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情

1年前 (2024-04-22)
思乡情飞翔   思乡是每一位游子的情怀,人生故土难离,落叶归根,一想到家,心情便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蝉黄村的精英张彦田前辈用镜头和记忆表达了对故乡蝉黄的思念和眷恋之情……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勾起了多少蝉黄人的思乡之情! 以下图文——张彦田   离乡多年,心中一直想为我的出生地蝉黄村拍摄一组影像资料。
因为这个人口迅速减小和极度老令化的小山村,再过多少年后的存亡问题,是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蝉黄人所关心和忧虑的。
今年八月十四日我终于回到时常牵挂的老家,用相机为大家献上这组照片,以表我的思乡之情。
我会分几次在蝉黄之家这个群里发表。
有很多遗憾和不如意的地方,望乡亲们見凉。
  大庙是蝉黄村的古迹和标志,按推算其历史应在二百年以上,据父辈的讲,里面的正殿在土改前供有菩萨、仙的塑像和壁画,地改时被破坏了,我记得只有残存的壁画。
这里曾经唱过戏,当过仓库,还当过学校。
门前的麻池和泉水池都得到很好的保护。
村里曾对大庙进行过翻新、维修。
可惜我沒有走进去看一眼。
一眼泉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蝉黄人……   这里是村委会所在地,院子里的石窑应该是建于七十年代。
院里有长森开的药铺,边上还建有磨仿,这都给村民带来很多方便,后来就成了学校所在地。
再后来听说良善哥进行了改建翻新,使其成为村里最漂亮的院落。
但建在石窑上的房子还应该是村委会办公室,因为我在此碰到了村干部見斌和一位包村干部。
  下面两张照片就是我曾经在此读了四年书的小学校。
左边比较大的窑洞和门楼是我二嫂的娘家。
说实话,看到母校于今如此破败的样子,心中有点酸酸的感觉。
这个让外人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它就是蝉黄村的学校的地方,当年得确是全村最有生气,最热闹的地方。
从里面传出的是学生们的读书声,歌声和笑声,外面的场上是他们活蹦乱跳的身影。
一批批学生以这里小学毕业,走向人生的下一站。
站在这里,我最怀念的是我的启蒙老师:常恩绪,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好老师,对我很偏爱,我很感激他。
还有那些和我一起上学的小们,他们于今有的还住在村里,有的外迁,有的外嫁,光阴似箭,转眼都是年过花甲的人了,不管在哪里,都是蝉黄人,衷心祝他们健康、幸福。
  如果沒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見斌的家。
見斌是好几岁的时候才和他的父母一起回来蝉黄住的,他比我少六、七岁,所以我们沒有一起上过学,也很少一起玩,加上我很早就离开家乡,我们互相并不是很熟悉,今次在办公室碰到他时,我都叫不上名字,还是他先报的名。
本想多说几句话,了解一些村里的情况,但他正和包村干部忙着公事,也就没有多打扰。
看到村里干净整洁的容貌,就知道这届班子还是很尽职尽责的。
但愿他们能为村里办更多的实事、好事。
这是远河姐和姐夫,还有他们大而整洁的家。
  这是生荣哥的家。
生荣哥在王曲过的很不错,家庭幸福,儿子也有出息。
  这是乃田和他的牛,乃田是老实人,現在人老了,牛确喂的很壮。
  这是生田哥和他的牛,生田哥今年有八十二岁,是村里最年长的男人,听说現在还敢上树打核桃,可千万要小心呢,毕竟年龄不侥人。
  这里是我出生和长大的老宅,尽管現在己经荒芜破败,但它却留给我许多不可磨灭的记忆:有父母慈祥而辛勤操劳的身影,有兄弟情深和家庭团结的快乐,当然也有家庭的无奈。
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我每次探亲一进村口的大庙,就感到从老宅发出的强大磁场,让我不由的心跳加速,脚步加快,为的就是尽快来到老人家面前,喊上一声大、妈。
自从老人过世以后,突然感到我的心落空了,离这里有点远了。
但在梦里确时常回到这里,这大概就是乡愁扯不断的缘故吧。
  下面这几副照片是我们家的左右邻居们,他们是青枝哥家、枝明家、子荣哥家和贵荣家。
我们都是世代为邻,他们的父辈,甚爷爷辈我都能记得。
夏天的中午在贵荣家门前的大槐树下,晚上在圪栏门口的树墩上一边乘凉吃饭,一边拉家常,是多么和谐的场面。
現在贵荣家门口的石磨也巳成了摆设,那个垃圾桶却标志着村里的文明与进步。
  今次本来想给在村里住的人,连同他们的家都照一张像留作记念,但不巧是正赶上摘花椒,大家都在地里忙,在家只碰到远河姐,才有了她和她家的照片。
其他就只好光照住宅了,好在我还能记得住宅的主人,当然都是我的同辈人和上辈人了。
我也发現凡是現在有人住的家,就显的干净、整洁、有生气,真是人家人家有人家才象个样啊!   谁家晒的花椒,真漂亮!   这是对面生产队的羊圈旧址。
在村里还有两处,两个庄各一处。
  这是队里饲养院的旧址,还有一处在堂脑。
 该说声再见了!还有很多想拍的和想说的,看今后能不能补上?但愿我做的这些能给蝉黄的老人和年轻人,“无论他们在外地还是在村里”留下点什么,帮他们记住过去的蝉黄村,看看眼前的蝉黄村,想想能为村里做点什么。
我是蝉黄人,我爱蝉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