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破窗效应

1年前 (2024-04-22)
生活中的破窗效应Holmes🌏㊣晨曦 破窗效应,是指一个房子的窗户玻璃被人打碎,又没有人及时修补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碎。
是人们对周边环境给人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知。
日常工作中同样也有这样的体会:如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有垃圾出现之后,后来人就会毫不犹豫的丢弃,且丝毫不觉得羞愧。
就像别人已经丢了瓜子壳,再丢个香蕉皮就理所应当一样。
还比如,我们生产中,对于违规操作的行为,没有引起重视,从而使类似的行为在一次甚多次重复发生,以致所有人都习以为常。
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是这样做”,“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甚变本加厉“那样做可以,这样做差不多也肯定没问题”。
久而久之,这种公众麻木的氛围就会滋生,问题也就接踵而。
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是在传递着一种信息。
或是人为、或是设备异常、或是环境变异等因素造成的偶然的、个别的问题缺陷和过错,但若我们因此而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习以为常,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最终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扇破窗”往往是问题恶化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时机。
面对“扇破窗”,如果放任不管,人们就会自我暗示,打破窗户没有惩罚是没有问题的。
渐渐的,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被拆的是房子,因为玻璃全碎了都没人管,估计房子也是无主的,不是么?所以,“破窗效应”要提醒我们的是:时间制止和纠正正在发生的问题。
质量无大小,修养无高低。
或许是一个轻微的“过错”,或许一张糖纸、一个果皮、一张纸巾等等,都是体现个人对工作生活的一种态度、文明和修养。
或许我们无力选择环境、改变环境。
但我们却能让自己,不会成为一扇“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