹谈起理想时,有的选陆军、有的选空军、而我选择的种是海军,并且长大后如愿以偿,果真戴上了佩有飘带的水帽,穿上了海魂衫……当然,这一切已经成为往事了。
关于烟台的海,已故作家谢冰心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提起烟台,我的回忆和感想就从四面八方涌来……” 冰心的父亲,是位参加过甲午海战的福建籍“中国海军”老前辈,当年曾于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
由于其父缘故,她自幼玩耍于海军军营,前后三次共计于烟台生活长达八年之久。
因此,冰心老人一生将烟台视为“灵魂的故乡”。
我亦曾三次到过烟台。
前二次,均为来去匆匆地转辗路过。
今年国庆节“十一”长假的前三天,应媒体朋友邀约,我飞抵烟台海浜进行了一次“轻松之旅”。
尽管较之前两次,此次为纯粹的休息而行,但对于这座城市也只可谓有了一些局部的观感。
朋友为我预订的是一家星级酒店的商务客房。
酒店位置与烟台日报社比邻,外观极为普通;但商务间内却超常宽敞,生活用具奢华。
站在房间临街的飘窗前,推开扇页,即可嗅到软风吹送而来的“海”的味道。
这家酒店有两条道路可以走向海边,一条是门前正在拓宽辅设的新修大道,另一条是左侧狭窄拥挤的百年老街。
两条道路,步行烟台山海湾,均只需十五分钟左右。
个人休假,我喜欢独自悠闲地观光,朋友允以尊重。
故在这说是三天,实则除去往返路程仅有两天多的时间里,我享受到了自由自在的满足。
我爱大海,或许缘于自身的某种天性和追求。
海之远阔,海之深邃,海之欢腾,海之平静,海之桀骜,海之柔情…… 大海啊,我到底爱你什么呢? 伫立于游人稀疏的烟台山海湾,极目一望无际的海天,我再一次感受着大海,也再一次默问自己。
凭临微漾海波,回味平生履历,此次我作出了这样的准确回答: 我喜欢海的随性。
(二) 走过青春浪漫的年华,行进于人生之秋的路上,少了浮华,多了凝重。
此次烟台观海,不同于以往游历或生活于其他海滨城市,我的兴致已不完全留恋于“海”。
夕阳下、夜色中、白日里,徜徉于烟台山下的“百年老街”,自觉与不自觉间,我便会用目光去寻觅大海与这座城市相关的故事。
这条今天被称为“海岸路”的老街,弯曲幽长;街道两侧筑有不同风格的西式古典洋房,时光的久远、海风的侵蚀,如今虽已残陋斑驳,然而它们却见证过“老街”昔日的繁华。
与我国大多数口岸城市相同,十九世纪中下叶,在利炮坚舰护卫下西方列强亦曾纷纷登陆过烟台,强占天然良港,瓜分丰厚物产。
1862年烟台成为山东个开埠通商口岸后,英、法、德、美、日等十六个国家曾相继在烟台山建起领事馆、别墅、官邸、教堂等欧式屋宇三十余幢,并于山下沿街开设了银行、邮局、商铺。
一时间,烟台山海湾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当我步入现已辟为旅游景区的烟台山,由山下拾阶而上,举目向周边一幢幢造型迥异的欧式小楼望去,仿佛每扇窗棂都在讲述着旧时主人与海的故事…… 迎着山门东侧的半山坡间,矗立着一幢二层坡顶、灰砖、红瓦、镶有外廊的美式别墅。
此为当年美国驻烟台领事官邸,始建于二十世纪初,建筑面积达八百多平方米,曾先后有法勒、鲍懋勋、魏伯等美国领事于此居住。
这也是景区开放的占地面积、保存最为完好的“领事官邸”。
驻足于这幢小楼内,环顾一扇扇敝开和紧闭的白色房门,我眼前恍惚浮现出一百多年前,房屋主人生活起居与出入办公的情形。
不知法勒等领事的后人今在何处,我想这幢屋宇的存在,对于他们或许更具象征性的怀念意义。
沿着烟台山领事路向西,南山坡上有一幢围于院墙内的花园式单层别墅。
这里原是烟台东海关税务司官邸,因冰心幼年游玩及其弟弟曾工作于此,现已辟设为冰心纪念馆。
别墅正门的右侧,冰心老人的一尊塑像安坐于玫瑰花丛中。
冰心老人一生钟爱玫瑰,老人家说:“我喜爱玫瑰花,因为她有坚硬的刺,浓艳淡香,都掩不住她独特的风骨。
” 人生会有很多的不期而遇。
当我面对玫瑰相伴的冰心雕像时,情不自禁向这位令人尊敬的慈祥老人,深深地行了三鞠躬。
烟台山顶端耸立着由英国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造的白色灯塔,据说迄今仍在发挥着航标作用。
距这座灯塔下端不远处,有一占地不多、玲珑精巧的“忠烈祠”,祠堂正间供奉着关羽和岳飞两尊象。
这在当年由洋人盘距的烟台山上,真是别具意味。
站在烟台山,可以迎送海面上来往远航的货轮,可以看到这座城市正在兴建的高楼大厦;然而,低首相视,山下的那条老街呈现的依旧是“百年沧桑”。
烟台的海,关乎着烟台的兴衰,亦曾给这座城市带来过痛楚与欢乐。
可以这样说,没有烟台的海,就不会有烟台山下那条百年老街。
那是一条蕴藏有无价旅游文化资源的黄金街啊。
烟台人,珍视它吧! 后记:《烟台的海》创作于2008年10月5日,作者:张闽,自号“灯下倦客”。
张闽祖籍江南,自幼成长于军营,束冠年华卫戌东海,虽出生行伍之家,却好舞文弄墨。
张闽老弟,为我退休前的同事,从业媒体数十载,现任职中电传媒集团的部门主任,高级编辑。
2016年4月,浙江人民出版社为其出版了《灯下》一书,《烟台的海》即是选自作者在此书中收录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