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美丽文化古村_蔡边村(梓林乡)
10个月前 (04-22)
番禺美丽文化古村_蔡边村(梓林乡)明 蔡边村是开村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据史料记载,蔡边蔡氏祖为周文王的第五个儿子。
又据历史记载,南宋咸淳年间(1266~1274年)蔡氏兄弟两人从南雄珠玑巷南迁,途中失散。
其兄到梓林乡(即今蔡边)南街坊居住,其弟则到东莞塘厦村定居。
当时梓林乡先有黄、张、陈、颜等姓聚居,但蔡姓人口发展较快,其他姓氏的人就把蔡姓人居住的地方叫蔡边。
后来,经过时代的变迁,其它姓氏的人口渐渐减少,并且外迁他乡。
蔡姓居住的地方现在则形成蔡边一村、二村和三村。
1.蔡边一村牌坊(位于螺山岗的环村路,即螺山岗山脚的十字路口处) 2.蔡一村导游平面图螺山文塔 、浦缘石螺山岗公园 、月泉日泉 、北街塘公园光裕堂(即:蔡氏大宗祠)、侨隐孖祠堂(即:子遂蔡公祠) 、大塘基龙眼树西街塘公园 、 仁居巷文化长廊 、 木制(圣旨)蔡边螺山小学 、市桥二中(省二师附中) 3.日泉、月泉、二师附中、螺山岗公园指示牌 4.进蔡一村路口(旧村的村口) 5.蔡氏大宗祠(即:光裕堂)位于:阳平坊8号蔡氏大宗祠又称“光裕堂",重建于民国12年(1923年),座东北向西南,占地六亩,为三路四进二天井建筑。
由关门、钟楼、拜亭、光裕堂,后堂和廊庑组成。
从建筑特色上看,既保留中国建筑文化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特点。
头门为硬山建筑,大门外雕有卷草花纹,石雕门枕石和石狮。
二进为拜厅,卷栅顶、台基雕有"暗八仙"图案。
三进为光裕堂,十三架梁,均雕有花卉纹饰,明间内悬挂“光裕堂"牌匾,落款为"民国二十年建祠,二十三传孙锦求敬送",蔡元培书。
四进为后堂,十三架梁用四柱是供奉蔡氏祖先位的地方。
蔡边村的“光裕堂"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其意思是"光前裕后"。
6.同上(左侧) 7.同上(正面.右边) 8.同上(正面.左边) 9.同上(右侧) 10.同上(右侧) 11.同上(左侧) 12.同上(左侧) 13. 祠内正面刻有"光裕堂"的金字木匾一块,落款是蔡元培。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国学蔡元培是绍兴人,他为什么会为番禺的蔡氏大宗祠题匾,其中缘由不得而知。
14.贡生碑文(蔡氏大宗祠门前.右侧) 15.进士碑文(蔡氏大宗祠门前.右侧) 16.木刻:圣旨简介:在光裕堂内有一块木制“圣旨"。
约长2米、宽40厘米,"皇帝"二字以下缺失,能辩"蔡士贤"、“蔡蕙",时间剩下"十三日",木板上"诰"等刻字仍清晰可见。
圣旨的头尾两部分都已经朽坏…… 侨隐蔡边一村是经过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地灵之乡。
在早期的记载中,"侨隐"是供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回乡隐居和安享晚年的地方。
“侨隐"建于1910年,大门上方写"侨隐"二字,居所设一前厅,后改为"赠医社",当时名中医叫蔡逸樵……由年久失修倒塌,于1990年重建,内有花园是前三后二的楼房,再现"侨隐"的辉煌,以往的"侨隐"也就是今天的"颐老院",其作用基本与以往一样,供村内老龄人休闲、娱乐、学习与交流之用。
17.侨隐位于:阳平坊7号 18.侨隐(距离:蔡氏大宗祠约50米左右) 19.螺山小学(位于蔡氏大宗的后面) 20.蔡边副食部(位于螺山小学对面,约50米左右) 21.蔡边生产资料部(位于:副食部对面,在蔡二村红门坊附近)(50年代曾是沙头蔡边生产资料部) 22.阳平坊大街 23.阳平坊大街 24.阳平坊大街 25.仁居巷(又名:将军巷)仁居巷是古巴华侨将军阿曼多何塞菓罗德里格斯的家乡。
仁居巷具有230多年历史的古巷,始建于清代嘉庆年(1760年)早期,门楼重修于光绪年(1879年),一次修建于2000年。
仁居巷到现在仍保存十多个古建筑,做工精巧…… 26.三径坊大街4号 蔡一村:石板街从村头到村尾随处可见,是最完整的一条石板街。
(从阳平坊、三径坊、南街坊沿着塘边都是石板街) 27.三径坊的石街和古屋。
28.三径坊大街13号 29.三径坊大街13号 30.子遂蔡公祠(孖祠堂)位于:三径坊大街15号"孖祠堂"建于早斯乾隆年间,座落在蔡边村古建筑群集中地的三径坊。
在古祠堂建筑风格中是非常独特和罕有的。
由两座结构相同的祠堂拼一起。
左边祠堂正门上的牌匾刻有"子遂""后斋"的书体大字,看上去精饱满,有力大方右边祠堂正门上却没有牌匾?它们有着何种历史渊源?有村民说,"孖祠堂"可能是两兄弟共建的。
从风格上看那是有根据的,但是要追溯根源,还需查考。
祠堂前有青石街道、公园、池塘,远眺令人心旷怡。
31.子遂蔡公祠(孖祠堂) 32.子遂蔡公祠(孖祠堂) 33.迊庚(孖祠堂) 34.文化长廊(旁边看到部分村史、螺山岗传说、日月泉传说……) 35.文化长廊 36.文化长廊 37.文化长廊旁边的河塘 38.西街塘公园(旁边:还有一些大塘基龙眼树) 39.大塘基龙眼树(位于:西街塘边)非常好吃,驰名省港澳。
这棵老龙限,估计超百年历年。
(位于:孖祠堂对面) 38.南街坊9号 39.南街坊大街9号 40.南街坊 41.南街坊二巷3号 42.恒堂蔡公祠 43.恒堂蔡公祠(左侧内巷) 44.恒堂蔡公祠(左侧内巷) 45.恒堂蔡公祠(左侧内巷) 46.南街某巷头 47.南街37号屋的正面有"广式"的门窗。
48.南街37号 49.北街公园旁路口 50.北街以前的晒谷地塘。
(在蔡一村的村尾)位于:东社坊十五巷旁边。
以前的蔡边,盛产白菜干、乌榄、榄仁、塘边龙眼等…… 5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_番禺附属中学位于:螺山路_螺山岗2号 52.梅花園(是一间比较出名的饮食店)位于:螺山路_螺山岗1号 螺山岗的传说:奇浦缘石(螺山岗与大夫山)传说中,座落在番禺有两座山互相比高,它们分别是大夫山和螺山岗。
大夫山只在白天长高,而螺山岗昼夜都长高。
后来大夫山不服气,向玉帝投诉,说螺山岗晚上也长高不公平。
玉帝叫后派天了解情况,发觉螺山岗己经长得很高了,若再长高,会使当地村民担水上山浇灌农作物更困难,于是天就在山上的两块石头上重重地跺了一脚。
自此,螺山岗就停止了长高。
而这两块石头像树根一样盘入了山底,上面却留下了一大一小的两只脚印,今仍然隐约可见。
当时村民们称这两块石头为大小仙脚印石头,因为得到仙脚印的鼓舞,村民们更加勤奋耕作,使村庄越来越富强。
村民都认为这是玉帝斌予的"仙缘"。
后来又改名为大小"浦缘石“"浦缘石"的传说流传今,曾有好奇,想知道它扎根有多深,可是挖了很久还不见底,只好放弃。
此,“浦缘石"的深度难以捉摸,现今也有人说是两块陨石,究竟真相是什么,它究竟入土有多深,今还是一个谜。
螺山岗:以前满山遍野都是"乌榄树"林的,到90年代左右,因开路、建校及其他发展等原因,这里的乌榄树林已不存在了(已改种其他树木) 53.文昌塔(正面)位于:蔡一村新牌坊往环村路前行约50米,(见到师范附中临门指示牌,顺着斜坡上山约100米,到了广东第二师范学院_番禺附中的后面,就见到文昌塔了)螺山文塔,又称文昌塔或文阁塔,是清朝的文物古迹。
此塔门上方每层均镶白玉麻石门额,上刻阴文正楷四字横批,上层为"健笔凌云",中层为“藻跃高翔",下层为“斯文荟萃"。
正门两侧还镶白石对联,上联是"会际风云文占变豹",下联是"脉分日月位镇旋螺"。
当时村民集资兴建的文昌塔是象征着当地村民对文化的追求,希望子孙后代能勤奋读书,博取功名,光宗耀祖。
很多村民为祈望子女旺文益智,风调雨顺,常来文昌塔、文昌亭上拜文昌帝君、文曲星和北帝。
香火极其鼎盛,热闹非凡。
早在嘉庆十二年(1807年),蔡边出了一位进士,名叫蔡蕙清,后来供职京师,他为人慷慨,高谈雄辩,知识渊博,深得乡里敬重。
在清朝年间亦出过三位进士,而其中一位进士的官帽还留存在蔡边村民间。
54.螺山岗公园内:文昌塔、文昌亭、文昌帝君在螺岗山上,正面向着蔡边村。
55.水池和文昌塔 56.文昌亭 57.文昌亭 58.文昌帝君 59.文昌塔上的精美灰雕。
60.文昌塔旁的雕龙白石柱。
(离文昌塔约20米左右) 61.从文昌塔上,(螺山岗)看蔡一村。
62.日泉公园位于日泉街 63.日泉公园 日月泉的传说:相传何仙姑的仙螺掉落山岗后不久,有一年天逢大旱,到处一片沧凉,井也干涸了,蔡边村螺山岗上的农作物都快要枯死了,更甚的是村民无故地患上各种的和咽喉病。
仙螺眼看着村民受罪,自己却束手无策,十分心痛。
它上禀何仙姑要求承救苍生,何仙姑视察了灾情,沉重地对仙螺说:"目前除了蔡边村,其它地方都有这样的灾难。
现有一个办法可以承救他们,但需要用你两条尚未长出的螺须,你愿意吗?"早己跟村庄鹏相连的仙螺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于是何仙姑在"螺笃"上用脚一踩,把仙螺的两条螺须踩了出来,顿时螺须变成两股清澈甘甜的泉水,经泉水的滋润,农作物恢复了生机,村民们也消除了泉水哺育着村民,村民把两股仙泉立碑为"日泉"和“月泉",也寓意两口泉水相依相存,生生不息。
800年前,古人留下了“日月两泉明白水"的上联而今,两个泉眼依旧清泉细流,但能工整地对出下联的人,今仍未出现。
据说日月泉水很有,浇的菜脆嫩无渣,煮饭三天不馊,泡的茶特别香溢怡,因此每天都吸引大批村民和游客前来取水和观光。
64.日泉(位于,螺岗山脚的日泉街) 65.日泉 66.光裕堂公禁(对日泉使用的警示牌) 67.月泉街入口 68.月泉 69.北街塘公园(荷花塘)蔡边一村是一个水塘汇聚的村落,除村域内部三个面积较大的水塘外,在其林地和耕地区分布大大小小的水塘多个。
北街塘公园就是村内其中一个村心湖,占地约4亩,湖里种植莲花,盛开时,到处莲花飘香,旁边还有体育设施为村民及周边群众提供休闲娱乐…… 69一1北街荷花塘夏天时,整个荷塘都是美丽的荷花。
70.北街坊 71.北街坊大街船厅(位于:北街坊大街的丁字路口)船厅(被列为华侨物业)"船厅"的代主人,村民叫他"金山超",真名无从稽考,"金山超"曾任朝廷派驻日本的外交官员,被封为五品官。
大屋是根据日本图纸建成。
"金山超“从日本回国后,就在家乡这座"船厅"安度晚年。
"船厅"第三代主人,曾经是蔡边乡的乡长。
此屋老祖宗曾经留下遗训:"祖屋准住,不准卖"此屋以前的花园比较大,有荔枝树、有龙眼树和池塘。
(现在比以前细了) “船厅"百年老宅"水上漂"房子前轩的底座竟建在池塘里,这种建筑叫"船厅",是珠三角地区典型的水乡园林式民居,从前非常普遍,现在已少见了,整个房子占地90平方,三分之一建在水面…… 72.船厅正门 73.三径坊大街49号 74.三径坊一街 75.原:蔡一村民委员会位于:三径坊大街21号 76.南街的三角形屋 77.南街三角形屋位于:三径坊大街22号 78.三径坊三角形屋的墙脚:古老的旧墙,墙脚的基石已退逐渐退化,可以看出蔡边村是一个古村。
79.一个门口,三间屋,不同高低,很有层次。
(后两间:可以看出是旧屋) 82.蔡一村口,后期新建民居。
83.蔡二村:朝南坊大街22号 84.朝南蔡公祠位于:(蔡二村)朝南坊大街28号 85.朝南门巷口 螺阳大公庙(位于蔡二村红门坊)几百年前的蔡二村有一座螺阳大庙(又称北帝庙),建在蔡边红门坊。
每年三月初三,乡亲们都会举行拜北帝和巡游活动,北帝的像由八位壮汉抬着走在队伍的最前面,随行的有戏剧人物造型、舞龙队、生花队、花蓝队、八音锣鼓队以及威武的骑马队。
非常壮观,鞭炮声响个不停…………日军初期入侵番禺攻打蔡边,用飞机炸毁了北帝庙……从此北帝庙及“白色月牙形的三角形"旗己不复存在,只能留在村民的脑海中…… 86.岩耕蔡公祠位于:蔡二村红门东坊大街1号 87.这个亭,属于岩耕蔡公祠位于祠堂的左前方。
88. 89. 90.红门东坊北大街12号 91..建润蔡公祠位于:蔡三村槐花坊大街11号 92.建润蔡公祠正门 93.国才蔡公祠(是三进式祠堂)位于蔡二村的新楼坊大街6号 94.国才蔡公祠门前的石板街 95.蔡边市场 96.喜宝餐连锁礼 97.百佳汇及集市 98.公交站牌 视频(一)光裕堂(蔡氏大宗祠) 视频(二)日泉 视频(三)蔡边集市及周边商铺 摄于2018.10.301.此景点免费开放看点:蔡氏大宗祠、螺山文塔、日泉、月泉、孖祠堂、船厅、三径坊的古建筑群和蔡一村的石板街……通过蔡一村的文化长廊,了解村史和一些传说。
2.交通:走市新路(即:市桥新造方向)公交可乘番2、番51和番51B(市桥蔡边方向)途中在蔡边村下车。
谢谢大家的观赏! 中秋时节,蔡边村烧蕃塔。
2021年9月21日(农历八月十五),烧蕃塔活动共3天,分别是农历八月十四(迎月)、农历八月十五(赏月)、农历八月十六(追月)。
又据历史记载,南宋咸淳年间(1266~1274年)蔡氏兄弟两人从南雄珠玑巷南迁,途中失散。
其兄到梓林乡(即今蔡边)南街坊居住,其弟则到东莞塘厦村定居。
当时梓林乡先有黄、张、陈、颜等姓聚居,但蔡姓人口发展较快,其他姓氏的人就把蔡姓人居住的地方叫蔡边。
后来,经过时代的变迁,其它姓氏的人口渐渐减少,并且外迁他乡。
蔡姓居住的地方现在则形成蔡边一村、二村和三村。
1.蔡边一村牌坊(位于螺山岗的环村路,即螺山岗山脚的十字路口处) 2.蔡一村导游平面图螺山文塔 、浦缘石螺山岗公园 、月泉日泉 、北街塘公园光裕堂(即:蔡氏大宗祠)、侨隐孖祠堂(即:子遂蔡公祠) 、大塘基龙眼树西街塘公园 、 仁居巷文化长廊 、 木制(圣旨)蔡边螺山小学 、市桥二中(省二师附中) 3.日泉、月泉、二师附中、螺山岗公园指示牌 4.进蔡一村路口(旧村的村口) 5.蔡氏大宗祠(即:光裕堂)位于:阳平坊8号蔡氏大宗祠又称“光裕堂",重建于民国12年(1923年),座东北向西南,占地六亩,为三路四进二天井建筑。
由关门、钟楼、拜亭、光裕堂,后堂和廊庑组成。
从建筑特色上看,既保留中国建筑文化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特点。
头门为硬山建筑,大门外雕有卷草花纹,石雕门枕石和石狮。
二进为拜厅,卷栅顶、台基雕有"暗八仙"图案。
三进为光裕堂,十三架梁,均雕有花卉纹饰,明间内悬挂“光裕堂"牌匾,落款为"民国二十年建祠,二十三传孙锦求敬送",蔡元培书。
四进为后堂,十三架梁用四柱是供奉蔡氏祖先位的地方。
蔡边村的“光裕堂"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其意思是"光前裕后"。
6.同上(左侧) 7.同上(正面.右边) 8.同上(正面.左边) 9.同上(右侧) 10.同上(右侧) 11.同上(左侧) 12.同上(左侧) 13. 祠内正面刻有"光裕堂"的金字木匾一块,落款是蔡元培。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国学蔡元培是绍兴人,他为什么会为番禺的蔡氏大宗祠题匾,其中缘由不得而知。
14.贡生碑文(蔡氏大宗祠门前.右侧) 15.进士碑文(蔡氏大宗祠门前.右侧) 16.木刻:圣旨简介:在光裕堂内有一块木制“圣旨"。
约长2米、宽40厘米,"皇帝"二字以下缺失,能辩"蔡士贤"、“蔡蕙",时间剩下"十三日",木板上"诰"等刻字仍清晰可见。
圣旨的头尾两部分都已经朽坏…… 侨隐蔡边一村是经过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地灵之乡。
在早期的记载中,"侨隐"是供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回乡隐居和安享晚年的地方。
“侨隐"建于1910年,大门上方写"侨隐"二字,居所设一前厅,后改为"赠医社",当时名中医叫蔡逸樵……由年久失修倒塌,于1990年重建,内有花园是前三后二的楼房,再现"侨隐"的辉煌,以往的"侨隐"也就是今天的"颐老院",其作用基本与以往一样,供村内老龄人休闲、娱乐、学习与交流之用。
17.侨隐位于:阳平坊7号 18.侨隐(距离:蔡氏大宗祠约50米左右) 19.螺山小学(位于蔡氏大宗的后面) 20.蔡边副食部(位于螺山小学对面,约50米左右) 21.蔡边生产资料部(位于:副食部对面,在蔡二村红门坊附近)(50年代曾是沙头蔡边生产资料部) 22.阳平坊大街 23.阳平坊大街 24.阳平坊大街 25.仁居巷(又名:将军巷)仁居巷是古巴华侨将军阿曼多何塞菓罗德里格斯的家乡。
仁居巷具有230多年历史的古巷,始建于清代嘉庆年(1760年)早期,门楼重修于光绪年(1879年),一次修建于2000年。
仁居巷到现在仍保存十多个古建筑,做工精巧…… 26.三径坊大街4号 蔡一村:石板街从村头到村尾随处可见,是最完整的一条石板街。
(从阳平坊、三径坊、南街坊沿着塘边都是石板街) 27.三径坊的石街和古屋。
28.三径坊大街13号 29.三径坊大街13号 30.子遂蔡公祠(孖祠堂)位于:三径坊大街15号"孖祠堂"建于早斯乾隆年间,座落在蔡边村古建筑群集中地的三径坊。
在古祠堂建筑风格中是非常独特和罕有的。
由两座结构相同的祠堂拼一起。
左边祠堂正门上的牌匾刻有"子遂""后斋"的书体大字,看上去精饱满,有力大方右边祠堂正门上却没有牌匾?它们有着何种历史渊源?有村民说,"孖祠堂"可能是两兄弟共建的。
从风格上看那是有根据的,但是要追溯根源,还需查考。
祠堂前有青石街道、公园、池塘,远眺令人心旷怡。
31.子遂蔡公祠(孖祠堂) 32.子遂蔡公祠(孖祠堂) 33.迊庚(孖祠堂) 34.文化长廊(旁边看到部分村史、螺山岗传说、日月泉传说……) 35.文化长廊 36.文化长廊 37.文化长廊旁边的河塘 38.西街塘公园(旁边:还有一些大塘基龙眼树) 39.大塘基龙眼树(位于:西街塘边)非常好吃,驰名省港澳。
这棵老龙限,估计超百年历年。
(位于:孖祠堂对面) 38.南街坊9号 39.南街坊大街9号 40.南街坊 41.南街坊二巷3号 42.恒堂蔡公祠 43.恒堂蔡公祠(左侧内巷) 44.恒堂蔡公祠(左侧内巷) 45.恒堂蔡公祠(左侧内巷) 46.南街某巷头 47.南街37号屋的正面有"广式"的门窗。
48.南街37号 49.北街公园旁路口 50.北街以前的晒谷地塘。
(在蔡一村的村尾)位于:东社坊十五巷旁边。
以前的蔡边,盛产白菜干、乌榄、榄仁、塘边龙眼等…… 5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_番禺附属中学位于:螺山路_螺山岗2号 52.梅花園(是一间比较出名的饮食店)位于:螺山路_螺山岗1号 螺山岗的传说:奇浦缘石(螺山岗与大夫山)传说中,座落在番禺有两座山互相比高,它们分别是大夫山和螺山岗。
大夫山只在白天长高,而螺山岗昼夜都长高。
后来大夫山不服气,向玉帝投诉,说螺山岗晚上也长高不公平。
玉帝叫后派天了解情况,发觉螺山岗己经长得很高了,若再长高,会使当地村民担水上山浇灌农作物更困难,于是天就在山上的两块石头上重重地跺了一脚。
自此,螺山岗就停止了长高。
而这两块石头像树根一样盘入了山底,上面却留下了一大一小的两只脚印,今仍然隐约可见。
当时村民们称这两块石头为大小仙脚印石头,因为得到仙脚印的鼓舞,村民们更加勤奋耕作,使村庄越来越富强。
村民都认为这是玉帝斌予的"仙缘"。
后来又改名为大小"浦缘石“"浦缘石"的传说流传今,曾有好奇,想知道它扎根有多深,可是挖了很久还不见底,只好放弃。
此,“浦缘石"的深度难以捉摸,现今也有人说是两块陨石,究竟真相是什么,它究竟入土有多深,今还是一个谜。
螺山岗:以前满山遍野都是"乌榄树"林的,到90年代左右,因开路、建校及其他发展等原因,这里的乌榄树林已不存在了(已改种其他树木) 53.文昌塔(正面)位于:蔡一村新牌坊往环村路前行约50米,(见到师范附中临门指示牌,顺着斜坡上山约100米,到了广东第二师范学院_番禺附中的后面,就见到文昌塔了)螺山文塔,又称文昌塔或文阁塔,是清朝的文物古迹。
此塔门上方每层均镶白玉麻石门额,上刻阴文正楷四字横批,上层为"健笔凌云",中层为“藻跃高翔",下层为“斯文荟萃"。
正门两侧还镶白石对联,上联是"会际风云文占变豹",下联是"脉分日月位镇旋螺"。
当时村民集资兴建的文昌塔是象征着当地村民对文化的追求,希望子孙后代能勤奋读书,博取功名,光宗耀祖。
很多村民为祈望子女旺文益智,风调雨顺,常来文昌塔、文昌亭上拜文昌帝君、文曲星和北帝。
香火极其鼎盛,热闹非凡。
早在嘉庆十二年(1807年),蔡边出了一位进士,名叫蔡蕙清,后来供职京师,他为人慷慨,高谈雄辩,知识渊博,深得乡里敬重。
在清朝年间亦出过三位进士,而其中一位进士的官帽还留存在蔡边村民间。
54.螺山岗公园内:文昌塔、文昌亭、文昌帝君在螺岗山上,正面向着蔡边村。
55.水池和文昌塔 56.文昌亭 57.文昌亭 58.文昌帝君 59.文昌塔上的精美灰雕。
60.文昌塔旁的雕龙白石柱。
(离文昌塔约20米左右) 61.从文昌塔上,(螺山岗)看蔡一村。
62.日泉公园位于日泉街 63.日泉公园 日月泉的传说:相传何仙姑的仙螺掉落山岗后不久,有一年天逢大旱,到处一片沧凉,井也干涸了,蔡边村螺山岗上的农作物都快要枯死了,更甚的是村民无故地患上各种的和咽喉病。
仙螺眼看着村民受罪,自己却束手无策,十分心痛。
它上禀何仙姑要求承救苍生,何仙姑视察了灾情,沉重地对仙螺说:"目前除了蔡边村,其它地方都有这样的灾难。
现有一个办法可以承救他们,但需要用你两条尚未长出的螺须,你愿意吗?"早己跟村庄鹏相连的仙螺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于是何仙姑在"螺笃"上用脚一踩,把仙螺的两条螺须踩了出来,顿时螺须变成两股清澈甘甜的泉水,经泉水的滋润,农作物恢复了生机,村民们也消除了泉水哺育着村民,村民把两股仙泉立碑为"日泉"和“月泉",也寓意两口泉水相依相存,生生不息。
800年前,古人留下了“日月两泉明白水"的上联而今,两个泉眼依旧清泉细流,但能工整地对出下联的人,今仍未出现。
据说日月泉水很有,浇的菜脆嫩无渣,煮饭三天不馊,泡的茶特别香溢怡,因此每天都吸引大批村民和游客前来取水和观光。
64.日泉(位于,螺岗山脚的日泉街) 65.日泉 66.光裕堂公禁(对日泉使用的警示牌) 67.月泉街入口 68.月泉 69.北街塘公园(荷花塘)蔡边一村是一个水塘汇聚的村落,除村域内部三个面积较大的水塘外,在其林地和耕地区分布大大小小的水塘多个。
北街塘公园就是村内其中一个村心湖,占地约4亩,湖里种植莲花,盛开时,到处莲花飘香,旁边还有体育设施为村民及周边群众提供休闲娱乐…… 69一1北街荷花塘夏天时,整个荷塘都是美丽的荷花。
70.北街坊 71.北街坊大街船厅(位于:北街坊大街的丁字路口)船厅(被列为华侨物业)"船厅"的代主人,村民叫他"金山超",真名无从稽考,"金山超"曾任朝廷派驻日本的外交官员,被封为五品官。
大屋是根据日本图纸建成。
"金山超“从日本回国后,就在家乡这座"船厅"安度晚年。
"船厅"第三代主人,曾经是蔡边乡的乡长。
此屋老祖宗曾经留下遗训:"祖屋准住,不准卖"此屋以前的花园比较大,有荔枝树、有龙眼树和池塘。
(现在比以前细了) “船厅"百年老宅"水上漂"房子前轩的底座竟建在池塘里,这种建筑叫"船厅",是珠三角地区典型的水乡园林式民居,从前非常普遍,现在已少见了,整个房子占地90平方,三分之一建在水面…… 72.船厅正门 73.三径坊大街49号 74.三径坊一街 75.原:蔡一村民委员会位于:三径坊大街21号 76.南街的三角形屋 77.南街三角形屋位于:三径坊大街22号 78.三径坊三角形屋的墙脚:古老的旧墙,墙脚的基石已退逐渐退化,可以看出蔡边村是一个古村。
79.一个门口,三间屋,不同高低,很有层次。
(后两间:可以看出是旧屋) 82.蔡一村口,后期新建民居。
83.蔡二村:朝南坊大街22号 84.朝南蔡公祠位于:(蔡二村)朝南坊大街28号 85.朝南门巷口 螺阳大公庙(位于蔡二村红门坊)几百年前的蔡二村有一座螺阳大庙(又称北帝庙),建在蔡边红门坊。
每年三月初三,乡亲们都会举行拜北帝和巡游活动,北帝的像由八位壮汉抬着走在队伍的最前面,随行的有戏剧人物造型、舞龙队、生花队、花蓝队、八音锣鼓队以及威武的骑马队。
非常壮观,鞭炮声响个不停…………日军初期入侵番禺攻打蔡边,用飞机炸毁了北帝庙……从此北帝庙及“白色月牙形的三角形"旗己不复存在,只能留在村民的脑海中…… 86.岩耕蔡公祠位于:蔡二村红门东坊大街1号 87.这个亭,属于岩耕蔡公祠位于祠堂的左前方。
88. 89. 90.红门东坊北大街12号 91..建润蔡公祠位于:蔡三村槐花坊大街11号 92.建润蔡公祠正门 93.国才蔡公祠(是三进式祠堂)位于蔡二村的新楼坊大街6号 94.国才蔡公祠门前的石板街 95.蔡边市场 96.喜宝餐连锁礼 97.百佳汇及集市 98.公交站牌 视频(一)光裕堂(蔡氏大宗祠) 视频(二)日泉 视频(三)蔡边集市及周边商铺 摄于2018.10.301.此景点免费开放看点:蔡氏大宗祠、螺山文塔、日泉、月泉、孖祠堂、船厅、三径坊的古建筑群和蔡一村的石板街……通过蔡一村的文化长廊,了解村史和一些传说。
2.交通:走市新路(即:市桥新造方向)公交可乘番2、番51和番51B(市桥蔡边方向)途中在蔡边村下车。
谢谢大家的观赏! 中秋时节,蔡边村烧蕃塔。
2021年9月21日(农历八月十五),烧蕃塔活动共3天,分别是农历八月十四(迎月)、农历八月十五(赏月)、农历八月十六(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