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王文丽老师的《整本书阅读》

1年前 (2024-04-22)
走近王文丽老师的《整本书阅读》碧水蓝天 孟夏时节,草木葱茏。
2019年6月1日,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六一”儿童节,上午,我校有二十多位语文老师来到校园环境优美的新星学校,聆听来自北京的王文丽老师的《整本书阅读》儿童阅读课例和讲座。
整本书的阅读是统编教科书的其中一个板块“快乐读书吧”,每学期安排一次,就是指导孩子们把课外阅读课程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方法。
本节课王老师与同学们亲切友好地交流,让整个课堂回归了本真。
她先从孩子们自身的阅读情况问起,“你读过什么书?大概意思是什么?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接着出示孩子们熟悉的《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让孩子们交流对这本书的了解。
然后很自然地把大家带入了和《窗边的小豆豆》被称为“日本儿童文学双璧”的故事书《兔之眼》中,引导孩子们从书名展开预测,预测是三年级的一个策略单元。
王老师首先简单介绍了《兔之眼》这部作品在文学方面的地位和影响:它获得过安徒生特别优秀奖,是日本儿童文学金字塔奠基之作,荣获届“路旁之石”文学奖。
这样一下就点亮了孩子们的眼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
王文丽老师以书中最典型的两个孩子:铁三和美奈子为例,借助文本和孩子们一-起了解他们俩与年轻漂亮的小谷芙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在引导孩子感悟人物形象的同时,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连串的问号?她问孩子们:“你还想读吗?你还想知道什么?你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等一连串的问题,她不仅指导孩子读书时学会预测,还激发学生通过这两个人物故事来阅读整本书的愿望。
她随即告诉大家还有《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 里讲的故事也和这本书很相似,这样让孩子们的阅读目标又得到了延伸,多么无痕的教育智慧啊!王老师的课上不仅激发孩子的阅读愿望,还让孩子的人性得到教育。
她让孩子们在逐步了解小谷老师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外,还让他们比较老师和作家的区别,小谷老师的原型就是本书的作者:灰谷健次郎,从老师到作家,从面对几十个孩子,到面对全世界的孩子,把对教育的爱倾注在书里,从而理解教育的大爱,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一粒种子,让他们明白:教育要有优秀的人来担当,教育才有希望!王文丽老师在讲座中告诉我们整本书阅读的要求: 1.让阅读回归本来的样子。
老师可以领着读,带着孩子们一起思考,教给孩子们策略、方法、技巧等。
2.书单,你得自己“造”。
在读什么书上有两把尺子衡量,一把是别人的尺子(借助别人的),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眼光:自己读过那几本书?哪几本适我教的年级的孩子去读?3.师生共读的基本策略。
在师生阅读这件事上,更多的时候是老师在拿策略教,而不是刻意去教授学生学会阅读的策略。
师生共读的基本策略:猜想、抓重点、比较、连结、表演、统整等。
(1)猜想:根据书名、插图、题目,目录或者含在文章里的线索,结自己的先备知识等对后面的内容进行预测,如《时代广场的蟋蟀》、《一百条裙子》。
(2)抓重点:抓主要人物、关键情节、发展线索。
如《小猪变形记》。
(3)比较:根据内容、插图、作者或者其他艺术形式,结自己或者他人的阅读经验,进行比较,如《小狐狸阿权》、《吃书的狐狸》。
(4)连结:前后内容、书中人物、一本书——另一本书、书——生活。
(5)表演: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设想的延续、以及人物的反应、矛盾冲突等加以表演,体会感情,深化理解,如《窗边的小豆豆》、《戴小桥》《皇帝的新装》。
(6)统整:把整本书统整起来,《淘气包艾米尔》,把淘气包淘气的事按星级分为五星,四星,三星这样的排起来。
王老师对于这种阅读教学方法的点悟,特别是那一连串的问号?让我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使用新教材时,我们不能局限于课本,也不能流于形式,要把教材的语文要素落实到位,特别是教学策略,推进整本书的的阅读,不只在语文课上进行,也应该在我校午读课上进行,它也是图书阅读课4.阅读让人生的答卷更。
作为一个教书人,首先要做一个读书人读书的概念和意识要自己来培养阅读要从兴趣做起读书要全面,营养才更全!就像习近平主席说的:读书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未来的教育路上,我会和大家一起带领孩子们在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