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7个月前 (04-22)
哲思煙雨傾城 打开窗帘,灰蒙蒙的天空洋洋洒洒飘下洁白的雪花。
突然有种莫名的兴奋!冬天,不就是应该有雪的点缀吗?一片银白的世界~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分外妖娆!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周六里,有雪相伴,当真是极好的!大自然的种种物象,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春雨,冬雪,秋风,夏虫,风雨雷电…这种种的物象,丰富了我们平凡的生活,让我们在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外,又领略到哲学的意味。
大自然就像一位秘的哲学家,他,默默无语却教会我们很多哲理。
春天的万象更新 ,萌萌春意,蛰伏在心中的无限希望;夏日的夏蝉鸣叫;秋日的悲秋悼叶;冬日的踏雪寻梅;因为有了四季的更迭,我们领略了不一样的风景,体验诗意般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开始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无限向往,让我们的思绪有所依托;开始让我们的依托真的具有了哲学的意境......在这样一个“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不出门”的雪后早晨,最适宜思考哲学里最基本的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思考这些问题,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或者说有什么作用呢?或许没有。
因为它并不能帮助你解决实质性的问题,不能告诉你今天番茄的价格,股票的涨跌…可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在某个瞬间,忽然像我一样想要“问天问大地”,问问人生的意义。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及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涉及到哲学的范畴。
说到哲学,人们不禁要问:何为哲学呢?有一个哲学家曾说,如果你想要震慑一个哲学家,那么就问他什么是哲学吧!被提问的这个人会因此陷入绝望,因为哲学是他求而未得的东西。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黑暗,非常虐心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古往今来的哲学家对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理解和回答。
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古希腊最博学的哲学家,他在《形而上学》中是这样来说哲学的:“我们不为任何其他利益而找寻智慧,只因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
所以我们任取哲学为的自由学术面,深加以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学术。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是西方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在他的《小逻辑》看来:“哲学的历史就是发现关于‘’的思想的历史,就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十九世纪哲学家尼采,给当代西方世界哲学,乃整个世界哲学都带来巨大的颤栗。
他认为,哲学家不应该仍然满足于别人教到自己的概念,进而擦拭一番,使其重放光彩。
哲学家应该“制造、创新和提出概念,并说服人们去运用。
”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在他看来,全部哲学就是“语言的批判。
” 以上引述的都是西方哲学家的观点,那么中国哲学家是怎样看待哲学的呢?胡适是中国历史上个,用西方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
他认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不过,哲学所追求的智慧,并不回答解决具体问题,而是力图为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个人的安身立提供指引。
罗素是二十世纪的哲学家,也是一个逻辑学家和数学家。
他希望哲学能够像数学一样精确,不过当他后来撰写《西方哲学史》的时候,也不得不对这种重症喧哗、莫衷一是的局面表示无奈和妥协。
他说:“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解释来说,不是某种介乎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
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溯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溯之于权威的。
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一切确切的知识。
——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学,但是介乎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权力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 希腊文的哲学philosophia由两个单词组成philo爱、追求;sophia智慧就是说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对于哲学,哲学家们为什么会众说纷纭呢?空间不同,哲学传统有所不同。
历史的变迁,促进哲学传统的变迁。
哲学内部的分化发展。
哲学始终处于历史与现实的张力中。
那么,可以将哲学定义为:哲学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人类智慧。
哲学是一种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哲学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题和理论论证而成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判天地之美,折万物之理。
容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西方古代哲学追求:万物的本原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要提供一切知识的基础要使人崇高起来世界观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创造的术语。
指的是人对世界的经验性感知,即世界——观点。
德语:weltanschauung 英语:world view哲学仅仅是世界观的一种,常识、宗教、艺术、科学、话,都是或者包含着世界观,不过与其他世界观相比,反思性是哲学最突出的特点。
黑格尔认为,“哲学的认知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因此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
不过,哲学所跟随的事实,不是感性的具体事实,而是一种现存的知识。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东方诗哲方东美。
方先生在1936年出版的《科学哲学与人生》对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与逻辑演变进行了系统审视。
该书也是他思想的总结。
方东美回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然而不管是研究佛教,还是研究道教或者儒家思想,方东美的学术世界从来都是开放的。
他在晚年成这样的自我评价:“在家学传统上,我是儒家;在性情契上我是道家;在宗教启发上,我是佛,但就后天训练而言,我是一个西方人。
”也就是说,方东美哲学的目的在于,将中国的儒释道传统,以及更广泛的中国、印度、古希腊近代欧洲的思想,思源梳理统会,整为一种生的学问。
方东美先生的学生,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唐君毅曾经说过:“中国人中真正搞通西洋哲学的,只有方先生。
”唐君毅还这样评价他的老师:“当世能通透东西方哲学者,吾师以外亦无第二人。
”以唐先生的说法,西洋哲学的深邃是吾辈不可及的?当然,如果作为学术研究的话,要耗费几十年甚一生的精力才能撷取精髓。
但是,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哲学家,精于一而钻,也会受益匪浅的。
比如,我就比较喜欢尼采。
觉得他的话特别值得人反思。
尼采说:“人们总以为有信念的人很伟大,可那些人只是固执于自己过去的意见罢了,他们的精在那之后没有任何变化。
也就是说,精的懈怠创造出了信念。
”尼采的这句话颠覆了很多人对信念的褒扬,但细细品来,又不无道理,颇具哲学意味。
原本我们自以为是的信念,其实就是建立在精懈怠的基础上。
如何反思这种精懈怠,建立更优的信念系统?唯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才能渐进精进。
而哲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途径:看似无用,却有无用之大用。
通过对哲学的学习,通过与先哲的对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瞭望世界,反思性的思维方式,新观念的不断冲撞,高度的不断,内心不断膨胀的探索欲望,必然形成智慧的火花!实际上,说得明白些,他的哲学就是“对他的智慧的热爱”。
这是尼采在《天才的与感悟》里的一段话。
我想,对哲学的学习也就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吧。
之所以喜欢尼采,就是觉得他的每一段话,总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一个常人无法企及的角度,给人以醍醐灌顶的感觉,并起到振聋发聩的效果。
特别具有哲理性,发人深思。
虽然他的言辞让人感觉有些震撼,甚于不被理解,并且最终疯掉了。
但是他的经典语录时常指引着我,尽量去挖掘理解它的内涵。
人生只有回不去,没有什么过不去。
当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们不知所措;当生中袭来雨和风,我们拿什么拯救、支撑柔软脆弱的心灵?唯有在诗意中徜徉,在哲学中泛舟…诗意可以让惆怅的思绪有所依托;哲学可以让常规的思维有所突破。
换一种方式,寻找一个突破口,切入反思人生。
哲学的功效就在于,它具有反思性,能够指引我们探求灵魂深处的东西,并在探求个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自我,积蓄能量、产生自信、再现辉煌!哲学,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哲学。
哲学让我有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尊重生。
它不像其他学科一样,教会你成为某种有技能的人,而是教会你作为人而成为人的智慧,却不是成为某种有技能的人。
哲学蕴含着深邃的智慧,自己的哲学人生要靠自己去开拓!哲學使人愉悅!當我失去一些優勢時,我才發現自己真正的優勢所在!哲學讓我發現:生活中所經歷的苦難,必將化為生中的光與火!正如毕达哥拉斯所説,哲學是最高形式的音樂!讓我們在這最高形式的音樂中智慧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