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长乐象鼻澳、猴屿洞天岩、蒲竺寺一日游
1年前 (2024-04-22)
福州长乐象鼻澳、猴屿洞天岩、蒲竺寺一日游独钓寒江 虽已入冬,南方气候依然温暖如春。
2019年11月30日上午8时,福清市老年大学声乐班50名师生,乘坐旅游大巴,前往福州长乐一日游。
沿着前往长乐机场的高速路,约1小时车程,一路吹拉弹唱,于上午9点抵达旅游景点象鼻澳海滩。
位于长乐市湖南镇大鹤村。
距福州市区约60公里,离长乐机场仅数公里。
我们刚下车就看到一大片松树林。
松树枝干修长挺拔。
茂密的海边防风林下铺着一层厚厚的松针,树下可以捡拾到鹅蛋大的松果。
海滩尚未开发,但因自然风光优美,名声不径而走,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是不少。
一些商家看出商机,捷足先登,在沙滩前建设休闲场所,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特色民宿等。
估计不用多久,沙滩将得到旅游开发。
新月形的海滨沙滩不甚宽广,可以一眼望尽两旁高耸的岸礁。
银色的沙滩极其洁净,沙子细腻而柔软,赤脚走在沙滩上,舒服极了。
沙滩无疑是儿童的乐园。
他们或由家长陪同,或由学校组织前来拾贝壳、捉螃蟹、挖沙子、堆城堡、玩游戏,这里有太多的趣味与密等待他们去探寻。
我们到时,恰逢海水正在涨潮。
涨潮之时,风高浪急,浪花拍岸,令人心惊。
不一会,的辽阔沙滩即被汹涌而来的潮水迅速呑噬。
俯身拍一朵汹涌而来的浪花,倒也惊险壮观! 我们赶紧登临礁石,居高眺望。
大海的辽阔壮美尽收眼底。
在波涛汹涌间,大海张开怀抱,将沙滩和岩礁尽揽怀中。
湛蓝的海水与天连成一片,呈现海天一色。
我们被如此波澜壮阔的景色所陶醉。
登上象鼻山,果然名不虚传,有巨礁面对大海,长鼻朝天。
居高临下,海滨胜景尽收眼底:怪石林立,千姿百态,有仙人桥、仙叠岩、牛头祭天、参佛龟、卧羊石、蛟龙出海等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直面浩瀚大海,惊涛拍岸,由于潮汐日夜侵蚀海岸,形成美丽的海蚀岩。
大片的岩礁如刀劈斧斫,崖壁峭立。
有海蚀平台、海蚀岩洞、海蚀巷道等奇异的海蚀地貌,形成独特的海滨景观。
这里曾经是对台海防前线,礁石上下隐藏着许多明碉暗堡,战壕地道等秘的军事设施。
… 中午我们来到长乐猴屿村。
这是一个著名的美丽侨乡,位于闽江口南岸最北端,距福州市区约28公里。
我们在景区餐厅午餐后开始登山游览。
屏山洞天岩,俗称猴屿岩,就在猴屿村口。
猴屿洞天岩因岩叠洞胜为闽江一绝,闻名遐迩。
上山道路有两条,可从右边的“禅道”石阶拾级而上,也可循“秀安桥”下的山涧小道上山。
我们顺着溪涧旁的登山小道缓缓前行数百步,就见到壮观的屏山寺山门。
山门与其他寺庙山门有显著不同。
并无高大华丽的斗拱翘檐门亭,而是建有城垛的城墙门楼。
屏山寺为宋朝孝宗年间,名臣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郑丙所创建。
山门前耸立着郑丙道貌岸然的塑像。
沿着古道缓缓登山,沿途风景怡人。
古树参天,藤蔓缠绕,岩洞、石桥、古亭遍布,令人赏心悦目,目不暇接。
秀安桥紧邻屏山寺山门。
为五孔石拱桥,造型古朴。
桥下溪涧是山上主要的泄洪道。
山道旁立着“抗倭将士纪念碑”。
明朝倭寇沿江侵扰,猴屿乡民不忍强盗蹂躏,奋起抗争,成百人惨遭倭寇屠杀。
戚继光闻讯挥师闽江,驱走倭寇,官们就近掩埋了死难义士的尸体。
后来猴屿村民把义士的骸骨从大脉山崎顶移葬于此并立碑纪念。
登山途中,在山道旁发现好多个岩洞。
洞口题刻“状元洞”、“仙人洞”、“蝙蝠洞”、“涌泉洞”等。
我们不时穿洞而过,洞内迂回曲折,有的狭窄如带、仅容半身而过;有的宽敞似厅,可摊席铺筵。
洞内荫凉,夏日为避暑胜地。
在道旁“鼓岩”之上,一条岩缝中竟然长着两棵不同的连根大树。
枝繁叶茂,枝根缠绕。
我省著名书法家沈觐寿先生在岩上留下题刻“一岩两树,同根并茂”八个大字。
山上岩石上有多处古代和当代名人的摩崖题刻。
如 “千禧”、“锦屏”、“海阔天高”、“山涛海籁”等,游客可揣摩玩赏,增添不少雅兴情趣。
屏山寺就建在山顶上。
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阁、仰佛堂等皆依山势而建,寺院的后檐紧贴岩壁。
虽然规模不很大,但建筑小巧玲珑,精致庄严。
寺院香客甚多,烛火长明。
站在山上寺院前俯视山下,可见闽江如玉带横腰。
海渚万亩,苇草如茵。
江渚上渔轮穿梭不停,琅岐岛阡陌交错,江滨风光尽收眼底。
对岸江海交汇处群山环立,漫山滴翠,美景醉人。
下山时,我们来到“思亲亭”。
亭子长方形结构,雕梁画栋,乡土特色。
猴屿洞天岩是旅美华侨心系桑梓,情系家乡而捐资建造的,在宣扬故里文化的同时,也籍此表达深深的思乡情怀。
下午2时,我们来到蒲竺寺游览。
位于长乐猴屿乡浮岐村,离猴屿村约20分钟车程。
“蒲竺寺”原名保福寺,后在嘉庆年间改为蒲竺寺。
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
这是蒲竺寺正门。
走进山门,佛教气息扑面而来!各个巨佛雕像赫然醒目。
大弥勒佛旁围绕着一群金刚塑像。
放生池上立着三面观音塑像。
池中锦鲤成群。
人影靠近,群鱼争相围拢索食。
四面八方佛像。
千手观音菩萨佛像。
在山门右边的七层浮云塔,约有十层楼高。
我们登临塔顶,瞭望远方,山前山后,闽江两岸景色尽收眼底。
浮云塔后是九龙壁。
九龙腾云驾雾,活灵活现,气势非凡。
龙嘴喷出仙泉,有村民用桶接受仙泉,取回饮用,据说可医治百病 ,十分灵验。
蒲竺寺建在山脚下,抬脚即能到达。
自宋嘉泰(1201年)创建以来,历经元、明重修拓建,曾经僧侣云集,香火鼎盛。
上世纪90年代,旅美华侨重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仙君殿、观音殿等佛殿,重塑佛像。
寺庙依山而建,蔚为壮观。
寺院后山称为“保福山”。
又有一道山门。
进了山门就是五百罗汉的世界。
五百罗汉石雕在一条蜿蜒的登山石径两侧供奉着。
大大小小的罗汉石雕像,根据山势的高峻平缓,山泉的流向,因地制宜,精心安排,自然景观与人工布景和谐统一。
五百罗汉,大小如同真人,尊尊精雕细琢,栩栩如生,有的在打禅,有的在传经,有的在凝思,有的在练拳,有的在干活,惟妙惟肖让人目不暇接。
专心致志下棋的罗汉。
游走四方的布袋罗汉。
罗汉聚会。
罗汉石像之间,还有虎、豹、狮、象等飞禽走兽的石雕像杂处其中。
在这秘的佛教王国里,我们也看到了不同的流派。
如前往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雕像,还有道教九鲤何仙君的塑像,占了一片园区。
可见蒲竺寺是儒释道三教一,相互包容的佛界胜地。
游览蒲竺寺期间,下起了小雨。
我们冒雨游览,丝毫未减兴趣。
下午3时许返回,一路上放声高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2019年11月30日上午8时,福清市老年大学声乐班50名师生,乘坐旅游大巴,前往福州长乐一日游。
沿着前往长乐机场的高速路,约1小时车程,一路吹拉弹唱,于上午9点抵达旅游景点象鼻澳海滩。
位于长乐市湖南镇大鹤村。
距福州市区约60公里,离长乐机场仅数公里。
我们刚下车就看到一大片松树林。
松树枝干修长挺拔。
茂密的海边防风林下铺着一层厚厚的松针,树下可以捡拾到鹅蛋大的松果。
海滩尚未开发,但因自然风光优美,名声不径而走,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是不少。
一些商家看出商机,捷足先登,在沙滩前建设休闲场所,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特色民宿等。
估计不用多久,沙滩将得到旅游开发。
新月形的海滨沙滩不甚宽广,可以一眼望尽两旁高耸的岸礁。
银色的沙滩极其洁净,沙子细腻而柔软,赤脚走在沙滩上,舒服极了。
沙滩无疑是儿童的乐园。
他们或由家长陪同,或由学校组织前来拾贝壳、捉螃蟹、挖沙子、堆城堡、玩游戏,这里有太多的趣味与密等待他们去探寻。
我们到时,恰逢海水正在涨潮。
涨潮之时,风高浪急,浪花拍岸,令人心惊。
不一会,的辽阔沙滩即被汹涌而来的潮水迅速呑噬。
俯身拍一朵汹涌而来的浪花,倒也惊险壮观! 我们赶紧登临礁石,居高眺望。
大海的辽阔壮美尽收眼底。
在波涛汹涌间,大海张开怀抱,将沙滩和岩礁尽揽怀中。
湛蓝的海水与天连成一片,呈现海天一色。
我们被如此波澜壮阔的景色所陶醉。
登上象鼻山,果然名不虚传,有巨礁面对大海,长鼻朝天。
居高临下,海滨胜景尽收眼底:怪石林立,千姿百态,有仙人桥、仙叠岩、牛头祭天、参佛龟、卧羊石、蛟龙出海等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直面浩瀚大海,惊涛拍岸,由于潮汐日夜侵蚀海岸,形成美丽的海蚀岩。
大片的岩礁如刀劈斧斫,崖壁峭立。
有海蚀平台、海蚀岩洞、海蚀巷道等奇异的海蚀地貌,形成独特的海滨景观。
这里曾经是对台海防前线,礁石上下隐藏着许多明碉暗堡,战壕地道等秘的军事设施。
… 中午我们来到长乐猴屿村。
这是一个著名的美丽侨乡,位于闽江口南岸最北端,距福州市区约28公里。
我们在景区餐厅午餐后开始登山游览。
屏山洞天岩,俗称猴屿岩,就在猴屿村口。
猴屿洞天岩因岩叠洞胜为闽江一绝,闻名遐迩。
上山道路有两条,可从右边的“禅道”石阶拾级而上,也可循“秀安桥”下的山涧小道上山。
我们顺着溪涧旁的登山小道缓缓前行数百步,就见到壮观的屏山寺山门。
山门与其他寺庙山门有显著不同。
并无高大华丽的斗拱翘檐门亭,而是建有城垛的城墙门楼。
屏山寺为宋朝孝宗年间,名臣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郑丙所创建。
山门前耸立着郑丙道貌岸然的塑像。
沿着古道缓缓登山,沿途风景怡人。
古树参天,藤蔓缠绕,岩洞、石桥、古亭遍布,令人赏心悦目,目不暇接。
秀安桥紧邻屏山寺山门。
为五孔石拱桥,造型古朴。
桥下溪涧是山上主要的泄洪道。
山道旁立着“抗倭将士纪念碑”。
明朝倭寇沿江侵扰,猴屿乡民不忍强盗蹂躏,奋起抗争,成百人惨遭倭寇屠杀。
戚继光闻讯挥师闽江,驱走倭寇,官们就近掩埋了死难义士的尸体。
后来猴屿村民把义士的骸骨从大脉山崎顶移葬于此并立碑纪念。
登山途中,在山道旁发现好多个岩洞。
洞口题刻“状元洞”、“仙人洞”、“蝙蝠洞”、“涌泉洞”等。
我们不时穿洞而过,洞内迂回曲折,有的狭窄如带、仅容半身而过;有的宽敞似厅,可摊席铺筵。
洞内荫凉,夏日为避暑胜地。
在道旁“鼓岩”之上,一条岩缝中竟然长着两棵不同的连根大树。
枝繁叶茂,枝根缠绕。
我省著名书法家沈觐寿先生在岩上留下题刻“一岩两树,同根并茂”八个大字。
山上岩石上有多处古代和当代名人的摩崖题刻。
如 “千禧”、“锦屏”、“海阔天高”、“山涛海籁”等,游客可揣摩玩赏,增添不少雅兴情趣。
屏山寺就建在山顶上。
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阁、仰佛堂等皆依山势而建,寺院的后檐紧贴岩壁。
虽然规模不很大,但建筑小巧玲珑,精致庄严。
寺院香客甚多,烛火长明。
站在山上寺院前俯视山下,可见闽江如玉带横腰。
海渚万亩,苇草如茵。
江渚上渔轮穿梭不停,琅岐岛阡陌交错,江滨风光尽收眼底。
对岸江海交汇处群山环立,漫山滴翠,美景醉人。
下山时,我们来到“思亲亭”。
亭子长方形结构,雕梁画栋,乡土特色。
猴屿洞天岩是旅美华侨心系桑梓,情系家乡而捐资建造的,在宣扬故里文化的同时,也籍此表达深深的思乡情怀。
下午2时,我们来到蒲竺寺游览。
位于长乐猴屿乡浮岐村,离猴屿村约20分钟车程。
“蒲竺寺”原名保福寺,后在嘉庆年间改为蒲竺寺。
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
这是蒲竺寺正门。
走进山门,佛教气息扑面而来!各个巨佛雕像赫然醒目。
大弥勒佛旁围绕着一群金刚塑像。
放生池上立着三面观音塑像。
池中锦鲤成群。
人影靠近,群鱼争相围拢索食。
四面八方佛像。
千手观音菩萨佛像。
在山门右边的七层浮云塔,约有十层楼高。
我们登临塔顶,瞭望远方,山前山后,闽江两岸景色尽收眼底。
浮云塔后是九龙壁。
九龙腾云驾雾,活灵活现,气势非凡。
龙嘴喷出仙泉,有村民用桶接受仙泉,取回饮用,据说可医治百病 ,十分灵验。
蒲竺寺建在山脚下,抬脚即能到达。
自宋嘉泰(1201年)创建以来,历经元、明重修拓建,曾经僧侣云集,香火鼎盛。
上世纪90年代,旅美华侨重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仙君殿、观音殿等佛殿,重塑佛像。
寺庙依山而建,蔚为壮观。
寺院后山称为“保福山”。
又有一道山门。
进了山门就是五百罗汉的世界。
五百罗汉石雕在一条蜿蜒的登山石径两侧供奉着。
大大小小的罗汉石雕像,根据山势的高峻平缓,山泉的流向,因地制宜,精心安排,自然景观与人工布景和谐统一。
五百罗汉,大小如同真人,尊尊精雕细琢,栩栩如生,有的在打禅,有的在传经,有的在凝思,有的在练拳,有的在干活,惟妙惟肖让人目不暇接。
专心致志下棋的罗汉。
游走四方的布袋罗汉。
罗汉聚会。
罗汉石像之间,还有虎、豹、狮、象等飞禽走兽的石雕像杂处其中。
在这秘的佛教王国里,我们也看到了不同的流派。
如前往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雕像,还有道教九鲤何仙君的塑像,占了一片园区。
可见蒲竺寺是儒释道三教一,相互包容的佛界胜地。
游览蒲竺寺期间,下起了小雨。
我们冒雨游览,丝毫未减兴趣。
下午3时许返回,一路上放声高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