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传承——陶器制作

1年前 (2024-04-22)
古老的传承——陶器制作雯子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一种器具,具有防水防潮功能,陶器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就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延续今,做工精致的陶器在现代也作为工艺品进行收藏、观赏。
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对于陶器的认知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半来自博物馆,或到边远地方旅游时在农家乐里偶尔看到。
在我们湘西山区,潮湿天气见多,多数家庭能经常使用到这些日常生活陶器。
它可以是装盐的盐罐,也是能储存食油的油坛子,更是很多家庭腌制腌菜的坛坛罐罐。
黄金坳陶器厂就是一家离我们市区不远的一个生活用品陶器厂。
4月的怀着好奇心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这是一家不大的生活陶器小厂,老板姓张,是一个很能干的溆浦人,1988年来怀开了这家小厂,有30多个员工,制作的生活陶器主要销售湖南本地和贵州,销量比较稳定。
每年立春过后开窑,因为冬天太冷土容易冻住,不利操作。
现在的陶器制作过程有所变化,一些机械代替了人工。
这里制作陶器的土大多来自辰溪和黔城,经过人工初步筛选后有6个操作工序:先是把土运送到球磨机进行和泥,再分别由机械旋坯、手工作坯的工人分开制作,然后按照上釉、晾干、进窑烧制、出窑筛选等流程进行操作。
一件陶器看似普通,但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凝聚了古人高的智慧。
看到这熟悉的瓦罐,是否会感觉那么亲切?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怀着好奇来到了黄金坳陶器厂。
这台圆形的球磨机负责将黏土打成适制作陶器的泥巴,改变原来由人工和泥的传统方式。
陶器制作分为机械旋坯和手工做坯两种方式,这是手工做坯,一般制作小型的碗、罐之类。
在制作陶器的工人手中,一坨泥巴很快在旋转中成为一只碗。
机械旋坯都是做大型的坛子和罐子。
一般做旋坯的工人要有力气,这个旋坯盆有些分量,几十次上下搬动,普通人怕是干不来的。
做旋坯的工人在仔细的修边 午后安静制作陶器的年轻男子和搬陶器出库的年轻女子形成了美好的工作画面。
工人将做好的陶器放到晾房 制作好的大型陶器放到烧制陶器的窑楼上烘晾,同时加上风扇的作用加速干的进度。
上釉晾干的陶器由工人从晾晒的不同厂房搬运到窑房进行烧制。
工人将晾干成型的陶器搬运窑房里等待进炉 烧窑的工人将陶器搬运到窑炉进口处等待上架 烧窑的工人将陶器搬运到窑炉进口处的架子上,小心摆好。
进炉的架子是自动控制,慢慢往炉里传送。
陶器从窑里面烧好后,慢慢从窑的另一端传送出来由工人搬下来。
烧好的陶器刚出炉有些烫手,由工人进行初步的筛选。
陶器正式出窑房,按照分类放到适的地方等待出售。
已经是成品的生活陶器 远道而来的客人与老板谈要购买的陶器品种 指导老师:刘小林图文编辑:李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