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中巴友谊路

10个月前 (04-22)
重走中巴友谊路天山雪 41年前的1978年5月初,我作为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公路水毁修复工程桥梁支队的身份,乘大轿车通过红旗拉普口岸进入巴方北部地区的洪扎(地图上标为罕萨)峡谷,和数千名战友及工友历时两年的艰苦奋斗,于1979年底完成任务回国。
光阴似箭不觉已过了41个年头,这些年来心里总有个念想,总想在有生之年再去喀拉昆仑公路看看,看看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和工友,会会那里的巴方朋友。
今年在军区总医院原急诊科尚继越主任和几个援过巴的老热心张落下终于办妥赴巴手续,于6月19日成行,乘飞机前往巴基斯坦重走中巴友谊之路。
这些照片就是此行的点滴。
飞越天山山脉。
飞越喀拉昆仑山。
飞越兴都库什山。
到达堡机场。
到了巴基斯坦首先想去的就是位于吉尔吉特的中国援巴烈士陵园,因为这里安葬着为了构筑中巴友谊公路而牺牲了的88位战友和工友。
这条中巴公路是中巴友谊的象征和结晶,为了修建这条友谊之路中巴双方共有七百多人付岀了自己生,其中中国有200多人为此牺牲。
其中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有88位烈士埋在了这里,己在异国他乡长眠了四十多年了,他们之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亲人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来此看望和祭奠过他们,我们作为他们的领导和战友有责任代他们的亲人来看望祭奠他们! 这是我们桥梁支队于1978年6月修建完工的烈士陵园。
墓碑上刻着: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建设公路光荣牺牲同志之墓。
援巴一期工程牺牲的同志,都运回国了,安葬在喀什烈士陵园。
二期开工以后,施工逐渐向南推进,到了巴基斯坦纵深部,烈士遗体运回国内安葬越来越困难,这个情况指挥部反应给了军区首长。
军区司令员杨勇同志说,当年朝鲜战场死了那么多人,一个也没运回来。
现在支援非洲牺牲的人,也没有运回来,你们也一样吧。
就这样,我们二期和水毁工程牺牲的同志,就没有运回国。
把牺牲的同志都掩埋在路基两旁,大家看得见。
当时条件有限,牺牲的同志墓前就立一块木板,时间一长,字也模糊了,有的牌子也找不到了。
在工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指挥部打报告向上级请示,为烈士们修建陵园,后来在大使馆的协调下,陵园用地在吉尔吉特丹沃尔村落实,由桥梁支队抽调一个中队,用了三个月,建成了吉尔吉特中国烈士陵园,把83位烈士全部迁葬到此,后来第三期二程牺牲的五位烈士也安葬到了这里。
向为了中巴友谊献身的主义战士致敬!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对我们此行很重视,专门委派张参赞和潘秘等3人陪同我们前往。
感谢巴基斯坦的义务守墓人,从开始的一人到现在的五个人,充分体现了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我1978年曾来过这里的留影。
时隔四十一年再到此地,感慨良多,当年栽植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
洪扎的今天。
洪扎王府。
六十年代周总理接见洪扎王。
洪扎王的后人在他王府热情的接待我们一行。
共忆昔日的友谊。
带我们参观他的府邸和内窒。
重走喀拉昆仑公路,可惜四十一年前我出国修的座巴托拉钢桥因冰川后退被洪水冲毁了。
当年修的拱桥都还完好无损。
中巴友谊公路沿线风景不错的。
拉卡波什冰川,远处的山高7788米。
每到一地都会遇到友好的巴方朋友,热情的要和中国朋友影。
保护我们一行安全的巴方警卫人员。
古代絲绸之路。
2010年因地震发生山体滑坡所形成的堰塞湖,现在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由于地震和泥石流灾害,两座中巴友谊大桥被埋入水下,其中就有一座是我亲自参加修建的300多米长的大桥,中巴公路因此断了五年,过往要坐船行20多公里。
中国路桥公司后来在此打了七公里多长的隧道,又重修了一座中巴友谊大桥,才使中巴公路重新开通。
这是五十多年来在这个河上长不到3公里的地段上由中国给修的第三座大桥。
第二期工程修的吉尔吉特大桥也跨了,中国路桥公司在上游又重修建了一座大桥。
从纳兰到吉尔吉特的沿线能看到难忘的景象,这不盛夏酷署天(堡白天40多度)。
而这里却有两米多高的雪墙随处可见。
你看,盛夏玩雪多爽呀! 这景致在盛夏可是不多见呀! 这是世界上三大名山汇处,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在此交汇。
就是我身后的那三座大山,是世界三大名山啊! 途中遇到一对新人结婚,也算是出门见喜吧。
新人一家多开心。
沿途也会看到巴基斯坦的穷人。
居民村还是破旧的石头房子,和四十年前没有多大变化。
我们此行的第三个愿望是要看看帕苏村的巴方朋友。
帕苏村曾是期和水毁修复工程(也算援巴第三期工程)指挥部所在地。
这里的不村民当年得到过我们援巴医疗队的救护和治疗,他们也对我们给于了很多方便和帮助。
四十多年了都在相互牵挂,一定要看看他们。
这是当年指挥部主任和的办公室和住房。
指挥部旁的标志物(大石头)依然挺立在那里。
看,当年医疗队就住在指挥部的旁边,那是她们俩搭帐篷的地方,坑还在呢! 齐亚哈克总统四十年前就是在这里接见援巴员工並和支队以上领导影留念的。
在当年指挥部所在地和齐亚哈克照相的地方个影。
帕苏周圍全是大山。
帕苏村的全体村民隆重欢迎中国客人。
三个人的鼓乐队足见其坦诚。
村民全都穿着盛装像过节一样迎接中国客人。
真是亲如兄弟呀! 连孩子也不例外。
真比姐妹们还亲,献上丽纱。
给当年看过病的中国医护人员献上花帽。
给中国朋友都献上了毡帽和花环。
当年只有十五,六岁的小护士如今也己年过半百,但仍然一见如故。
尚主任发表感言。
影留念 朋友来了不亦乐乎。
在古尔米特村设晚宴招待,席间民族歌舞助兴,看,张参赞也跳起了民族舞。
来,拍个全家福。
要分别了,恋恋不舍。
途中小息,吃点水果。
这里的水果很便宜,上好的大樱桃一公斤折人民币还不到10元钱。
我们在这吃的是巴方朋友招待可不要钱的。
四十年前在堡马格拉山(也叫友谊山)周总理植的树旁的留影。
四十年后又到友谊山周总理植树旁留影。
乘飞机从吉尔吉特到堡。
堡巴基斯坦总统府。
游览费萨尔寺(也叫国家寺)由己故沙特国王费萨尔岀资修建,历时十多年才修成,也是世界上第六大寺。
巴航空姐。
堡街道两旁的便秘果花树。
两千多年前的古崖画,当时这里还是佛教圣地。
这是佛教创始人释珈牟尼升天地,一千多年前唐玄奘在此讲经两年。
玄奘讲经旁边就是一探菩提树。
参观佛教博物馆。
这次巴基斯坦行得到了驻巴大使馆的大力支持和关照,也对我们给了热情接待,在离开巴基斯坦的前,(6月25日)赵公使和原张大使及使馆有关人员设宴款待了我们一行,让我们身在国外却倍感亲切。
向大使馆赠送书法。
使馆设宴招待。
以水代酒也能让人心醉。
在使馆影留念。
在中巴友谊纪念碑前影。
在帕苏村民家里受到了最高礼遇的接待。
再见了堡,再见了巴基斯坦,祝福巴铁朋友抓住机遇,在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回到上空看到今天美丽的中国,更加坚定了我的一个信念,还是共产好,社会主义制度好,那儿也比不上祖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