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在济宁的那些事
1年前 (2024-04-22)
诗仙李白在济宁的那些事张大海 图片摄影张大海文字创作子 昂 公元736年,36岁的李白携妻女来到济宁,住了23年之后,才带着儿女回四川老家了。
这20多年,太白兄住在东鲁,访友揽胜,几乎走遍了山东的名山大川、古祠胜迹,写下了很多名传千古的诗文。
李白在济宁遗诗统计共53首。
主选在任城26首!1.《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2.《古风其十》;3.《鲁东门泛舟二首》 (含2首诗);4.《送梁四归东平》;5.《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6.《鲁东门观刈蒲》;7.《雪谗诗赠友人》;8.《咏邻女东窗海石榴》;9.《别鲁烦》;10.《古意 南陵别儿童入京》;11.《赠任城卢主簿潜》;12.《行路难三首》(含3首诗);13.《东鲁见狄博通》;14.《梦游天姥吟留别》;15.《将进酒》;16.《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17.《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18.《寄王屋山人孟大融》;19.《朝鲁儒》;20.《送薛九被谗去鲁》;21.《古风其二十》;22.《赠从弟冽》;23.《任城县令厅壁记》;24.《梁甫吟》;25.《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26.《送范山人归太山》 太白湖 他的父亲为任城(古济宁州)县尉,他的六叔父为任城县令,他的兄长为中都 (今汶上)县令,他的儿子伯禽 (玻黎)在济宁出生,夫人在济宁病逝、女儿在济宁,另外,他还有一个从祖 (祖父的堂兄弟)在济南当太守,一个堂弟李凝在单县当主簿 (相当于县府办公室主任)。
他对济宁怀有深刻的感情,济宁称之为李白的第二故乡当之无愧,那么李白在济宁的这23年中发生过哪些在中国文学史传千古的佳话呢、让我们娓娓道来。
竹溪六逸”。
李白把家搬到济宁之后,与当时的孔巢父、韩淮、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五人去徂徕山竹溪隐居,他们“斧水卧泉,对月咏怀,”颇为世人关注。
时称“竹溪六逸”,与晋代阮籍、阮咸等的“竹林七贤”相提并论,一时传为佳话。
太白楼中路 太白楼 奉诏长安 供奉翰林。
天宝元年,李白由任城奉诏进长安供奉翰林,这既是他一生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当时震惊朝野的一件大事,实现了他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报效国家的夙愿。
他初到宫中,备受玄宗皇帝的恩宠。
但由于当时玄宗皇帝已沉迷酒色,朝廷的大权,落入李林甫、杨国忠等一班奸相佞臣手中,他们召降纳叛,结营私,弄得朝廷政治日趋。
而作为皇帝近臣的李白,又骨鎛忠直,实难与他们为伍,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被朝廷以“赐金放还”的美名,排挤出宫廷。
“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
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顿觉理想幻灭,前途渺茫。
他出宫后,连家也未回,在他的从祖李彦允的陪同下,去了济南,在老子庙请天师高如贵,为他举行了入道仪式,此他成了名符其实的道。
返家济宁后,任城主簿卢潜,为他设宴,以示安慰。
他“临觞不能饮”、“钟鼓不为乐”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这次的入京出朝,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发现了所谓的大唐盛世,竟有如此多的妖魔鬼怪。
自此以后,一大批富有政治气息和社会内容的诗歌相继问世了。
如世人熟知的 《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传世佳作,都是在济宁的作品。
李白诗歌和人格升华的进程中,任城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城市,也见证了李白诗仙传奇一生的起起伏伏。
李白与杜甫在济宁的交游,使他二人的友谊达到了顶峰。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他们一起去鲁城北郭寻访隐士范十(范侍御)。
范十用山梨、酸枣与之下酒,他们“近作十日欢,悠悠沧海情”。
他们在任城,与许主簿共同在南池(王母阁)泛舟,并铺着蒲草在南池露宿。
天宝五年秋后,他们在兖州东关的尧祠和石门上,两次宴饮话别。
此后,李白南游江东,杜甫西游长安,二人再无相见之日。
李杜交游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讨论文学创作的方法。
这不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如何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夜幕下太白楼 唐咸通辛巳岁正月壬午,吴兴沈光过任城题。
夫触强者靦缅而不发,乘险者帖苶而不进,溃毒者隐忍而不能就其针砭,搏猛者迟疑而不能尽其胆勇。
而复视其强者弱之,险者夷之,毒者甘之,猛者柔之,信乎酒之作于人也如是。
翰林李公太白,聪明才韵,今为天下倡首。
业术匡救,天必付之矣。
致其君如古帝王,进其臣如古药石。
挥直刃以血气邪者,推义毂以辇其正者,岂凭酒而作也?凭酒而作者,强非真勇。
太白既以峭訐矫时之状,不得大用,流斥齐、鲁,眼明耳聪,恐贻颠踣,故狎弄杯觞,沉溺曲糵,耳一雅,目混黑白。
或酒醒健视听锐发,振笔著纸,乃以聪明移于月露风云,使之涓洁飞动;移于草木禽鱼,使之妍茂轩腾;移于边情闺思,使之壮气激人,离情溢目;移于幽岩邃谷,使之辽历物外,爽人精魄;移于车马弓矢,悲愤酣歌,使之驰骋决发,如睨幽并。
而失意放怀,尽见穷通焉。
呜呼!太白触文之强,乘文之险,溃文之毒,搏文之猛,而作狎弄杯觞,沉溺曲糵,是真塞其聪,翳其明。
醒则移于赋咏,宜乎醉而生,醉而死。
予徐思之,使太白疏其聪,决其明,移于行事,强犯时忌,其不得醉而死也。
当时骨鲠忠赤,递有其人,收其逸才,萃于太白。
于齐、鲁,结构凌云者无限,独斯楼也,广不逾数席,瓦缺椽蠹,虽樵儿牧竖,过亦指之曰:李白尝醉于此矣。
太白楼太白楼因为李白而成为济宁名垂青史的历史文化名楼,它有着时代的烙印,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李白和李白思想的解读,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符号,它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在传承,并以实物为载体得以延续。
太白楼独有的文化内涵,使这座充满诗歌气息和文化韵味的城市,增添了更多的人文情怀和唐风遗韵。
李白自幼酷爱剑术,据传当时的击剑名人裴昊居住在济宁,李白早有崇慕之心,所以专程来拜访。
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一诗中就说:“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李白为了可以和当时的击剑名人裴昊居学习剑术,所以来到了济宁。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当初李白被赐金还乡,尽管里边政治上失意,但是李白还是希望可,以有朝一日可以一展抱负。
济宁虽然远离京城但是交通便利,尽管此时李白不再是一位‘政客’,但他还是希望自己是政治场上的一个‘听客’、‘看客’。
当初李白曾经自称是‘任城人’,看来李白是将任城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了。
时清朝,乾隆皇帝对太白楼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公元1765年,年过半百的乾隆皇帝终于在官员们的簇拥下登上了太白楼,完成了自己多年的愿望,并且,乾隆皇帝在太白楼上挥笔写下了一首名为《登太白楼作》的诗。
时今日,这座代表着李白人生中某个阶段的‘太白楼’,还是会留给人无尽的想象和感慨,如今的太白楼经过多次修缮,已于最初时的模样大不相同,但是李白在这里留下的足迹却成为了永恒! 附 李白在济宁另27首诗:兖州区:1.《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2.《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3.《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眘笽》;4.《戏赠杜甫》;5.《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6.《鲁郡东石门别杜二甫》;7.《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8.《鲁郡叶和尚赞》;9.《鲁郡崇明寺陀罗尼幢赞并序》曲阜:1.《大庭库》;2.《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3.《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4.《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邹城:1.《琴赞》金乡:1.《赠范金乡二首》(含2首诗);2.《送友人》;3.《送金乡韦八之西京》;4.《金乡薛少府厅画鹤赞》汶上:1.《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2.《鲁中都东楼醉起作》;3.《早秋赠裴十七仲堪》;4.《别中都明府兄》;5.《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谢谢你的欣赏
这20多年,太白兄住在东鲁,访友揽胜,几乎走遍了山东的名山大川、古祠胜迹,写下了很多名传千古的诗文。
李白在济宁遗诗统计共53首。
主选在任城26首!1.《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2.《古风其十》;3.《鲁东门泛舟二首》 (含2首诗);4.《送梁四归东平》;5.《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6.《鲁东门观刈蒲》;7.《雪谗诗赠友人》;8.《咏邻女东窗海石榴》;9.《别鲁烦》;10.《古意 南陵别儿童入京》;11.《赠任城卢主簿潜》;12.《行路难三首》(含3首诗);13.《东鲁见狄博通》;14.《梦游天姥吟留别》;15.《将进酒》;16.《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17.《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18.《寄王屋山人孟大融》;19.《朝鲁儒》;20.《送薛九被谗去鲁》;21.《古风其二十》;22.《赠从弟冽》;23.《任城县令厅壁记》;24.《梁甫吟》;25.《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26.《送范山人归太山》 太白湖 他的父亲为任城(古济宁州)县尉,他的六叔父为任城县令,他的兄长为中都 (今汶上)县令,他的儿子伯禽 (玻黎)在济宁出生,夫人在济宁病逝、女儿在济宁,另外,他还有一个从祖 (祖父的堂兄弟)在济南当太守,一个堂弟李凝在单县当主簿 (相当于县府办公室主任)。
他对济宁怀有深刻的感情,济宁称之为李白的第二故乡当之无愧,那么李白在济宁的这23年中发生过哪些在中国文学史传千古的佳话呢、让我们娓娓道来。
竹溪六逸”。
李白把家搬到济宁之后,与当时的孔巢父、韩淮、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五人去徂徕山竹溪隐居,他们“斧水卧泉,对月咏怀,”颇为世人关注。
时称“竹溪六逸”,与晋代阮籍、阮咸等的“竹林七贤”相提并论,一时传为佳话。
太白楼中路 太白楼 奉诏长安 供奉翰林。
天宝元年,李白由任城奉诏进长安供奉翰林,这既是他一生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当时震惊朝野的一件大事,实现了他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报效国家的夙愿。
他初到宫中,备受玄宗皇帝的恩宠。
但由于当时玄宗皇帝已沉迷酒色,朝廷的大权,落入李林甫、杨国忠等一班奸相佞臣手中,他们召降纳叛,结营私,弄得朝廷政治日趋。
而作为皇帝近臣的李白,又骨鎛忠直,实难与他们为伍,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被朝廷以“赐金放还”的美名,排挤出宫廷。
“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
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顿觉理想幻灭,前途渺茫。
他出宫后,连家也未回,在他的从祖李彦允的陪同下,去了济南,在老子庙请天师高如贵,为他举行了入道仪式,此他成了名符其实的道。
返家济宁后,任城主簿卢潜,为他设宴,以示安慰。
他“临觞不能饮”、“钟鼓不为乐”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这次的入京出朝,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发现了所谓的大唐盛世,竟有如此多的妖魔鬼怪。
自此以后,一大批富有政治气息和社会内容的诗歌相继问世了。
如世人熟知的 《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传世佳作,都是在济宁的作品。
李白诗歌和人格升华的进程中,任城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城市,也见证了李白诗仙传奇一生的起起伏伏。
李白与杜甫在济宁的交游,使他二人的友谊达到了顶峰。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他们一起去鲁城北郭寻访隐士范十(范侍御)。
范十用山梨、酸枣与之下酒,他们“近作十日欢,悠悠沧海情”。
他们在任城,与许主簿共同在南池(王母阁)泛舟,并铺着蒲草在南池露宿。
天宝五年秋后,他们在兖州东关的尧祠和石门上,两次宴饮话别。
此后,李白南游江东,杜甫西游长安,二人再无相见之日。
李杜交游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讨论文学创作的方法。
这不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如何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夜幕下太白楼 唐咸通辛巳岁正月壬午,吴兴沈光过任城题。
夫触强者靦缅而不发,乘险者帖苶而不进,溃毒者隐忍而不能就其针砭,搏猛者迟疑而不能尽其胆勇。
而复视其强者弱之,险者夷之,毒者甘之,猛者柔之,信乎酒之作于人也如是。
翰林李公太白,聪明才韵,今为天下倡首。
业术匡救,天必付之矣。
致其君如古帝王,进其臣如古药石。
挥直刃以血气邪者,推义毂以辇其正者,岂凭酒而作也?凭酒而作者,强非真勇。
太白既以峭訐矫时之状,不得大用,流斥齐、鲁,眼明耳聪,恐贻颠踣,故狎弄杯觞,沉溺曲糵,耳一雅,目混黑白。
或酒醒健视听锐发,振笔著纸,乃以聪明移于月露风云,使之涓洁飞动;移于草木禽鱼,使之妍茂轩腾;移于边情闺思,使之壮气激人,离情溢目;移于幽岩邃谷,使之辽历物外,爽人精魄;移于车马弓矢,悲愤酣歌,使之驰骋决发,如睨幽并。
而失意放怀,尽见穷通焉。
呜呼!太白触文之强,乘文之险,溃文之毒,搏文之猛,而作狎弄杯觞,沉溺曲糵,是真塞其聪,翳其明。
醒则移于赋咏,宜乎醉而生,醉而死。
予徐思之,使太白疏其聪,决其明,移于行事,强犯时忌,其不得醉而死也。
当时骨鲠忠赤,递有其人,收其逸才,萃于太白。
于齐、鲁,结构凌云者无限,独斯楼也,广不逾数席,瓦缺椽蠹,虽樵儿牧竖,过亦指之曰:李白尝醉于此矣。
太白楼太白楼因为李白而成为济宁名垂青史的历史文化名楼,它有着时代的烙印,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李白和李白思想的解读,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符号,它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在传承,并以实物为载体得以延续。
太白楼独有的文化内涵,使这座充满诗歌气息和文化韵味的城市,增添了更多的人文情怀和唐风遗韵。
李白自幼酷爱剑术,据传当时的击剑名人裴昊居住在济宁,李白早有崇慕之心,所以专程来拜访。
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一诗中就说:“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李白为了可以和当时的击剑名人裴昊居学习剑术,所以来到了济宁。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当初李白被赐金还乡,尽管里边政治上失意,但是李白还是希望可,以有朝一日可以一展抱负。
济宁虽然远离京城但是交通便利,尽管此时李白不再是一位‘政客’,但他还是希望自己是政治场上的一个‘听客’、‘看客’。
当初李白曾经自称是‘任城人’,看来李白是将任城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了。
时清朝,乾隆皇帝对太白楼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公元1765年,年过半百的乾隆皇帝终于在官员们的簇拥下登上了太白楼,完成了自己多年的愿望,并且,乾隆皇帝在太白楼上挥笔写下了一首名为《登太白楼作》的诗。
时今日,这座代表着李白人生中某个阶段的‘太白楼’,还是会留给人无尽的想象和感慨,如今的太白楼经过多次修缮,已于最初时的模样大不相同,但是李白在这里留下的足迹却成为了永恒! 附 李白在济宁另27首诗:兖州区:1.《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2.《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3.《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眘笽》;4.《戏赠杜甫》;5.《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6.《鲁郡东石门别杜二甫》;7.《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8.《鲁郡叶和尚赞》;9.《鲁郡崇明寺陀罗尼幢赞并序》曲阜:1.《大庭库》;2.《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3.《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4.《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邹城:1.《琴赞》金乡:1.《赠范金乡二首》(含2首诗);2.《送友人》;3.《送金乡韦八之西京》;4.《金乡薛少府厅画鹤赞》汶上:1.《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2.《鲁中都东楼醉起作》;3.《早秋赠裴十七仲堪》;4.《别中都明府兄》;5.《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谢谢你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