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韵熙的

1年前 (2024-04-22)
李韵熙的李韵熙 醴陵炒粉醴陵炒粉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属于湘菜系醴陵菜。
作为醴陵最负盛名的菜品,极似电影《食》中的蛋炒饭,食材简单,做法也不复杂,但味道全系于掌勺人对火候的把握,是油与火的艺术。
醴陵炒粉既是醴陵厨艺人高超的烹饪技术的代表,也是醴陵人巧手办事、化平淡为奇的精明特质的体现。
醴陵炒粉是街边早餐和夜宵的主角,醴陵炒粉的独特味道更是醴陵游子无法在他乡尝到的家乡的味道,足令他们魂牵梦绕。
 制作米粉要先将粳米磨成水浆,再在锅中烧成糊状,摊到铝质的宽盆中冷却凝结,用刀划成宽宽的条状称为米粉皮;用带眼的筛子挤成圆柱状称为米线。
米粉皮嫩,不耐煮,而且现做现吃,不便于收藏;米线却可以烘干,长期保存,韧而耐煮,相当于面条。
将二者结起来,就是醴陵炒粉 醴陵炒粉完全是炒菜的架势,一次就只能炒一盘,几个顾客同时来,每份还得单独分开来炒。
炒粉的时候需大火,先将锅中的油烧得吱吱爆响。
传统的步骤是先煎一个鸡蛋,煎到鸡蛋两面刚刚凝固就轻轻拔到锅底一侧,马上放入豆芽菜。
豆芽菜下锅也要听得到清脆的爆油声音,这才是适宜。
倘若悄无声息,说明锅中温度太低,豆芽菜不容易炒熟,时间一长,就要出水,以后的工作几乎无法完成。
等豆芽菜炒到五成熟的时候,将泡好的米线放到豆芽菜旁边,依次撒上干辣椒粉、豆油、盐和味精、葱花,动铲翻炒到豆油将整个米线染成深棕色,再将铁锅在火口上颠簸几下,让粉和豆芽菜、鸡蛋混,这炒粉就成了。
这一盘炒粉出来,米线色泽金黄、柔韧可口,豆芽菜晶莹剔透、清爽中夹着一丝甘甜,鸡蛋焦黄醇香,可谓色、香、味俱佳。
这是最为普通的醴陵炒粉的做法,炒制的关键在于盐只能放到米线上,放早了或者直接放到豆芽菜上,豆芽就要出水。
醴陵炒粉更加美妙的是并不仅仅拘泥于豆芽菜,在醴陵几乎任何蔬菜都可以代替豆芽菜用来炒粉。
不过根据原料的不同,在火候掌握上稍作调整。
包菜可以苆成丝,白菜帮子苆成竖直的条状,红萝卜也可以苆成丝,这些原料水分不多,经得旺火,炒法上与豆芽菜相当。
使用小白菜和莴笋叶、菠菜叶,因为过于娇嫩的缘故,就要改成先炒好米粉,再炒蔬菜,否则蔬菜炒的太熟,也就没有爽口解油腻的作用了。
糖心艾粑粑 早春的印象中最为重要的一宗就是艾粑粑,也就是城里叫作蒿子粑粑的。
能做艾粑粑吃的艾不是端午节插在门楣上的那种全艾,而是一种叫草艾的,长不高,宿根在土里过冬,逢春就长出来。
绿茵茵的贴着地皮,尤其是菜园土里长出来的,水灵灵的,双指一掐就断。
看得多了,母亲便挑一个晴明的日子,一茎茎将艾叶掐了回来,洗干净,开水焯过之后,用菜刀剁成泥浆。
听说做艾粑粑吃。
于是,将糯米按一定比例掺杂到粘米中磨成水粉子,再将艾叶泥掺杂进去,揉成一团绿色的面团。
再分成一坨在手中摊开,往中间放一小勺砂糖,象包子一样包好,到蒸笼上蒸熟。
等蒸盖揭开,一股艾叶的青香顿时迷漫整个屋子。
印象中我们对于吃的东西总有些迫不及待,一口咬下去,糖水流到手背上,烫得心醉。
我们是可以一连几顿不吃饭只吃这种蒿子粑粑的。
醴陵圆蛋糕是醴陵很出名的一道美食,曾经还专门供给过中央。
其手感绵软、形态优美,蓬松粘糯不掉粉团,闻之幽香内敛、咬之香甜可口。
酱板鸭成品色泽深红,皮肉酥香,酱香浓郁,滋味悠长,具有活血、顺气、健脾、养胃、美容之功效,是风靡大江南北的一种汉族风味名吃,是佐酒佳肴、送礼佳品。
醴陵酱板鸭是将整只麻仔鸭经腌渍、卤制、烘烤而成的。
特点:咸、辣、香、鲜,成品色泽深红,酱香浓郁,滋味悠长,肉干而不韧,用白话说就是有嚼劲而不费牙,是一道佐酒的佳肴。
营养价值:鸭子的营养价值很高,属凉性,具有滋润养胃,平肝去火,益气养血,深受人们青睐。
酱板鸭可作为休闲小吃,又可作为洒席上的特色菜肴。
酱板鸭的美妙在于他们能够根据食客的嗜好,制作出偏甜不辣、微辣、中辣和特辣四种不同的口味;还能够根据原料的细微差别,将酱板鸭制成风味各异的鸭脖子、鸭爪子和鸭架子,还有最为美妙的鸭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