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吟诵技巧(下)——张如安教授
8个月前 (04-22)
古诗吟诵技巧(下)——张如安教授满载而归 三、吟诵的功能和学习的意义1.吟通是中国最为传统的主流读书法。
它是学习古代诗歌的门槛。
好的吟诵必然会受到士林人士的追捧。
作品是否感人,与吟诵密切相关。
古代科举要背诵30多万字 如周密《齐东野语读书声》:昔有以诗投东坡者,朗诵之,而请曰:“此诗有分数否?”坡口曰:“十分。
”其人大喜。
坡徐曰:“三分诗,七分读耳。
”此虽一时戏语,然涪翁所谓“南窗读书吾伊声”,盖浮读书者,其声正自可听耳。
王两字楚望,端端拱初参大政,上每试举人,多令沔读试巻。
两两素善读,文格下者能抑扬高下,迎其辞而读之,听者忘厌。
凡经读者每在高选,举于凡纳公者必祝之:得王楚望读之幸也。
若然则浮于读者不为无助焉。
叶嘉莹《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人民口报》2014年9月4日)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
我从小是吟诵着诗词长大的,就我个人经验,高声朗读和吟诵是学习诗歌和古文的一种方式: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对作作品的内容、情情意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
小朋友自写自吟诵 2.吟诵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作诗方式。
唐诗是吟出来的。
白居易《白发》诗说:“歌吟终日如狂叟。
”现代的鲁迅有一首著名的诗,其中的两是:“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是先吟成后才写下来的,这是古人通常的作诗方式。
例子:唐代出现了一批苦吟诗人。
如孟郊《夜感自遣》云:“夜吟晓不休,苦吟鬼愁。
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
”杜葡鹤《苦吟》: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
一句我自得,四方人已知。
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
始拟归山去,林泉道在兹 3.通也是最为有效的传播和教学方式。
古诗背得多忘得快是最常见的现象。
吟诵可以有效地弥补。
传统吟面主要施之于经典及优秀诗文,一般是教材中以课文形式出现,传承的场在学校、家庭等。
自民国以来的学校教育不再有吟通诵,朱自清十分惋惜,他说:弃置吟诵是“教育上的一大损失”。
南怀瑾说:“告诉同学们,你们研究国学诗文都要朗诵通(吟诵),千万注意!朗诵(吟诵)有什么好处?你不要管自己声音好不好听,又不是唱歌,歌是给人家听的。
所以古人叫读书。
” 4.吟诵还具有陶治性情、养成君于风度、有助健康等作用。
吟诵是传统中国式雅致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精寄托托。
如白居易自号“醉吟先生”。
曾说:偶同人,当当美景,或花时驻罢,或月夜酒曲,一咏一吟,不知老之将。
” 吟诵的价值何在?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吟诵是诗乐传统的核心:是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手段:吟诵是中国汉语古诗文的活态传播方式:吟诵是高效传播古代诗有效手段。
吟诵己被列为我国优秀的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吟诵在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吟诵汉诗在海外一直盛行不衰,不仅在华人中间,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很多汉文化圈国家中,也一直流传,比如日本的吟诗社社员就有百万人以上,他们经常来中国交流访问。
故吟诵应该纳入到国学教育体系中。
吟诵是口耳相传的艺术。
律诗吟诵是最成熟。
有律可寻 依字行腔。
指按照本音进行吟唱。
这与现代唱歌常用变音有所不同。
中国所有的传统音乐都称依字行腔,而唯有吟诵最为严格。
吟通力求把每个字的函义表达得最清楚,所以与字的本身读音最为贴近。
这就决定了吟诵调一般也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易学易记。
熟悉规则。
吟诵的规则并不复杂。
当代的研究者及新吟诵的提倡者更强调规则意识。
有规则比较容易教学。
旧式吟诵规则意识较差,常常有被今天视作出轨的例子我不是唯规则论者,我认为规则是人为的东西,只要情感到了,突破规则的约束也无妨。
1.自由式:用来吟诵古体诗(包括乐府、歌行、古绝等),也有少数是用来吟诵格律诗的。
自由式比较常见的是一字一吟,或者说是一字一吟的成分较大。
比较长的则是多调回环。
中国吟诵网 例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复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格律式,主要用来吟诵近体诗(包括词,词的吟诵更接近于唱)。
格律诗是目前吟诵研究中最为成熟的一部分。
格律诗的吟诵有规律可循。
前辈学者根据语言、音韵及诗歌自身的特点,以及生理需要等,提出除了韵字必须长吟外,每一句需有一处停顿,停顿处则要长吟,也就是说每一句需有一处长吟。
这这个长吟的地方就落实到节奏点上的平声字上。
文字间的平仄相配,就是吟咏时的长短相配。
因此,只有这样吟,才能满足诗句内在的平仄搭配的需要。
配得当,则珠玉铿锵,配不当,则哑然落调。
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或平高人仄低)。
入声字可用格律推断,或用方言读。
e的音 烟笼寒水月笼沙月落乌啼霜满天(仄起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246位的字称节奏点,拖2拍比较适,仄短平长故人平(当仄声字)西辞平黄鹤楼平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半亩方塘~一鉴~开, 七言绝句的格律(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文读语音。
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
南方方言各有文读语音系统。
北方也有,而又以入声字的处理最为突出。
综以往的情况,可知当代的新吟诵,也须文读。
主要是入声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声字要吟短音。
押的的字要尽量按平水的发音不可不使押的。
平人不可混,如看、叹等字,要吟平声。
其余如车读如駒等,因与吟诵调关系不大,似可不必太严。
符此三条要求的,方为诵。
掌握此方法的人,可以吟诵任何作品。
除入声字外所有行的尾韵拖长。
以人声韵结尾的,以路微拖长较为好听。
尾腔是吟通的一个标记性特征。
所谓“尾腔”,是处于吟诵音调乐句尾部的的、相对固定的、因重复出现而给听者印象特别深刻的旋律片断。
尾腔的长短不定,最特性的部分是它的尾部。
练习:《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朝辞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此回。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吟诵课不如说音乐🎶课。
它是学习古代诗歌的门槛。
好的吟诵必然会受到士林人士的追捧。
作品是否感人,与吟诵密切相关。
古代科举要背诵30多万字 如周密《齐东野语读书声》:昔有以诗投东坡者,朗诵之,而请曰:“此诗有分数否?”坡口曰:“十分。
”其人大喜。
坡徐曰:“三分诗,七分读耳。
”此虽一时戏语,然涪翁所谓“南窗读书吾伊声”,盖浮读书者,其声正自可听耳。
王两字楚望,端端拱初参大政,上每试举人,多令沔读试巻。
两两素善读,文格下者能抑扬高下,迎其辞而读之,听者忘厌。
凡经读者每在高选,举于凡纳公者必祝之:得王楚望读之幸也。
若然则浮于读者不为无助焉。
叶嘉莹《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人民口报》2014年9月4日)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
我从小是吟诵着诗词长大的,就我个人经验,高声朗读和吟诵是学习诗歌和古文的一种方式: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对作作品的内容、情情意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
小朋友自写自吟诵 2.吟诵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作诗方式。
唐诗是吟出来的。
白居易《白发》诗说:“歌吟终日如狂叟。
”现代的鲁迅有一首著名的诗,其中的两是:“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是先吟成后才写下来的,这是古人通常的作诗方式。
例子:唐代出现了一批苦吟诗人。
如孟郊《夜感自遣》云:“夜吟晓不休,苦吟鬼愁。
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
”杜葡鹤《苦吟》: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
一句我自得,四方人已知。
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
始拟归山去,林泉道在兹 3.通也是最为有效的传播和教学方式。
古诗背得多忘得快是最常见的现象。
吟诵可以有效地弥补。
传统吟面主要施之于经典及优秀诗文,一般是教材中以课文形式出现,传承的场在学校、家庭等。
自民国以来的学校教育不再有吟通诵,朱自清十分惋惜,他说:弃置吟诵是“教育上的一大损失”。
南怀瑾说:“告诉同学们,你们研究国学诗文都要朗诵通(吟诵),千万注意!朗诵(吟诵)有什么好处?你不要管自己声音好不好听,又不是唱歌,歌是给人家听的。
所以古人叫读书。
” 4.吟诵还具有陶治性情、养成君于风度、有助健康等作用。
吟诵是传统中国式雅致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精寄托托。
如白居易自号“醉吟先生”。
曾说:偶同人,当当美景,或花时驻罢,或月夜酒曲,一咏一吟,不知老之将。
” 吟诵的价值何在?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吟诵是诗乐传统的核心:是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手段:吟诵是中国汉语古诗文的活态传播方式:吟诵是高效传播古代诗有效手段。
吟诵己被列为我国优秀的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吟诵在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吟诵汉诗在海外一直盛行不衰,不仅在华人中间,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很多汉文化圈国家中,也一直流传,比如日本的吟诗社社员就有百万人以上,他们经常来中国交流访问。
故吟诵应该纳入到国学教育体系中。
吟诵是口耳相传的艺术。
律诗吟诵是最成熟。
有律可寻 依字行腔。
指按照本音进行吟唱。
这与现代唱歌常用变音有所不同。
中国所有的传统音乐都称依字行腔,而唯有吟诵最为严格。
吟通力求把每个字的函义表达得最清楚,所以与字的本身读音最为贴近。
这就决定了吟诵调一般也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易学易记。
熟悉规则。
吟诵的规则并不复杂。
当代的研究者及新吟诵的提倡者更强调规则意识。
有规则比较容易教学。
旧式吟诵规则意识较差,常常有被今天视作出轨的例子我不是唯规则论者,我认为规则是人为的东西,只要情感到了,突破规则的约束也无妨。
1.自由式:用来吟诵古体诗(包括乐府、歌行、古绝等),也有少数是用来吟诵格律诗的。
自由式比较常见的是一字一吟,或者说是一字一吟的成分较大。
比较长的则是多调回环。
中国吟诵网 例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复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格律式,主要用来吟诵近体诗(包括词,词的吟诵更接近于唱)。
格律诗是目前吟诵研究中最为成熟的一部分。
格律诗的吟诵有规律可循。
前辈学者根据语言、音韵及诗歌自身的特点,以及生理需要等,提出除了韵字必须长吟外,每一句需有一处停顿,停顿处则要长吟,也就是说每一句需有一处长吟。
这这个长吟的地方就落实到节奏点上的平声字上。
文字间的平仄相配,就是吟咏时的长短相配。
因此,只有这样吟,才能满足诗句内在的平仄搭配的需要。
配得当,则珠玉铿锵,配不当,则哑然落调。
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或平高人仄低)。
入声字可用格律推断,或用方言读。
e的音 烟笼寒水月笼沙月落乌啼霜满天(仄起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246位的字称节奏点,拖2拍比较适,仄短平长故人平(当仄声字)西辞平黄鹤楼平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半亩方塘~一鉴~开, 七言绝句的格律(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文读语音。
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
南方方言各有文读语音系统。
北方也有,而又以入声字的处理最为突出。
综以往的情况,可知当代的新吟诵,也须文读。
主要是入声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声字要吟短音。
押的的字要尽量按平水的发音不可不使押的。
平人不可混,如看、叹等字,要吟平声。
其余如车读如駒等,因与吟诵调关系不大,似可不必太严。
符此三条要求的,方为诵。
掌握此方法的人,可以吟诵任何作品。
除入声字外所有行的尾韵拖长。
以人声韵结尾的,以路微拖长较为好听。
尾腔是吟通的一个标记性特征。
所谓“尾腔”,是处于吟诵音调乐句尾部的的、相对固定的、因重复出现而给听者印象特别深刻的旋律片断。
尾腔的长短不定,最特性的部分是它的尾部。
练习:《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朝辞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此回。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吟诵课不如说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