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画家:刘宗征
1年前 (2024-04-22)
牡丹画家:刘宗征惠园书画 刘宗征,字禅真,号师之,天香斋主人。
1949年10月生,山东临沂人。
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画师,临沂市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临沂市残疾人书画协会副会长,临沭县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刘宗征师从国画师著名画家王小古、赵镇琬、张世简先生,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皆有所长,并擅写意牡丹。
1996年,作品获“全国‘牡丹杯’书画大赛”一等奖;1998年,国画《朵朵华冠散金光》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98年,国画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亨杯全国书画大展”;1998年,国画参加韩国“世界美术大展”;2000年,国画《大富贵》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世纪·中国风情中国画展”;2000年,国画《花王》在中国画研究院展出;2000年,作品入选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主办的“世界华人艺术展”获铜奖,被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2003年,作品参加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暨首届中国临沂书圣艺术节“羲之杯”书画大奖获金奖;2006年,国画《和平昌盛》入选第四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系列活动“中国残疾人优秀书画作品展”。
2014年、2015年,作品参展“全国著名画家作品邀请展” 牡丹,是中国的国花。
其花头硕大,娇艳多姿,雍容华贵,端庄秀丽,有花中之王之誉。
在中国花鸟画中,自古今,牡丹也是画家笔下常描绘的题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牡丹成了人们追求富贵吉祥的象征。
学画,光从书本上学不行,画家作画的气质及用笔,只有亲眼见才可悟透。
1986年,刘宗征参加了中国书画函大花鸟班学习,系统地学习了于希宁、李苦禅、高冠华等教授的技法传授。
画家都强调写生和创作的重要性,“自然为师”“中得心源”,写生是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创作是把生活中的东西通过笔墨和理解去加工、提练,达到高于生活的艺术。
只有写生,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才会得心应手。
为了画好牡丹,刘老师七次远去曹州写生。
平时创作牡丹,基本是刘老师记在胸中的形象,创作时,达到物我一、景由胸出,情由心出。
可以说笔下的牡丹,是生和自然的情缘。
1996年,刘老师在洛阳参加了中国书画函大举办的“全国牡丹写生创作培训”,得到画鸟画大家张世简、范天得教授的指导。
张世简教授说:“画牡丹就是画美女,不仅要画形,更重要的是要画出气质和韵。
”“美女美在一张脸,形要美。
姿妙在其枝叶间,要风姿翩翩起舞,气韵才可动人”,几位先辈的教诲如灌金汤,多年来,刘老师在牡丹画的创作和探讨中,一直不断地去用心、用情去悟!
1949年10月生,山东临沂人。
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画师,临沂市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临沂市残疾人书画协会副会长,临沭县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刘宗征师从国画师著名画家王小古、赵镇琬、张世简先生,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皆有所长,并擅写意牡丹。
1996年,作品获“全国‘牡丹杯’书画大赛”一等奖;1998年,国画《朵朵华冠散金光》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98年,国画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亨杯全国书画大展”;1998年,国画参加韩国“世界美术大展”;2000年,国画《大富贵》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世纪·中国风情中国画展”;2000年,国画《花王》在中国画研究院展出;2000年,作品入选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主办的“世界华人艺术展”获铜奖,被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2003年,作品参加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暨首届中国临沂书圣艺术节“羲之杯”书画大奖获金奖;2006年,国画《和平昌盛》入选第四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系列活动“中国残疾人优秀书画作品展”。
2014年、2015年,作品参展“全国著名画家作品邀请展” 牡丹,是中国的国花。
其花头硕大,娇艳多姿,雍容华贵,端庄秀丽,有花中之王之誉。
在中国花鸟画中,自古今,牡丹也是画家笔下常描绘的题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牡丹成了人们追求富贵吉祥的象征。
学画,光从书本上学不行,画家作画的气质及用笔,只有亲眼见才可悟透。
1986年,刘宗征参加了中国书画函大花鸟班学习,系统地学习了于希宁、李苦禅、高冠华等教授的技法传授。
画家都强调写生和创作的重要性,“自然为师”“中得心源”,写生是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创作是把生活中的东西通过笔墨和理解去加工、提练,达到高于生活的艺术。
只有写生,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才会得心应手。
为了画好牡丹,刘老师七次远去曹州写生。
平时创作牡丹,基本是刘老师记在胸中的形象,创作时,达到物我一、景由胸出,情由心出。
可以说笔下的牡丹,是生和自然的情缘。
1996年,刘老师在洛阳参加了中国书画函大举办的“全国牡丹写生创作培训”,得到画鸟画大家张世简、范天得教授的指导。
张世简教授说:“画牡丹就是画美女,不仅要画形,更重要的是要画出气质和韵。
”“美女美在一张脸,形要美。
姿妙在其枝叶间,要风姿翩翩起舞,气韵才可动人”,几位先辈的教诲如灌金汤,多年来,刘老师在牡丹画的创作和探讨中,一直不断地去用心、用情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