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潭汲取七夕水的习俗

8个月前 (04-22)
白石潭汲取七夕水的习俗波光云影 图\文波光云影、清清漓江水 七夕“乞巧”的习俗国人大都知道,汲取“七夕水”的习俗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桂林市叠彩区白石潭村位于漓江城市段上游,是距离桂林城区最近的且保存得最为完整的特色的漓江边传统古村落,已进入广西传统村落名录。
据白石潭村民说,他们从老辈传下来就有这样一种习俗,在七月初七这天,凌晨就要到江中挑水回家,用坛子或瓦缸装好封存起来。
他们认为这是水,可以祛病消灾的。
在农村缺医少药的年代,家里有人头痛发热或肚子痛等,老人会从封存的坛子中取些七夕水来让患病的人搽太阳穴并且喝下几口。
说来也怪,一般的小病小灾还每每应验,能很快就好了。
而且村民都说这七夕水久存不腐,存好几年的打开来都还是异常清澈,不浑浊、不起沙虫之类的,喝起来口感清冽,没有异味。
村中四五十岁的的人小时候多半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治病法,他们能讲出几个例子。
七夕这天的凌晨,村民不单要挑水回家,男女老少还要到江里洗澡,他们说,用七夕这天的水洗过澡,一年都不会长疮、生痱子。
在江边乘凉的村民。
白石潭村刘润发村长和88岁的石桥佛老人介绍白石潭汲取七夕水的习俗。
问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村民则用传说故事来说了:相传天上的七仙女(七仙姑)在七月初七这天下凡,她会来到漓江白石潭里沐浴洗澡,仙女洗过的江水便沾上了仙气,成了水、仙水,因此有着种种功效。
村民还强调,一定要在天亮之前的水才灵验,鸡叫二遍太阳冒头了那水就不灵了。
78岁的石祥嫂每年都贮藏七夕水,她说:一定要在天亮之前的水才灵验,鸡叫二遍太阳冒头了那水就不灵了。
除了白石潭村,下游的一些村里的老人也知道这些习俗,但似乎没那么普遍。
奇怪的是,白石潭上游的村都没有这样的习俗。
村民的解释是:七仙女是在白石潭洗澡,水往下流,下面的还能沾仙气,上面的就没有仙气了。
在白石潭村,笔者亦见识了村民储存了两年的七夕水,的确非常清澈,喝了一杯,口感跟平常喝的矿泉水差不多。
78岁的汤桥妹说,过去卫生院离得远,有点头痛脑热的就在家用七夕水治疗,现在年轻人都不太信这个了,加上去医院也方便了,所以这些年贮藏七夕水的人越来越少了。
七月初六晚上来到白石潭等待七夕的到来,不指望看到仙女沐浴,只想见识一下村民汲取七夕水的过程。
79岁的汤天恩向客人讲解怎么取七夕水和它的功效及使用方法。
他还说:村里令公庙有原来有一幅壁画就画着仙女从天上下来的场景。
零时之前,天上下了几场阵雨,江面凉风习习。
过了零时,进入七月七,可以取水了。
刘润发先忙活着撑竹筏到江中帮慕名前来汲取七夕水的朋友装水。
村里也陆续有人出来到江中洗澡并取水回家。
他们说江水有些凉,但洗得很舒服。
抱着水桶汲水回家的村民。
刘润发自己也挑了一担七夕水回家储藏起来。
后记:桂林市志和灵川县志,都无相关记载。
不过,史料有则可佐证其有,史料无则未必能证其无。
也许这汲取七夕水的习俗,在桂林仅仅限于白石潭附近,流传不广或者因为记史料者未能了解等等原因而忽略不被记载,这都有可能。
在桂林以外,不少地方志有关于七夕水习俗的记载。
《广西通志-民俗志》记载:储藏“七水”的习俗,建国前普遍流行于广西各地。
“七水”又名“双七水”“银河水”“巧水”“圣水”。
据民间传说,七夕日仙女下凡人间,洗澡于江河,因而这天的水特别清洁甘甜并有奇功效。
人们于七夕挑回“七水”,储存在干净的水缸坛罐中,以供一年内特殊之用。
《中国民俗大系-广西民俗》记载:在广西,壮族和汉族都过七夕节。
壮族的七夕节习俗有乞巧、洗仙水澡、储七七水等。
…….昭平县盛行在七夕到河里洗仙水澡的习俗。
…….百色市、西林县以及桂西的靖西县,民间普遍认为七月初七凌晨寅时卯时的河水有特别的功效:发高烧喝了它会好;用它制醋,味香美,可久储;用它酿酒,酒香醇,可;…….梧州市盛行在七月七的晚上12点时到江河中洗澡、游泳,认为这样可以防蚊叮虫咬及癞疮。
民国十六年《龙州县志》载:相传是日有仙人浴于河中,是早汲水,藏之经年不生孑孓,水甚清凉,能医热症,故好事每多储而藏之。
试之,亦颇有效。
清同治十三年续修本《苍梧县志》载:是日,取河水或井水贮瓮,经久不变味,谓之“银河水”。
民国二十四年《贵县志》载:汲河水贮藏瓮中,名曰“七月七水”,中热毒者每以之调药。
清道光十四年《钦州志》载:七日,汲井华水贮以备酒浆,曰“圣水”,久贮不生虫。
清道光十三年《廉州府志》载:汲井华水贮以备酒浆,曰“圣水”,久贮不生虫。
清人屈大均《广东新语》有关于“七夕水”条目记载:广州人每以七月夕鸡初鸣,汲江水或井水贮之。
是夕水重于他夕数斤,经年味不变,益甘,以疗热病,谓之“圣水”,亦曰“天孙水”。
若鸡二唱,则水不然矣。
广州竹枝歌云:“七夕江中争汲水,三秋田上竞烧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