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留园

7个月前 (04-22)
苏州古典园林——留园珠峰上的鹰 留园是苏州古城著名的私家园林,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
留园建筑艺术精湛,厅堂恢宏华丽,奇石遍布,身置园中,无论何处,眼前总是一幅图卷。
“五峰仙馆”,取李白诗“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意指厅堂前假山挺秀。
五峰仙馆面宽五间,是旧时园主的主要活动场所,故在庭前后设有景物丰富的庭院。
因梁柱用楠木,又称“楠木厅”,是苏州园林中规模的一栋建筑。
五峰仙馆的前院主景为湖石假山,垒成五峰等山水,由厅内观赏,似一幅长卷画。
入园门,经过一段狭窄的暗廊,即到“古木交柯”小院,院里明代古木已枯死,1984年补植百年古柏。
绿荫轩,小巧雅致的临水敞轩,赏春景的好去处。
绿荫轩南墙上嵌有“华步小筑”石额一方,华,即花。
小院巧石修竹,爬山虎蔓于粉墙。
绿荫轩北的‘明瑟楼’,取意《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目明瑟”。
楼下取杜甫“秋水方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起名为“恰航” 留园中部的露台,濒临池塘,每当盛夏,池內荷花盛开,也称为荷花台。
台后就是涵碧山房。
涵碧山房是中部花园的主厅,厅的南北两面均不设墙,显得朴素大方,通畅明洁。
匾额上的篆书是旧时园主盛康(盛宣怀之父)请香禅居士潘中瑞所书。
站在荷花台上可以欣赏到布置独到的留园中部山水。
湖石与黄石参差而筑的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树参天。
在苏州各古典园林中,也称得上一处城市山林的佳例。
在涵碧山房西侧,可见一条爬山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
整个长廊始终处于高、下、明、暗不同的光线和地势的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
“闻木樨香轩”在爬山廊中部的西墙上,嵌有明代吴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汉策所刻的“二王法帖”。
“二王法帖”始刻于明嘉靖年间,刻成于万历年间,历时两朝二十五年。
据说以前留园的主人刘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的美诗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墙壁。
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或名家书法的书条石就成了留园的一大文化特色。
它极大的丰富了留园作为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今,留园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书条石,堪称留园一绝。
从闻木樨香望去,明瑟楼就像画舫的前舱,涵碧山房犹如船舱,两座建筑组成了一艘形兼备的“写意抽象式”画舫,微风吹拂,波光荡漾,这艘船就像在水中缓缓航行一般。
留园东部的主体建筑林泉耆硕之馆。
“林泉”指山水风光,“耆”是指六十以上的老者,“硕”在此指有学问名望的人。
这里原是隐逸高士的聚会之处,具有浓郁的书卷气。
    从建筑形式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鸳鸯厅结构的建筑。
鸳鸯厅在建筑上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外观是一个大屋顶,而室内则分成两个屋面;二,一间大厅用屏门或纱隔、飞罩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以便不同季节或供男、女宾分别使用;三,两个区域的梁柱、铺地等建筑装修以及家具布置均有明显不同。
    林泉耆硕之馆的南厅正中屏门上刻有冠云峰图,是清末的作品,这里布置着香妃榻、红木架穿衣镜以及大理石座屏,显得简洁而典雅。
南厅外天井中,东、西各种有一棵金桂,中间石库门上有“东山丝竹”四字门额。
“东山”原指晋代谢安在浙江上虞的隐居地,在此则指代隐居。
“丝竹”在此指音乐。
石库门外字中原有戏厅,是主人听戏赏曲的地方。
    林泉耆硕之馆北厅是观赏“留园三宝”之一的冠云峰的佳处。
这里布置有一堂红木家具,陈设精致,显得富贵而古雅,北厅门上刻有俞樾先生择写的《冠云峰赏》。
  冠云峰,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之意而名。
前面也曾经说过,古人称石为云根。
尤其太湖石形状、色质近似云彩,所以自古多以云来名湖石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