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行之三峡埃迪卡拉生物群

1年前 (2024-04-22)
科普行之三峡埃迪卡拉生物群平江 话说我们这次的宜昌之行,本来是奔着雄伟壮丽的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工程来的,一不留就成了一次古生物研究之旅,埃迪卡拉生物群,一个陌生的名字,令我们倍感兴趣。
在去三峡埃迪卡拉生物群挖掘现场的路上,小老师用绘声绘色的表达方式向我们科普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古生物群和纪年方式,让我们对古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代,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等等名词,原来都在电影动画里,现在也跟我们产生了纠缠。
原来这个埃迪卡拉生物群,2011年才被我们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我国三峡地区发现,这在包括亚洲地区都是发现,印证了在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之前是有古生物存在的,虽然世界上很多地区已经发现了埃迪卡拉生物群,但在我国及亚洲地区还是,而且是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古生物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据发现者陈老师介绍,当时是偷偷乐了还几天才上报的,哈哈,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
这是挖掘现场之一 这是临时储藏的简易仓库 这是发现者之一陈老师, 陈老师在讲古生物复原的示意图 挖掘整理出来的古生物页岩居然收在一个猪圈里,这猪也是考古猪🐷, 这是陈老师根据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复原的示意图 这个可珍贵啦,是块被陈老师他们发现的埃迪卡拉古生物化石,当地农民的房顶以前很多是用这样的页岩做瓦,正好这家当时正在换房顶的瓦片,这些页岩瓦片被拆下来,被陈老师他们惊喜若狂的发现了 就是在老李家发现的,也是功臣啊,猿粪啊,这辈子也和古生物联系在一起了,现在老李家成了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据点,存放古化石页岩片的养猪场也是老李家的 这是南古所的科研人员用手机背光打光帮我拍的雾河管,也是一种古生物化石,别看它纤细,根据化石图把它三维还原,就可以看出来是一个上面稍大、下面稍小的“管子”,用雾河这个地名名为“雾河管”。
这是我们国家独特的种类,是一种中间空的管状生物。
这就是我们的老师,也是南古所的 像模像样的 这是相距不远的另外一处挖掘现场 这次意外的古生物研究之行,让我们这些门外汉也了解了一些古生物专业的皮毛知识,对于古生物这一行当,反应居然是老友记里的罗斯,那个刻板教条又不失幽默的美国小伙子,仿佛古生物研究距离我们很远很远,没想到被这个小姑娘的生动有趣的科普提起了我们的兴趣,这块古生物化石聚集地方圆近20亩厚度150米,目前只是发掘了很少一部分,这块山地已经被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租下,绝好的位置,可以修建一个古生物研究科普站,接待及大中小学生,科普也好,培养兴趣也罢,物尽其用,门票和讲解都是收入来源,还可以从学生里培养义务讲解员,我在南京博物馆里就看到有小学生做义务讲解员,培养了个人兴趣,提高了个人的素养,增强了沟通能力,一举数得。
离开之时,得知经费已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相信不久就会在电视报刊杂志上看到三峡埃迪卡拉生物群科学馆的落成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