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祠,美丽的地方。

1年前 (2024-04-22)
太原晋祠,美丽的地方。
# 爱很美   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晋祠。
晋祠里有古老的亭子,有形状各异的雕塑,有高大翠绿的树,有粉红粉红的睡莲,有碧绿碧绿的荷叶,有活泼嬉戏的鱼儿,有世界上最早的立交桥……光看这雄伟的大门,就知道这里一定很美。
晋祠简介: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园林,为晋国宗祠。
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1961年3月公布晋祠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批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
历史文化晋祠创建于西周(前11世纪),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
1500年前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有相当规模。
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国诸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擘划营造和修葺扩充,遂成当今规模。
其中于公元7世纪12世纪间最为兴盛,是中国唐、宋古建园林、雕刻艺术之典范。
保存今的有盛唐时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特别是主体建筑圣母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实例。
保存在圣母殿内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为当时社会上真实人物的写照,开创了雕塑艺术写实作品的先河,它不仅是中国雕塑史上反映宫廷人物的造像,也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罕见精品。
晋祠最著名的是三绝:周柏唐槐、宋代彩塑和难老泉。
很好奇吧,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晋祠三绝晋祠三绝指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晋祠博物馆之内的周柏唐槐、宋代彩塑以及难老泉。
晋祠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悬瓮山下晋水的发源处。
这座祠堂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的次子叔虞而建造的。
周柏唐槐一是周柏唐槐。
周柏是北周时代种植的柏树,唐槐是唐代时种植的槐树,二者都是晋祠千年古木的代表。
周柏位于圣母殿北侧,原先本有两株,名为齐年古柏,如今只剩这一株了。
周柏距今已有1400多年,树干粗壮,需数人才能围。
在当地人眼中,这株古柏就是长生不老的象征。
唐槐位于水镜台前,虽不是晋祠古槐中年代最久远的,但却是最繁茂的一株。
每到春夏之季,树绿荫浓,今都还茂盛葱郁。
宋代彩塑二是圣母殿内宋代的彩塑。
圣母殿是北宋年间为叔虞之母邑姜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
由于这座殿堂修筑得十分富丽堂皇,再加上古代官员都要到圣母殿来献祭祈雨,这座殿堂就成了晋祠的主体建筑,而原来的唐叔虞祠倒反而退居次要的地位了。
圣母殿的殿身四面都有围廊,前廊深两间,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
殿宽七间,深六间。
殿顶用黄绿色的琉璃瓦剪边。
殿内供奉着四十三尊彩塑。
主像是圣母邑姜,其余四十二尊是宦官、女官和侍女。
圣母凤冠蟒袍,端坐在凤头椅上。
侍女手里都拿着侍奉的东西。
有的伺候饮食,有的负责梳洗,有的专管打扫,眉眼有,姿态自然,塑工精美,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精品。
难老泉三绝中一绝是难老泉。
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
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水温保持在17℃,每秒流量是1.8立方米。
关于难老泉,有一个“柳氏坐瓮,饮马抽鞭”的民间故事。
说是晋祠北面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女子,嫁到了古唐村,受婆婆的虐待,每天都要到远处去挑水。
,在挑水的路上,她碰见一位骑马的老人向她讨水饮马。
虽然这一担水她好不容易从远处挑来,但是善良的柳氏还是把这一担水全送给老人饮马了。
老人临走时送给柳氏一根马鞭,说只要把鞭子插在水缸里,一提鞭子,水就会涌上来。
柳氏回家之后一试,果然如此。
后来,婆婆发现媳妇不再挑水,而水缸里的水却始终是满的,心中不免产生怀疑,就趁媳妇不在家,偷偷地察看,发现了水缸中的马鞭,心想这是一个宝贝,伸手过去把马鞭提出缸外,一时之间,缸里的水马上喷涌而出,向四处漫流。
正在娘家梳头的柳氏发觉水涌出来了,赶快跑回婆家,见水大难以堵住,忙用院中的石板盖住缸口,自己坐在石板上。
汹涌的大水顿时变成潺潺的细流,不断从柳氏的身下流出来。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女子,称她为水母,在难老泉的西侧建起了水母楼,楼内塑有一尊端庄秀丽的水母塑像。
太原晋祠,有很多的美,有华丽的美,也有平淡的,但最美的是,在哪里你会感受到历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