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和它的四道城门

1年前 (2024-04-22)
雁门关和它的四道城门风吹来的沙 这次山西游,感觉最好,排在的景点就是雁门关,这是大家的共同感觉。
“三边冲要地,九寨尊崇关”,雁门关是历史最久,战事最频繁,知名度最高,影响面最广的古关隘口,称为“中华关”。
它东连恒山,西接吕梁山,高耸云霄,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就连大雁也飞不过去,大雁们南来北往只能从这个隘口而过,故名“雁门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是中华古长城上少有的易守难攻的要塞。
雁门关有四道城门,我们假设是当年班师回朝的将士,由北向南走一遭。
道门叫“逻门”顾名思义,作巡逻之用。
过了城门,我们还看到了一架高高的木制器具,导游说,那叫“云梯”,是翻越翻城墙用的武器。
关于云梯,很多古书上都有文字记载。
导游还告诉我们说:“那是一个品。
” 第二道门叫“瓮门”,是驻扎军队用的,两边有很多的房子,是驻扎军队的,所谓的“藏洞”。
旁边还有一口井“豹突泉”,因“平地突出,若猛兽然”故为豹突泉。
是将士们的生活用水之源。
过了“翁门”再往南行便到了第三道门。
城门上方有砖雕“地利”二字,那就叫地利门了,那字已经模糊不清,门的两旁砖雕的对联,“三边冲要地 九寨尊崇关”。
你看到的城门上发黄的整齐的砖,那些都是原汁原味的明代产品,六百多年了,它的坚固、牢固可想而知。
走在城门洞里,大块石头铺成的地面上有一条条的印痕,那是常年被穿城而过的沉重的大车轧过留下的印记。
出了地利门,不像前面一条道向前,眼前出现了“人”字型的岔道,向右的一边,一条城墙通向很远,尽头也有个城堡,那里的城门也有个名字。
叫“人杰门”,如果你认为那是一条正路,那就错大了,那是用来迷惑人的,如果去了那里,必死无疑。
因为战时很多的军队驻扎在那里守卫。
在等着你的“到来”。
在右手边还有一个平台,平整的地面,砖石排的整整齐齐,那个平台上是一个校场,也可以说是点将台,据说一门忠烈杨家将,就是在这里练习武,点点将的。
左边的一条路,看上去很弯曲,城门隐在山路的后面,顺着山路向前,我们就看到了第四道门,第四道门叫“天险门”。
“中华关”的匾额是修复时挂上去,供人游览参观的。
它的右边还有一个建筑“镇边祠”,当年将领们议事的地方。
第四道城门是主城门,我们看到了它的雄壮、庄严,仿佛看到那风咧咧,马啸啸,整齐的出征队列,头戴盔甲的儿郎们头顶蓝天,迎着太阳奋勇当先。
还仿佛听到鼓声喧嚣,吼声震天的厮杀声。
因为过了第四道门,就进“关”了。
其实,那这是古代,现在长城两边是家乡。
说到这里我们再聊聊三个城门的名字,“地利门”、“天险门”、“人杰门”。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地、人”,是中国古代人,不管是道家还是儒家,都不否认的,宇宙万物之间不可缺的三个元素,《易经》中把这三个叫做“三才”。
城门楼上的天地人可不是我们看到的现在文字,据说城门楼上的这些古字是武则天造出来的,怎么写呢? “天”由三个独体字组成。
最上面是个草字头,中间是个田地的田,最下面是个“戈”字。
有土地有庄家,如果没有武器,没有了军队,就不能守住这个天下。
今天伟大的中国人民就是我们的钢铁长城。
天地人中“人是要素”,“指挥枪”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地”也是三个独体字组成,最上面是个“山”字,中间是个“水”字,最下面是个“土”字。
这个好理解,有山有水有土壤就是大地。
有了土地,人们就有了生活的本钱。
“人”字就不一样了,“人”字是两个简单的汉字组成,上面是个“一”字,下面是个“生”字,虽然只有两个字组成,意义可不寻常,一生为“人”,是呀,人的出生只是形体上的存在,这个人,好、坏、阳光、聪明、晦暗、作恶等等都要等他走过才能清楚、知晓。
俗话说“盖棺定论”。
毛主席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所以人的一身怎样度过,“盖棺定论”之前还是要多多思考的,否则,后悔莫及。
进了关内,还有三个景点值得提一下。
幅图那远处的那个制高点大概是“烽火台”。
狼烟四起,风烟滚滚的形象在我的脑子里滚过。
第二幅图的建筑是“敌楼”,实际就是瞭望哨。
第三幅图是碑林,不说你也知道,这是征战将士长眠的地方。
看了这幅图,悲壮、壮烈等词语一起涌向心头。
据导游说,现在雁门关四周生活的群众,绝大多数都是当年征战将士的后裔。
雁门关,雁门关,大雁南来北往要从这里经过,其实雁门关不仅仅只是一个军事要塞,战时它是家必争之地,多少将士在这里留下了美名远扬、千古流传的故事。
众所周知的卫青、霍去病就是当年雁门关的守城大将。
和平时期,它还是一条繁荣的“茶马古道”。
少数民族的人,赶着他们的马匹,牵着牛羊,带着优质毛皮,来跟关内的人交换,他们换走了关内人的茶叶、丝绸、农产品以及铁锅等生活用品。
民族的融洽,经济的繁荣一片昌盛兴旺。
宋元时期,这种景象尤为特出。
另外它更是一条“和亲之道”,好几个公主从这里走向西域,使关内人民避免了战事,有稳定平安的生活。
有资料显示:浩浩荡荡,出塞和亲,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局面。
《射雕英雄传》,的传奇故事就是以这里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为背景的,看过书的人,来到这里,会对这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看到了这里的场景,自然就会想起书中的情节。
中国边塞的古代史,纷繁复杂,绚丽多姿。
因此也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不朽的诗章。
人人皆会背诵诗,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还有 岑参、李白等诗人,在这里都有名篇。
还有不少成语形容修饰雁门关的,如:深沟高壁、临城下、金城汤池、众心如城等等。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西柏坡时,特意来过看过险关要隘——雁门关,图片上的三个字,一看就是毛体。
伟大的军事家,对著名的军事要隘能不来看看吗?一定要来看看,研究研究。
也足见雁门关的地位之高之重。
让我们再来看看雁门关的雄伟、雄壮、壮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