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因致红十军团方志敏败被俘(图)

1年前 (2024-04-22)
三原因致红十军团方志敏败被俘(图)洪哥敬影 △方志敏(1899-8-21--1935-8-6),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共产革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
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
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建赣东北苏区。
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
他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创造了一整套建、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
1935年1月29日被捕,8月6日牺牲。
2009年9月,方志敏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摘自“百度百科”词条) △方志敏雕像(“洪哥警影”2019-7-30摄于上海中华艺术宫展厅)三原因致方志敏败被俘文章来源:东方头条 2016-07-18图片选辑:洪哥警影 【文章要点 提示】三原因致方志敏败被俘:一、项英下令红十军团向外线出击,创建新苏区;二、刘畴西盲目乐观,伏击敌补充旅失败;三、方志敏拍板返回闽浙赣苏区,刘畴西决策优柔寡断……【正文】1934年10月,方志敏创建领导的红十军与辗转到闽浙赣根据地的红七军团并整编为红十军团。
十二月,红十军团奉向根据地外线出击,于黄山一带败,方志敏在怀玉山区被俘。
一、项英下令红十军团向外线出击,创建新苏区中央军委随主力长征后,红十军团改由项英为首的中央军区统一调度。
项英的决定,把红十军推向了危险境地。
中央苏区原有8万主力红军,连他们都守不住老苏区,却要更弱小的部队去创建新苏区,这实在是一件强人所难的事。
△闽浙赣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旧址二、刘畴西盲目乐观,伏击敌补充旅失败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方志敏任军员会主席。
共有3个师,其中第十九师系原红七军团改编,能打正规战,第二十、二十一师为红十军和一些地方武装升级而成,主要长于打游击。
12月10日,红十军团在黄山东南的汤口集结,国民围追堵截的各路部队闻风而动。
3天后,红十军团向北转移,由乌泥关进黄山东麓的谭家桥,获悉大部分追敌距离尚远,只有王耀武的补充旅紧咬不放,遂决定在乌泥关谭家桥段伏击敌军。
从装备上看,补充旅胜过红十军团,但红十军团有3个师计5个团以上的力,补充旅只有3个团,另外,红十军团还占有地利优势。
乌泥关是一个山隘口,从乌泥关谭家桥段的公路两侧,5公里范围内,自南向北都是小山坡,若是打伏击战的话,乃天造地设的地形。
然刘畴西以长于打游击的第二十、二十一师为主攻部队,而能打正规战的第十九师则负责待主攻方向打响后,向乌泥关穿插,以截断王耀武的后路。
战斗打响后,王耀武虽然暂时处于被动地位,但他在很短时间内便判明了战场势态。
看出红二十师战斗力并不强,所据阵地又是控制战场的制高点,王耀武便首先集中迫击炮和重机枪对其进行火力压制,同时向高地发起猛攻。
红二十师以前没打过这样硬碰硬的阵地战,一时慌乱起来。
王耀武找准弱点后,便不断增调力向这个点进行突破,最终红二十师的阵地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随着补充旅的官不断涌入,乌泥关及谭家桥高地尽被王耀武所夺,战场主动权完全易手。
谭家桥战斗从早上打到下午,战况异常激烈。
红十九师师长寻淮洲腹部中弹牺牲,红二十一师的阵地也被王耀武突破。
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方志敏和刘畴西下达了撤出战场的令。
三、方志敏拍板返回闽浙赣苏区,刘畴西决策优柔寡断谭家桥战后,国民不断向皖南一带调集重,包括补充旅在内,共集结了20个团的力。
面对优势敌军的围追堵截,红军只能在寒冷的山区里不停地兜圈子,部队战斗意志大为削弱。
1935年1月10日,红十军团高层在浙西遂安开会。
会上分成两种观点:一种以乐少华和粟裕为主,主张就地分游击,以减小目标,保存实力;另一种以方志敏和刘畴西为主,主张继续大团作战,争取早日返回闽浙赣苏区进行休整。
经过争论,方志敏拍板定案,决定采用后者。
从遂安到闽浙赣苏区,不过两百多里路,正常情况下,急行军两天即可到达。
但是国民军在前往苏区的路上设置了十几道封锁线,而且地域狭小,无法展开大团作战。
1935年1月12日,红十军团到达杨林。
由杨林向南越过南华山,就到达了化婺德苏区,这是闽浙赣苏区北面的一个外围小苏区,方圆约50公里,那里仍有游击队活动。
粟裕向刘畴西建议,全军应加速通过南华山,到达化婺德苏区后再休整隐蔽,但刘畴西顾虑主力部队过于疲劳,下令宿营休息一夜,天亮再出发。
无奈之下,方志敏只得和粟裕一起率部先行。
随方志敏行动的,主要是军团机关、后勤人员以及伤病员,加上缺乏弹药的迫击炮连、重机枪连,总共800余人。
他们翻过南华山,一直前进靠近闽浙赣苏区的地方,才停下来休息。
1月16日,仍不见主力到来,方志敏派人送信给刘畴西,让其率主力迅速跟上,并于当晚通过敌军的一道封锁线。
下午6点,方志敏、粟裕正要整队出发,刘畴西那边传来回话:主力已经到齐,但是人员疲惫不堪,晚上不能再走了。
方志敏无奈,遂让粟裕率先头部队立即前行,自己则回去接应大部队。
当天晚上,共达14个团的国民部队分路赶到,将红十军团主力紧紧包围在怀玉山区。
红十军团主力这时仅剩2000余人,在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下,已是弹尽粮绝,基本失去了强行突围的能力。
随着包围圈越缩越小,红十军团被完全锁于牢笼之中。
那些天,怀玉山区雨雪交加,官们早已断粮,不得不以草根树皮充饥,就连方志敏本人,也整整七天没有吃上什么东西。
1935年1月27日,刘畴西被搜出。
时隔两天,方志敏被捕。
方志敏在狱中总结:是“政治领导上的错误”,以及“军事指挥上的迟疑”,使红十军团遭到了失败。
(上文:完) 红军史上的一次大败,一万人敌不过七千人,方志敏此役被俘文章来源: 新浪网 2018-01-10 1934年11月,中革军委成立红军第十军团,由原红七军团和新红十军编而成。
红十军团约一万人,方志敏为军区司令员,军团长为刘畴西,乐少华,参谋长粟裕,下辖19,20和21师。
其中19师实力最强,师长为赫赫有名的寻淮洲。
△上图:方志敏(中)、刘畴西(左:红十军军团长 )王如痴(右:(红十军团十九师师长 ) △上图:电视剧《可爱的中国》剧照:右 刘畴西 (红十军军团长 叶鹏 饰) 中 方志敏(林江国 饰) 左 王如痴(红十军团十九师师长 董海 饰) (本人用华为手机拍摄) 红十军团决定打一个伏击,对象为孤立突出的补充旅,战场放在浙西谭家桥附近的乌泥关。
如果能打掉补充旅,不但能补充大量匮乏的物资装备,而且能挫灭敌人的气焰,真正在皖南立足。
然而刘畴西犯了两个错误:一,低估了补充旅。
该旅看名字好像是杂牌部队,其实是一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该旅1933年冬由保定编练处的三个补充团改编,力将近7000人,旅长王耀武是蒋军中一员悍将。
该旅装备好,干部多是军校毕业生,训练有素,士以北方人为多,战斗力相当强。
刘畴西对王耀武的补充旅基本情况掌握不清楚,相反,王耀武对刘畴西的红十军团十分清楚。
对黄埔前辈学长刘畴西,王耀武的评价不是太高,相反却对没有进过军校、红军中土生土长的将领寻淮洲作出很高评价。
二,在战前安排上,军团长刘畴西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当时寻淮洲的十九师战斗力最强,但刘畴西把担任主攻的任务分配给了原属于赣北红军的二十师和二十一师,这两个师均缺乏野战经验。
结果担任主攻的两个师因为缺乏野战经验,在伏击地域过分紧张,提前开火,结果在敌人还没有完全进入伏击地域就被察觉了,敌人立即开始抢占路边的高地,整个伏击战斗被迫提前。
这个伏击战基本上打成了一场遭遇战。
  △上图:红十军团将领寻淮洲红十军团主要阵地大部丧失,红军被迫撤退。
一代骁将寻淮洲因失血过多,于第二天牺牲,年仅22岁。
此战一败,红军无法在皖南立,只能在寒冷的山区风餐露宿,靠兜圈子避敌,逢敌必战,逢战必退,部队战斗意志大大削弱。
1935年1月,红十军团在怀玉山被敌军重包围,方志敏、刘畴西等相继被俘,红十军团仅存粟裕率领突围的800余人。
(上文:完) △方志敏烈士墓碑红十军团1万将士几乎全军覆没,此人仅率400人突围,后成开国大将文章来源: 网络转载 2019-06-26 1934年11月4日,应中央军委指示,原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第十军编成第十军团,简称红十军团,全军团近万余人,军团长为刘畴西,军员会主席为方志敏。
红十军团下辖19、20、21三个师,19师为原七军团改编,师长为寻淮洲;20师由红十军改编,师长由军团长刘畴西兼任;21师也是由红十军改编,师长为胡天桃。
但是,这支新成立的红十军团却只存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谭家桥一战,它遭受国民王耀武所部重创,几乎全军覆没。
事后,朱德曾痛心地评价红十军团道:“不编不散,一编就散”。
红10军团改编不久,先遣第19师赴浙西、皖南游击,尔后军团部率领第20师、第21师也赶到皖南,3个师在黄山东南的汤口一处。
这种情况之下,国民政府急令浙江保安司令俞济时带领第7师、49师、补充第1旅共11个团围剿红十军团。
红十军团在汤口休整几天后,准备向谭家桥进发。
这时得知敌军少将旅长王耀武率领“补充第1旅”6000余人,脱离另二路围剿部队冒进追击而来。
军团的几位军事长官遂决定利用乌泥关谭家桥路段的有利地形伏击之,如能歼灭该敌,不仅能给极度匮乏物资装备的红十军团以大量补充,还能挫灭敌人的气焰,进而达成立足皖南发展的战略意图。
于是,红十军团与王耀武率领的补充第1旅在谭家桥地区展开了激战,但由于军团长刘畴西等人的轻敌和指挥不当,原本占尽优势的伏击战变成了一场惨烈的攻坚战和消耗战,进而演变成后来的惨败,红十军团损失惨重,19师师长寻淮洲等人也壮烈牺牲。
谭家桥战役的出师不利,使刚组建的红十军团顿陷危局,部队面临重围剿和饥寒交迫的生死考验,被迫在太平、黟县、祁门、歙县等地山沟里与近十万敌军兜圈,逢敌必战,逢战必退,部队战斗力日见衰退。
1935年1月底,红十军团辗转浙赣边缘时,军情已是危如累卵。
此时,军团参谋长粟裕主张连夜突破敌封锁线,但掌握军权的军团长刘畴西认为部队过于疲劳,需要休息一下。
这种情况之下,军员会主席方志敏只好决定让粟裕带领先头部队先走,自己留下来与刘畴西一起行动。
当天晚上,粟裕带领400余人,果断地冲破了敌人的封锁线。
但是,大部队的犹豫不决,致使他们在赣北怀玉山遭敌14个团的重包围。
怀玉山一役,红十军团苦战数天,最终败,军团1万余人几乎全军覆没,军员会主席方志敏、军团长刘畴西(兼任20师师长)、21师师长胡天桃等人相继被俘,后被国民残忍杀害(英勇就义时都很年轻)。
后来,粟裕率领的400余人转战江南山区,日益发展壮大,抗战时期被改编成新四军第2支队,而粟裕本人,也在日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大放光彩,立下赫赫战功,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居百将之首,仅次于10大开国元帅。
△1955-09 周总理为粟裕授予大将军衔 △方志敏雕像(“洪哥警影”2019-7-30摄于上海中华艺术宫展厅)【编帖备注】央视1频道2019-6-4开播电视剧《可爱的中国》以来,本人和广大观众一样,夜夜追看,很受感动!近日该剧已接近尾声——抗日先遣队暨红十军团在转战浙西、皖南途中遭受重挫,方志敏等红军将领不幸被俘,直英勇就义!其惨烈与悲壮感天撼地!特在“”转载以上三文,便于大家查阅与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