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寺院的钟声

1年前 (2024-04-22)
倾听寺院的钟声清闲尘梦 文字:清闲尘梦图片:清闲尘梦 也许,文字中可寻一竹篱草舍,待一缕走过红尘的风,敲开岁月深处的静院时,一些远离我的清静,将一一迂回。
于是总想去南山寨,那里每到冬日,满山芦苇摇曳纷飞,置身其中,有种现实与梦境的交织,也有种渴望与忘我的静谧。
芦花深处,有小小一寺院,名南秀寺。
我去寺里,并不是为了信佛或诉说,而是面对那庙宇的庄严我会感到心灵的净化。
在异乡城市的喧嚣中久了,我常常向往倾听寺院那悠远的钟声:一下,一下,再一下…… 这个年,除了热闹的气氛,大都在阴冷和雨天渡过。
缩紧衣袖,依然无法温热一颗想要走近大自然之心。
大年初二,难得回暖,午后温度随山野气息迅速布遍全身,移动火柜上烤热的双腿,起身,让思维行走在现实与向往间,决意出去走走。
经过各家门前,悬挂的灯笼散发出深深浅浅的温情,那些爬过墙面的阳光,咀嚼着人世间的清欢。
安静而缓缓曲折的路面,凭一双向山里进发的脚步,将南山寨的冬和年味轻轻撞响。
沿着小路进山,满眼荒草风中倾斜,枯黄的暖,混着阳光的味道,若一场秋日盛景。
而意象中的景到底少了很多的绿意。
那种被日子藏起的嫩黄或翠绿,在此刻只留下墨绿的背影。
远远望去,咖黄的山恋铺陈着油画的绿林,没有葱绿的醉美,却也另有一番味儿。
那些镶嵌石子的不规则小径,是隐秘在丛林间悄悄滑去的日子,是它,感知春意和最终诉说冬日的故事。
踩着阳光走上去,感觉那些春花秋月,夏雨冬阳,就有了绵长而幽深的意味。
林边,二棵枯木折断了半截,在它身下,是一片开垦未完成的红土地,和着几株蒿草。
枯木仿佛一干瘦老者举着垂钓,颤颤巍巍,垂钓那些逝去的光阴。
它的头仰望着天际,用坚定的心迎接太阳的直射,那刻,心中是否会有岁月的感伤,亦或年轻的回忆?异乡呆久了,总感觉到些许落寞,那里的嘈杂,与这山里的宁静形成了冷艳的对比。
我无法回归,只好让自己在回乡的短暂时刻,梦一场清闲之境。
风有些凉,一个人向更深的山中走去。
风中有种莫名的召唤,终是心中意念还是依稀传来的佛声,不得而知。
小路尽头,豁然换景,满山染上光晕的苇,温柔的在风中摇响,美妙绝伦,恍若置身一场虚幻的梦境。
那些明晃晃的阳光穿过云层,扑面而下,再透过蓬松而柔软的芦花,花便有了黄中白,白中虚,虚中实,实中轻的幻影,而心中莫名也有了心静乃心境的感觉存在。
时间之内,我恍若看到自己,一个佛光沐浴着的秋天色彩下,虔诚的身影。
疏影斜横的几枚黑枝,梢头吐着零零星星的白蕾,二三朵绽开的花,奶白中透出浅绿,不张扬,却能年年引我一如既往地去看它们。
‘’春尽不知年”的岁月,我喜欢在这些绽放与凋零的轮回中,看着自己一点点地变老,看芦花一茬茬的山间悠然自得,不问世事。
走近南秀寺,禅意渐升,佛乐缓缓流淌,心中倾听到了未敲响的寺院钟声。
站在寺院门口,我看见了不远处正挥锄挖土的小师傅。
阳光普照着灰色僧衣,逆光看去,灰中呈现金色光影,与周围的芦花恰如其分的融在一起,面对如此自然和谐的画面,我心中一怔:这是不是心若无物,心中自清净的一种境界呢?我不知不觉走过去,有种莫名的疑问在心里盘旋,简单几句寒暄后,我压制了心中疑问,正想离开时,小师傅却说:‘’你不是本地人,外面回来过年的吧?你是不是奇怪我这么年轻就出家了?‘’ 我脸红了,原来不知什么时候,心中疑问早被小师傅看穿。
我点了点头,笑了。
未料小师傅很自然的对我说他出家的经历。
小师傅21岁,隔壁邻县人。
皈依一年,正式剃度出家已有3月。
他仿佛看透我心思,接着自顾说下去:父母尚年轻,独生子。
高中毕业后的那个假期,最钟爱的狗狗莫名死去,心中涌出无限悲伤,也就在那时,感觉生是如此的脆弱,眼睁睁的看着生一点一滴消失,却无能为力。
同时也开始思考:如果生有轮回,还会养那只狗狗么?也开始自责:如果当初早点发现狗狗的异常,或者多点时间陪在它身边,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他停了停,眼暗淡下来。
明媚的阳光似乎也感染了情绪,让遍山芦花阴了几分。
佛说:‘’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生里,对我们来说没一样东西是永恒的:爱情、婚姻、家庭皆是如此。
当生走到尽头的那天,一切灰飞烟灭,成过往烟云,唯留回忆在尘世间飘纷。
对我而言,半生已过,看淡些,来是偶然,去是必然,许多事情何必怅然呢?但这些,我只是心中默想,怎能出口?在他那个年纪的我,只是早忘了曾经有过些什么疯狂的念头吧? 小师傅接着说:直到开学,依然未走不出狗狗离去的阴影,极度悲伤,也无心上学。
疼他的父亲托朋友介绍,来到这南秀寺,跟随师傅天天祈祷诵经。
未料,山里的幽静和寺院佛音,让他有种重生的感觉,心中烦恼忧伤开始慢慢释然!面对天天诵经,没有感觉无聊和寂寞,却悟出很多之前未曾想过和未曾想通的事情。
二个月后,他想要出家,用一辈子,割断尘世间的烦恼琐事,青灯伴孤影。
可他父母不舍,为让他坚强独立,令其入伍锻炼心志。
二年后退伍回来,他想出家的念头日夜俱增,最终不顾父母反对,仍旧坚持来南秀寺皈依。
一开始,心中还对自己的选择有一丝怀疑,到南秀寺皈依整整一年,终于悟明白,于是要求师傅剃度,正式出家,如今已有三月。
末了,他说,往后岁月,世间情爱、纷争、琐事、烦恼都将与他无染,静心在此南秀寺学佛度过余生,决不后悔。
我倾听着,努力淡定着一直未语。
毕生一次,亲听一位小师傅的出家经历,红尘一面,这算是一种缘么? 是与非,对与错,那有明显的界限之分?一花一草一世界,而世界也空空如花草,人的胸襟可以纳百川,而佛更能容得所有。
抛却对身心毫无用处的烦恼,做生活智者,无争、无欲、无求,一切随缘就好。
大千世界,我们若尘一粒,心中清静,万物俱静。
回途中,我想到汪国真之诗:庙宇因为有佛便高出了一切大厦无论怎样尊贵的头颅在这里也曾悄悄低下更无需说不论怎样的山高水远也不能动摇朝拜者的步伐那四季不灭的香火飘浮着最虔诚的表达……从今往后,世间清静,若夜色中的芦苇。
凭一盏闪烁的青油灯,将由谁来将南秀寺的钟声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