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红岩魂陈列馆有感
1年前 (2024-04-22)
参观红岩魂陈列馆有感老李成蹊 学生时代看过《红岩》,对江姐等革烈士的宁死不屈的精非常敬佩。
这次到重庆会走进红岩魂陈列馆,近距离接触,对江竹筠、彭咏梧夫妇为代表革烈士的英勇行为及顽强毅力又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此次参观了《红岩魂》系列展览,对《歌乐山的见证》、《歌乐山的记录》、《歌乐山的悲壮》、《这座山属于历史》等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收获颇丰。
红岩魂陈列馆建成于1963年,上下分为两层。
原址为“中美作所”阅台。
其名称在建馆之初为“重庆中美作所集中营美蒋罪行展览馆”,随着《红岩魂》展览在全国的影响不断扩大,1999年陈列馆改名为“红岩魂陈列馆”。
“红岩魂”广场是全国个以烈士精名的广场,在纪念“11·27”革烈士殉难50周年之际,在原“中美作所”阅场的基地上修建而成。
“红岩魂”广场,分为瞻仰区和纪念区两个部份,占地22000平方米,一座宽21米,长18米的人行桥廊凌空架设,将两个部分上下贯通,浑然一体。
广场气势恢宏,格调沉稳。
陈列展览名称也由原“歌乐忠魂 世代英华——中美作所暨军统集中营史实展览》更名为《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烈士斗争事迹展览》。
该馆陈列展览分为:一、11·27大屠杀半景画馆。
二、图片、文物展览。
分为七个部分:1、禁锢的世界 2、从来壮烈不贪生 许为民万事轻 3、愿以我血献后土 换得州永太平 4、失败膏黄土 成功济苍生 5、血与泪的嘱托 6、烈火中永生 7、烈士血凝万代心。
这里是重庆有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并且小说《红岩》的小说素材与人物原形,都是选自在歌乐山渣滓洞与白公馆死难的烈士。
著名的有江姐、双枪老太婆,还有重庆“11.27”大屠杀等事件。
1949年11月27日,《红岩》主要作者罗广斌在大屠杀中越狱脱险。
为了执行难友们的嘱托,罗广斌追记整理出同志们在狱中的讨论和总结,28天后,即1949年12月25日,他向重庆市委递交了一份《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况的报告》,共八个部分两万多字,其中第七部分“狱中意见”,它记述着狱中国共产员向的寄语。
这八条意见,是狱中国共产员奋斗经验的总结,每一条都发自肺腑;这八条意见,是狱中国共产员深刻的思考,字里行间浸透着血和泪;这八条意见,是狱中国共产员的衷心希望,活着的人,特别是共产员不能忘记。
这就是著名的“狱中八条意见”,其内容如题图所示。
狱中八条意见”时今日仍然有借鉴的意义,比如说条“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以及第六条“重视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可以说直指分子的死穴;再比如,第七条“严格进行整整风”仿佛是对今日“要管,从严治”最早的呼唤。
这是杨虎城将军被害遗体密葬原址。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是一处缅怀英烈的革遗迹,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是白居易的后代,借用白居易别号“香山居士”,把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
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者的监狱。
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作所成立,白公馆作为中美作所第三招待所,关押人员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
抗战胜利后,白公馆被作为特别看守所。
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迁回白公馆关押。
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皆是被囚禁于此,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关押于此。
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对关押在此的革者进行大屠杀,仅20人脱险。
白公馆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棺材”。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
在新中国成立的道路上,无数伟大的民族英雄付出了生和热血。
每个人的背后,都流传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时时催人泪下,让人们牢记:今天的和平盛世,多么来之不易。
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
这次到重庆会走进红岩魂陈列馆,近距离接触,对江竹筠、彭咏梧夫妇为代表革烈士的英勇行为及顽强毅力又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此次参观了《红岩魂》系列展览,对《歌乐山的见证》、《歌乐山的记录》、《歌乐山的悲壮》、《这座山属于历史》等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收获颇丰。
红岩魂陈列馆建成于1963年,上下分为两层。
原址为“中美作所”阅台。
其名称在建馆之初为“重庆中美作所集中营美蒋罪行展览馆”,随着《红岩魂》展览在全国的影响不断扩大,1999年陈列馆改名为“红岩魂陈列馆”。
“红岩魂”广场是全国个以烈士精名的广场,在纪念“11·27”革烈士殉难50周年之际,在原“中美作所”阅场的基地上修建而成。
“红岩魂”广场,分为瞻仰区和纪念区两个部份,占地22000平方米,一座宽21米,长18米的人行桥廊凌空架设,将两个部分上下贯通,浑然一体。
广场气势恢宏,格调沉稳。
陈列展览名称也由原“歌乐忠魂 世代英华——中美作所暨军统集中营史实展览》更名为《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烈士斗争事迹展览》。
该馆陈列展览分为:一、11·27大屠杀半景画馆。
二、图片、文物展览。
分为七个部分:1、禁锢的世界 2、从来壮烈不贪生 许为民万事轻 3、愿以我血献后土 换得州永太平 4、失败膏黄土 成功济苍生 5、血与泪的嘱托 6、烈火中永生 7、烈士血凝万代心。
这里是重庆有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并且小说《红岩》的小说素材与人物原形,都是选自在歌乐山渣滓洞与白公馆死难的烈士。
著名的有江姐、双枪老太婆,还有重庆“11.27”大屠杀等事件。
1949年11月27日,《红岩》主要作者罗广斌在大屠杀中越狱脱险。
为了执行难友们的嘱托,罗广斌追记整理出同志们在狱中的讨论和总结,28天后,即1949年12月25日,他向重庆市委递交了一份《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况的报告》,共八个部分两万多字,其中第七部分“狱中意见”,它记述着狱中国共产员向的寄语。
这八条意见,是狱中国共产员奋斗经验的总结,每一条都发自肺腑;这八条意见,是狱中国共产员深刻的思考,字里行间浸透着血和泪;这八条意见,是狱中国共产员的衷心希望,活着的人,特别是共产员不能忘记。
这就是著名的“狱中八条意见”,其内容如题图所示。
狱中八条意见”时今日仍然有借鉴的意义,比如说条“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以及第六条“重视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可以说直指分子的死穴;再比如,第七条“严格进行整整风”仿佛是对今日“要管,从严治”最早的呼唤。
这是杨虎城将军被害遗体密葬原址。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是一处缅怀英烈的革遗迹,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是白居易的后代,借用白居易别号“香山居士”,把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
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者的监狱。
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作所成立,白公馆作为中美作所第三招待所,关押人员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
抗战胜利后,白公馆被作为特别看守所。
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迁回白公馆关押。
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皆是被囚禁于此,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关押于此。
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对关押在此的革者进行大屠杀,仅20人脱险。
白公馆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棺材”。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
在新中国成立的道路上,无数伟大的民族英雄付出了生和热血。
每个人的背后,都流传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时时催人泪下,让人们牢记:今天的和平盛世,多么来之不易。
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