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的十大表现及推拿手法
1年前 (2024-04-22)
脾虚的十大表现及推拿手法路妮儿😘 有家长朋友问:“为何我的孩子总是感冒呢?”“为何我的孩子个头一直比别的同龄孩子矮呢?”“为何我的孩子总是脸色腊黄呢?”等等,其实,我们需要向家长介绍的是:这些问题,很可能是脾虚引起的。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身体的根本,我们的整个身体,都是靠着脾胃吸收食物的营养物质,来维持运行。
所以称为“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而孩子的喂养过程中,因为家长的不恰当方式,往往使得孩子脾胃受伤,从而引起很多,那么,孩子的脾胃受伤,到底有哪些表现呢?我们给大家总结一下,脾虚的孩子,大约有这么多的表现吧: 1,脾虚的表现、不爱吃饭脾胃是消化食物的,如果脾虚,则无力运化食物,孩子就总是不想吃饭,胃口不好。
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经常积食会导致脾虚,反过来加重积食;另外,经常使用一些药物,比如抗生素等,也会导致脾胃受伤,出现脾虚的情况。
用通俗的说法来讲,就是抗生素杀灭了肠道的有益菌,导致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出现问题,现在这样的孩子特别的多。
所以,当孩子常常没有胃口,不想吃食物,一吃就肚子胀胀的时候,我们要考虑,是否脾虚了。
2、便秘或腹泻脾虚的孩子,无力运化,脾气不足,无力将津液输送到大肠,所以会导致孩子便秘,尤其是脾阴虚的孩子,便秘的情况特别多,因为毒素蓄积体内,无力排出,反复被吸收,所以这样的孩子往往身体问题很多。
而脾虚,同样也会引起孩子腹泻,这是因为脾虚无力运化食物,所以有的孩子会出现一吃就拉的情况,而且,往往大便里会有没有被消化的食物,这是因为脾虚不能腐熟食物导致的,古人管这叫“完谷不化”,这样的孩子,吸收功能一定不好,所以会有营养障碍的情况。
3、体质差,容易感冒中医认为,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也就是说,只有脾胃功能正常了,能够吸收营养物质,才能保证肺的抗邪能力。
所以,经常有家长问我:“我的孩子怎么总是感冒呀?”对此我会一再反复地回答:“大家一定要多学中医知识啊,这样的孩子,需要调补脾土,令正气充足,才能不再经常感冒啊。
”这个道理,估计我还会一直讲下去的,希望家长朋友千万要有一个长远的目光,不要仅仅希望索取一个感冒的方子,而是要解决根本问题。
4、个子比同龄人瘦小对于孩子来讲,因为营养不足,会导致孩子个子比同龄的孩子矮。
我见到过很多这样的孩子,有的孩子比全班其他最矮的同学还要矮一头,这样的孩子往往因为营养不足而导致,家长似乎也知道这个问题,于是就拼给孩子做各种美食,给孩子多吃。
这就是不懂中医道理的缘故,孩子的脾胃已经虚弱了,无力运化食物,越多吃,越无力运化,结果是堆积在一起,导致积食,然后更加脾虚。
所以,此时应该先调补脾胃,令脾胃强壮,然后再吃食物,才能吸收其中的营养啊。
5、体内湿气大,痰湿重中医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如果孩子脾虚,吃进去的营养无力吸收,废物无力排出,则非常容易堆积在体内,形成痰湿,所以,这样的孩子会形成虚胖的状态,看着很胖,但是一运动就喘,浑身是汗,这样的孩子,生长和发育也会出现问题的。
而且,湿气重的孩子,容易出现湿疹等各种皮肤问题,这也是困扰家长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从根本上看,与脾虚关系密切。
6、咳嗽缠绵不愈当脾胃虚弱了,脾土不足,则肺金自然也会出问题,这样,肺脏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
这样的孩子,往往寒风一吹,就开始咳嗽,而更容易患感冒,感冒好了,咳嗽却往往缠绵不愈,有的孩子甚能咳嗽两三个月,这个时候,家长往往特别着急,就用各种所谓的“止咳”药物,拼给孩子服用,可是,我们要知道,脾虚是根本啊,所以,此时应该调补脾胃,增加肺气,这叫“培土生金”,只有这样的,才能真正让孩子的身体恢复。
7、脾气大,性格容易改变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主疏泄,与情绪相关,肝木出了问题,会影响脾土,反过来,当脾土虚弱,则肝木也容易出问题,这叫“土虚则木摇”。
现在,我们看到因为脾虚导致的情绪疏泄方面的问题非常多,甚很多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在调理脾胃后,病情都获得很大的改善。
8、稍一运动就出汗,夜里盗汗中医认为,气具有固摄作用,可以固摄津液,脾气虚,肺气也虚,气虚无力固摄津液,则稍微一动,就会出汗,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剖腹产出生的,在出生的时候,没有经过产道口的挤压,肺部就缺了一个重要的锻炼的一环,所以剖腹产的孩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稍微一运动就出汗,这就是肺气不足的表现,此时需要调补脾肺,增加正气。
另外,脾阴不足的孩子,容易夜里睡觉的时候也出汗,这叫盗汗。
9、爱流口水、睡觉露睛中医讲“脾在液为涎”,孩子脾虚的时候就容易“垂涎三尺”,经常流口水。
尤其是睡觉的时候,容易流口水。
同时,如果孩子在睡觉的时候,总是眼睛闭不严,半睁着眼睛,这也是脾虚的表现,中医儿科的奠基人,宋代名医钱乙说这叫“睡露睛”,主要是脾对应眼睑的缘故。
10、面黄肌瘦,四肢无力中医认为脾主肉,主四肢,因此,脾虚的孩子,会四肢瘦弱,无力。
同时,脾之色为黄,如果脾虚,则土色会泛于体表,所以脾虚严重的孩子,脸色萎黄,没有光泽,我们亚洲人是皮肤,但是是淡淡的红黄隐隐,不应该是枯萎的,所以家长一旦见到这样的孩子,就要考虑是否补脾了。
【脾胃伤,则百病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抵抗力好不好,就看脾。
消化不好,爱积食,脸色黄,流口水,盗汗,胆小,地图舌, 肉松软,睡着出汗,痰咳,胆小粘人爱哭,抵抗力差爱生病,不吃饭挑食,经常腹泻,(湿疹),微量元素缺乏,趴睡,贫血营养不良,头发黄稀疏,睡觉眼睛闭不实,睡觉浑身哪哪都说痒,这些都是脾虚表现,家长如果发现有此类症状应及时调理! 最容易引发脾虚的七个主要时段! 1.刚出生时期刚出生时,一些宝宝会带有胎毒,此时若没及时处理,就很容易脾虚,影响生长发育。
2.出生后三个月左右孩子不断成长,食量也会逐渐增加,一些家长往往会在此时按照自己的想法过量喂养,这就很容易给孩子造成积食,导致脾虚。
3.添加辅食初期此时孩子与外界接触较多,而且在添加辅食以后,孩子的食量会增多,稍不注意就会积食、脾虚。
4.一岁以后一周岁以后的孩子基本具备了自主选择食物的能力,面对众多的食物,孩子往往会有食欲旺盛的表现。
结果孩子不知轻重,很容易吃出积食,把胃吃坏了。
5.反复积食当孩子积食会引发脾胃虚弱。
脾虚会使脾胃功能下降,无常消化、吸收,从而导致积食,所以它们之间是互为因果的。
6.病愈之后孩子生病时,多数医生会选择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及苦味中药。
但用量不当或时间过长,都会导致脾虚,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病愈初期会给孩子进补,这样的做法也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脾胃健康。
7.入学之后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竞争大。
孩子的压力大会肝气不舒,肝气不舒会化火。
肝属木,木生火,这样的孩子多数气机郁滞,易阴虚、积食,脾胃很容易出现问题。
再教给大家一些简单的孩子脾胃虚弱的小儿推拿手法,(具体手法需看孩子不同情况酌情加减) 小儿脾胃虚弱的推拿手法1、补脾经 300次位置:位于拇指桡侧指尖到指根从一直线; 2、揉板门 150次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手法:以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做揉法,称揉板门。
3、运内八卦 200次位置: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中指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个圆,八卦穴就在这个圆上。
称为运内八卦。
手法:使用油等介质,用大拇指或食、中指指尖轻轻的由乾卦起,以顺时针的方向推运兑卦止,周而复始画圈,手法力度一定要轻。
作用:理气宽胸,顺气化痰,消宿食,降胃逆,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4、顺时针摩腹 3分钟位置:腹部手法:用右手中间三指顺时针按揉该穴3分钟;作用: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摩腹法可以通过健脾助运,达到培补元气的作用。
5、按揉足三里 300次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指处。
手法:用拇指指端顺时针着力按揉50次,两条腿都要按! 推拿要领1、推拿一次,推拿建议做小孩左手,推拿力度轻柔,可用淀粉当介质。
2、小孩年龄不同,组方中各穴位相同时间下的推拿次数会不一样。
3、每天早晚坚持揉5分钟,长期坚持必能改变小孩脾胃状况。
有些家长会问怎么判断我家宝宝是否脾虚呢,我简单总结20条1、孩子是否没有长牙,却爱流口水;2、孩子是否睡觉时眼睛是半睁开的,无法闭;3、孩子是否脸色偏黄,比较没有光泽;4、孩子是否有明显的眼袋;5、孩子是否嘴唇周围一圈,有淡淡的青色;6、孩子是否不爱吃饭,;7、孩子是否稍微一吃点东西就饱了,就胀了;8、孩子是否很爱吃东西,容易饿,但是不长肉;9、孩子是否肌肉比较松弛,不结实;10、孩子是否大便不成形或者前硬后软;11、孩子是否舌苔中间部分经常厚腻;12、孩子是否有剥落苔、地图舌;13、孩子是否嘴唇的颜色偏白、或偏暗红色;14、孩子是否过敏体质、鼻炎、腺样体肥;15、孩子是否有口气;16、孩子是否睡觉翻滚,撅着睡;17、孩子是否便秘;18、孩子是否消化不良;19、孩子是否手心较热;20、孩子是否容易感冒。
宝宝脾虚除了推拿,再就是可以贴敷谷大公厌食贴,对于孩子脾胃虚弱,大便干结,积食,偏食,厌食,效果 谷大公儿童厌食贴【适应征】慢性脾胃不和,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大便干结等调理,甚严重的偏食厌食【穴位选择】阙穴【使用方法】每次一贴,贴敷8小时,间隔12小时,建议按疗程使用!四盒一个大疗程。
【适用范围】适0~12周岁的儿童。
❤如果当父母的不怕麻烦的话,还可以给孩子熬粥喝。
由于出现地图舌的患儿病根儿还是在脾胃上,因此家长可以多让孩子吃一些补脾的食物,这里首推山药,因为山药可以补脾,而且还是平补,不致于让小儿吃过之后出现上火、食积等不适。
山药粥做法很简单,把山药和大米一同熬粥就可以了,不用拘于比例。
欢迎加微信了解更多育儿养生知识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身体的根本,我们的整个身体,都是靠着脾胃吸收食物的营养物质,来维持运行。
所以称为“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而孩子的喂养过程中,因为家长的不恰当方式,往往使得孩子脾胃受伤,从而引起很多,那么,孩子的脾胃受伤,到底有哪些表现呢?我们给大家总结一下,脾虚的孩子,大约有这么多的表现吧: 1,脾虚的表现、不爱吃饭脾胃是消化食物的,如果脾虚,则无力运化食物,孩子就总是不想吃饭,胃口不好。
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经常积食会导致脾虚,反过来加重积食;另外,经常使用一些药物,比如抗生素等,也会导致脾胃受伤,出现脾虚的情况。
用通俗的说法来讲,就是抗生素杀灭了肠道的有益菌,导致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出现问题,现在这样的孩子特别的多。
所以,当孩子常常没有胃口,不想吃食物,一吃就肚子胀胀的时候,我们要考虑,是否脾虚了。
2、便秘或腹泻脾虚的孩子,无力运化,脾气不足,无力将津液输送到大肠,所以会导致孩子便秘,尤其是脾阴虚的孩子,便秘的情况特别多,因为毒素蓄积体内,无力排出,反复被吸收,所以这样的孩子往往身体问题很多。
而脾虚,同样也会引起孩子腹泻,这是因为脾虚无力运化食物,所以有的孩子会出现一吃就拉的情况,而且,往往大便里会有没有被消化的食物,这是因为脾虚不能腐熟食物导致的,古人管这叫“完谷不化”,这样的孩子,吸收功能一定不好,所以会有营养障碍的情况。
3、体质差,容易感冒中医认为,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也就是说,只有脾胃功能正常了,能够吸收营养物质,才能保证肺的抗邪能力。
所以,经常有家长问我:“我的孩子怎么总是感冒呀?”对此我会一再反复地回答:“大家一定要多学中医知识啊,这样的孩子,需要调补脾土,令正气充足,才能不再经常感冒啊。
”这个道理,估计我还会一直讲下去的,希望家长朋友千万要有一个长远的目光,不要仅仅希望索取一个感冒的方子,而是要解决根本问题。
4、个子比同龄人瘦小对于孩子来讲,因为营养不足,会导致孩子个子比同龄的孩子矮。
我见到过很多这样的孩子,有的孩子比全班其他最矮的同学还要矮一头,这样的孩子往往因为营养不足而导致,家长似乎也知道这个问题,于是就拼给孩子做各种美食,给孩子多吃。
这就是不懂中医道理的缘故,孩子的脾胃已经虚弱了,无力运化食物,越多吃,越无力运化,结果是堆积在一起,导致积食,然后更加脾虚。
所以,此时应该先调补脾胃,令脾胃强壮,然后再吃食物,才能吸收其中的营养啊。
5、体内湿气大,痰湿重中医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如果孩子脾虚,吃进去的营养无力吸收,废物无力排出,则非常容易堆积在体内,形成痰湿,所以,这样的孩子会形成虚胖的状态,看着很胖,但是一运动就喘,浑身是汗,这样的孩子,生长和发育也会出现问题的。
而且,湿气重的孩子,容易出现湿疹等各种皮肤问题,这也是困扰家长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从根本上看,与脾虚关系密切。
6、咳嗽缠绵不愈当脾胃虚弱了,脾土不足,则肺金自然也会出问题,这样,肺脏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
这样的孩子,往往寒风一吹,就开始咳嗽,而更容易患感冒,感冒好了,咳嗽却往往缠绵不愈,有的孩子甚能咳嗽两三个月,这个时候,家长往往特别着急,就用各种所谓的“止咳”药物,拼给孩子服用,可是,我们要知道,脾虚是根本啊,所以,此时应该调补脾胃,增加肺气,这叫“培土生金”,只有这样的,才能真正让孩子的身体恢复。
7、脾气大,性格容易改变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主疏泄,与情绪相关,肝木出了问题,会影响脾土,反过来,当脾土虚弱,则肝木也容易出问题,这叫“土虚则木摇”。
现在,我们看到因为脾虚导致的情绪疏泄方面的问题非常多,甚很多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在调理脾胃后,病情都获得很大的改善。
8、稍一运动就出汗,夜里盗汗中医认为,气具有固摄作用,可以固摄津液,脾气虚,肺气也虚,气虚无力固摄津液,则稍微一动,就会出汗,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剖腹产出生的,在出生的时候,没有经过产道口的挤压,肺部就缺了一个重要的锻炼的一环,所以剖腹产的孩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稍微一运动就出汗,这就是肺气不足的表现,此时需要调补脾肺,增加正气。
另外,脾阴不足的孩子,容易夜里睡觉的时候也出汗,这叫盗汗。
9、爱流口水、睡觉露睛中医讲“脾在液为涎”,孩子脾虚的时候就容易“垂涎三尺”,经常流口水。
尤其是睡觉的时候,容易流口水。
同时,如果孩子在睡觉的时候,总是眼睛闭不严,半睁着眼睛,这也是脾虚的表现,中医儿科的奠基人,宋代名医钱乙说这叫“睡露睛”,主要是脾对应眼睑的缘故。
10、面黄肌瘦,四肢无力中医认为脾主肉,主四肢,因此,脾虚的孩子,会四肢瘦弱,无力。
同时,脾之色为黄,如果脾虚,则土色会泛于体表,所以脾虚严重的孩子,脸色萎黄,没有光泽,我们亚洲人是皮肤,但是是淡淡的红黄隐隐,不应该是枯萎的,所以家长一旦见到这样的孩子,就要考虑是否补脾了。
【脾胃伤,则百病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抵抗力好不好,就看脾。
消化不好,爱积食,脸色黄,流口水,盗汗,胆小,地图舌, 肉松软,睡着出汗,痰咳,胆小粘人爱哭,抵抗力差爱生病,不吃饭挑食,经常腹泻,(湿疹),微量元素缺乏,趴睡,贫血营养不良,头发黄稀疏,睡觉眼睛闭不实,睡觉浑身哪哪都说痒,这些都是脾虚表现,家长如果发现有此类症状应及时调理! 最容易引发脾虚的七个主要时段! 1.刚出生时期刚出生时,一些宝宝会带有胎毒,此时若没及时处理,就很容易脾虚,影响生长发育。
2.出生后三个月左右孩子不断成长,食量也会逐渐增加,一些家长往往会在此时按照自己的想法过量喂养,这就很容易给孩子造成积食,导致脾虚。
3.添加辅食初期此时孩子与外界接触较多,而且在添加辅食以后,孩子的食量会增多,稍不注意就会积食、脾虚。
4.一岁以后一周岁以后的孩子基本具备了自主选择食物的能力,面对众多的食物,孩子往往会有食欲旺盛的表现。
结果孩子不知轻重,很容易吃出积食,把胃吃坏了。
5.反复积食当孩子积食会引发脾胃虚弱。
脾虚会使脾胃功能下降,无常消化、吸收,从而导致积食,所以它们之间是互为因果的。
6.病愈之后孩子生病时,多数医生会选择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及苦味中药。
但用量不当或时间过长,都会导致脾虚,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病愈初期会给孩子进补,这样的做法也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脾胃健康。
7.入学之后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竞争大。
孩子的压力大会肝气不舒,肝气不舒会化火。
肝属木,木生火,这样的孩子多数气机郁滞,易阴虚、积食,脾胃很容易出现问题。
再教给大家一些简单的孩子脾胃虚弱的小儿推拿手法,(具体手法需看孩子不同情况酌情加减) 小儿脾胃虚弱的推拿手法1、补脾经 300次位置:位于拇指桡侧指尖到指根从一直线; 2、揉板门 150次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手法:以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做揉法,称揉板门。
3、运内八卦 200次位置: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中指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个圆,八卦穴就在这个圆上。
称为运内八卦。
手法:使用油等介质,用大拇指或食、中指指尖轻轻的由乾卦起,以顺时针的方向推运兑卦止,周而复始画圈,手法力度一定要轻。
作用:理气宽胸,顺气化痰,消宿食,降胃逆,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4、顺时针摩腹 3分钟位置:腹部手法:用右手中间三指顺时针按揉该穴3分钟;作用: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摩腹法可以通过健脾助运,达到培补元气的作用。
5、按揉足三里 300次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指处。
手法:用拇指指端顺时针着力按揉50次,两条腿都要按! 推拿要领1、推拿一次,推拿建议做小孩左手,推拿力度轻柔,可用淀粉当介质。
2、小孩年龄不同,组方中各穴位相同时间下的推拿次数会不一样。
3、每天早晚坚持揉5分钟,长期坚持必能改变小孩脾胃状况。
有些家长会问怎么判断我家宝宝是否脾虚呢,我简单总结20条1、孩子是否没有长牙,却爱流口水;2、孩子是否睡觉时眼睛是半睁开的,无法闭;3、孩子是否脸色偏黄,比较没有光泽;4、孩子是否有明显的眼袋;5、孩子是否嘴唇周围一圈,有淡淡的青色;6、孩子是否不爱吃饭,;7、孩子是否稍微一吃点东西就饱了,就胀了;8、孩子是否很爱吃东西,容易饿,但是不长肉;9、孩子是否肌肉比较松弛,不结实;10、孩子是否大便不成形或者前硬后软;11、孩子是否舌苔中间部分经常厚腻;12、孩子是否有剥落苔、地图舌;13、孩子是否嘴唇的颜色偏白、或偏暗红色;14、孩子是否过敏体质、鼻炎、腺样体肥;15、孩子是否有口气;16、孩子是否睡觉翻滚,撅着睡;17、孩子是否便秘;18、孩子是否消化不良;19、孩子是否手心较热;20、孩子是否容易感冒。
宝宝脾虚除了推拿,再就是可以贴敷谷大公厌食贴,对于孩子脾胃虚弱,大便干结,积食,偏食,厌食,效果 谷大公儿童厌食贴【适应征】慢性脾胃不和,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大便干结等调理,甚严重的偏食厌食【穴位选择】阙穴【使用方法】每次一贴,贴敷8小时,间隔12小时,建议按疗程使用!四盒一个大疗程。
【适用范围】适0~12周岁的儿童。
❤如果当父母的不怕麻烦的话,还可以给孩子熬粥喝。
由于出现地图舌的患儿病根儿还是在脾胃上,因此家长可以多让孩子吃一些补脾的食物,这里首推山药,因为山药可以补脾,而且还是平补,不致于让小儿吃过之后出现上火、食积等不适。
山药粥做法很简单,把山药和大米一同熬粥就可以了,不用拘于比例。
欢迎加微信了解更多育儿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