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桥——晋江安平桥

7个月前 (04-22)
古代长桥——晋江安平桥英英 晋江天:按图索骥,一清早儿,我们坐了一个小时公交车来到了晋江古桥景区——安平桥 安平桥位于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西侧,是横跨安海湾通往南安市水头镇的一座梁式石桥。
该桥建于宋代,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座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美誉。
安平桥全长2255米,宽33.8米,因其总长接近5华里,俗称“五里桥”。
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始建,历经十三年建成。
安平桥已建成一个公园,花草树木,高楼林立。
安平桥东段一段桥面延伸到公园的陆地上,乍一看,像一段石板路。
路边立有一块石碑,上刻晋江市地震局撰写的《安平桥抗震史话》,文章说,安平桥在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经历过八级大地震,居民房屋大部倒塌,安平桥却基本完好,靠的是桥墩下坚固的“筏式基础”。
此照片是安平桥史馆内展示古代安平桥全貌,桥东头有许多院、亭,一座白塔矗立桥头,见证着千百年历史沧桑…… 这就是位于石桥东面的白塔,可以说是石桥东起点,顶压保葫芦,有出入船舶港湾航标的作用,威镇长桥,安海素有结塔点灯习俗“白塔点灯金榜提名”的美好祝福,也是古镇文化教育兴旺发达的象征! 弘一法师三下福建,与泉州结下不解之缘。
拆掉的寺庙门、窗、梁堆积如山,大部分不加遮挡,我看难已复建了 一位守寺老者往炉里添着什么…… 沧海桑田,桥体被淤泥湮没成了“陆上桥” 这是安平桥起点,门檐上五个金色大字:天下桥(阳光太强,逆光拍) 顺着埋在土中的桥板走到河边,桥头是一座二层小阁楼,楼上镶着一块“望高楼”石刻,底层门楣镶的是“金汤永固”石刻。
落款:“同治甲子仲冬”“黄章烈”。
阁楼背面一块石刻是“环海境清”。
望高楼转身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安平桥,它如一条长龙,安静的平卧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前行不远,桥中有一座四方亭,飞檐翘角,十分优美。
是为“雨亭”。
这样的雨亭共有两座,那是考虑夏天下暴雨,行人可以进亭避雨,古代人性化处事可见一斑。
石桥两边建有石栏,确保行人安全,桥面全部用五、六米长的花岗岩条石铺成。
条石有些并不都笔直,造桥工匠将两块不同曲向的条石拼在一起,使桥面缝隙很小,又很平整,真是千年工程,造福子孙(安海这段已禁止通行,石桥西半截仍然在使用) 透过栅栏拍到望不到头的石桥~ 桥头雕像,再现当年为讨生活码头告别父老妻儿下南洋的情景。
老兄祝你一路保重身体啊 这段被封闭的石桥,就像一位年迈的老人静卧在湖中,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隐约看到石桥两边阵守白塔,和红色雨亭 这四个碑文记录下所有为重修安平桥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名留千史! 走累了,买截甘蔗解解渴,我身后的桥属于南安市水头镇今仍在使用,过往的人们络绎不绝…… 湖边、古桥旁,榕树下的老黄牛! 夕阳西下,老人们坐在石桥边、榕树下、抽烟喝茶谈古论今…… 告别五里桥前,再拍一张夕阳西下的白塔 晋江第二天:我们游览了泉州佛教首寺:开元寺,惊叹古人的智慧,走过看过不少古塔,头一次看到东、西两座古塔完全是用花岗岩石仿木楼阁式结构而建,它始建于唐代(公元686),石塔高近五十米,历史上曾经历过八级地震及狂风暴雨,今依然矗立于泉州热土,这里还有弘一法师纪念馆,香客络绎不绝! 出了开元寺南大门,迎面是个影壁,整条街道整洁古朴,商户林立,我们进了一家名为叶公公——老闽南小吃铺,好吃不贵 小店不大,长桌、方凳、折椅,随便点碗面线即解饱又歇脚。
临别晋江,再来一碗正宗的土笋冻 晋江市地标 再见了,晋江!短暂的两天很充实,填补了一些历史未知,品尝了闽南小吃,既吃出了历史典故又满足了,不虚此行!(也有小小的遗憾,应真正地走走近一千年的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