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一中85届校友吴明红二度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年前 (2024-04-22)
浦城一中85届校友吴明红二度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ivor 上海大学教授吴明红领衔的“石墨烯微结构调控及其表界面效应研究”项目荣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该项目聚焦于石墨烯材料的前沿基础研究及应用研发,在石墨烯微结构调控与表界面效应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其中首创了制备石墨烯量子点的化学裁剪法和分子融法,并被同行广泛采用。
相关研究成果在环境治理、新能源存储、生物医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吴明红生于1968年3月,1985浦城一中高中毕业,现任上海大学委常委、副校长。
2006年,她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9年1月8日,吴明红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领奖 2012年6月13日,吴明红在北京隆重举行的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励大会上领奖 2012年6月13日,吴明红(左二)在北京隆重举行的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励大会上领奖(左一教育部部长周济,右二国务委员刘延东,右一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 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强大推动力,而科技的进步,得益于像吴明红这样一批值得尊敬的科学家。
祝贺我校85届校友吴明红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级殊荣! Nature:上海大学吴明红团队在石墨烯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国内资讯(来自网络) 吴明红教授简介 吴明红,女,汉族,1968年3月出生福建浦城,中共员,1989年本科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现上海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1992年获上海科技大学化学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无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4月参加工作。
现任上海大学委常委、副校长。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环境工程学科带头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2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
担任国家自然基金委专家评审组成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特邀常务理事、中国核学会核技术应用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协会副会长等职。
工作经历1992.04—1994.05 上海科技大学教师;1994-05—2000.11 上海大学教师;2001.09—2003.09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上海射线应用研究所所长(期间:2001.9-2001.12在上海市教委校学习 );2003.09—2004.05 上海大学研究生部主任;2004.05—2005.10 上海大学办、校办主任;2005.10—2013.06 上海大学校长助理、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委兼执行院长(期间:2011.9—2011.12 在上海市委校学习);2013.07— 上海大学委常委;2013.10— 上海大学委常委、上海大学副校长。
学习经历 吴明红少年时听科学家的故事,尤其敬佩居里夫人。
由于居里夫人研究放射化学、核物理和核化学,所以吴明红也对该专业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学阶段就读于福建省浦城中学的吴明红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可是运之和她开了个玩笑:在1985年高考填报志愿时,班主任错将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现为上海大学)理解成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上海分校,于是一心想报考中国科大的吴明红来到了上海科技大学。
当时的上海科大并未在知名大学之列,学科建设刚起步。
这巨大的反差,令吴明红情绪低落,一度有退学重考的念头。
在这关键时候,系主任、班主任对她的关心和开导,使她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人生的诸多困难和大小关口几乎都是可以选择放弃的,如果这次选择了放弃,那么以后你的人生之路上还会有无数次放弃呢!” 吴明红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勤奋学习,成为全系成绩最好的学生,总是拿最高的奖学金。
吴明红教授1985年6月毕业于福建省浦城县中学(2排左4) 科研成果 吴明红教授作为上海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辐射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以及上海市重点学科“环境污染与健康”学科带头人,一直从事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应用以及新材料制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在内的15项国家及上海市重大项目研究工作,在辐射技术有效处理难降解污染物作用机理及应用、污染物检测分析、辐射场数值模拟应用以及辐射制备多功能智能材料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并先后获国家光华工程科技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多项,多项专利得到推广应用,建立了两个产学研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Nature、Nature Chemistry、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ical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SCI他引10000多次,H因子42。
其中部分论文被 Nature 亚太地区网站列为Featured highlight或被选为封面文章。
国家科学技术奖五大奖种评奖制度简介 2018年是我国《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进入正式实施阶段的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积极推进落实了提名制、定标定额评审等改革措施和创新举措。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五大奖种全面开放专家学者提名,同时取消了单位提名的名额限制,对提名者资格条件、提名程序、责任监督以及信用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进行了规定。
提名者承担、答辩、异议答复等责任,并对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从2018开始,由专家学者、组织机构、相关部门提名个人和项目参与评选。
从制到提名制的转变,不仅是与接轨的表现,也进一步理顺了报奖的利益机制,有效避免了申报者过度包装、炒作自己的科研成果。
此举有利于营造良好学术氛围,鼓励大家潜心做出同行认可的优秀成果。
2018年提名参与提名的专家学者共计367人。
此外,今年开始实行一、二等奖独立评审、投票机制。
提名一等奖的项目评审落选后不再降格评为二等奖;但提名二等奖的项目,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为一等奖。
从评审结果来看,2018年提名一等奖的98个项目中,有73项未通过一等奖评审,不再参评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从2018年度开始,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由500万元人调整为800万元人,全部属获奖人个人所得,同步上调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标准,特等奖奖金标准由100万元项调整为150万元项,一等奖奖金标准由20万元项调整为30万元项,二等奖奖金标准由10万元项调整为15万元项。
这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国家科学技术奖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激励作用,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图片:吴明华 黄卫东 编辑:何孙赋审核:王礼圣 蓝天在召唤,我要展翅飞一一浦城一中举行2013届毕业生王大水飞行员授牌仪式暨空军招飞宣介会 中国著名作家沈世豪教授回母校为师生开设国学讲座视频 浦城一中93届校友资助2018届贫困生仪式
该项目聚焦于石墨烯材料的前沿基础研究及应用研发,在石墨烯微结构调控与表界面效应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其中首创了制备石墨烯量子点的化学裁剪法和分子融法,并被同行广泛采用。
相关研究成果在环境治理、新能源存储、生物医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吴明红生于1968年3月,1985浦城一中高中毕业,现任上海大学委常委、副校长。
2006年,她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9年1月8日,吴明红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领奖 2012年6月13日,吴明红在北京隆重举行的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励大会上领奖 2012年6月13日,吴明红(左二)在北京隆重举行的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励大会上领奖(左一教育部部长周济,右二国务委员刘延东,右一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 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强大推动力,而科技的进步,得益于像吴明红这样一批值得尊敬的科学家。
祝贺我校85届校友吴明红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级殊荣! Nature:上海大学吴明红团队在石墨烯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国内资讯(来自网络) 吴明红教授简介 吴明红,女,汉族,1968年3月出生福建浦城,中共员,1989年本科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现上海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1992年获上海科技大学化学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无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4月参加工作。
现任上海大学委常委、副校长。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环境工程学科带头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2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
担任国家自然基金委专家评审组成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特邀常务理事、中国核学会核技术应用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协会副会长等职。
工作经历1992.04—1994.05 上海科技大学教师;1994-05—2000.11 上海大学教师;2001.09—2003.09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上海射线应用研究所所长(期间:2001.9-2001.12在上海市教委校学习 );2003.09—2004.05 上海大学研究生部主任;2004.05—2005.10 上海大学办、校办主任;2005.10—2013.06 上海大学校长助理、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委兼执行院长(期间:2011.9—2011.12 在上海市委校学习);2013.07— 上海大学委常委;2013.10— 上海大学委常委、上海大学副校长。
学习经历 吴明红少年时听科学家的故事,尤其敬佩居里夫人。
由于居里夫人研究放射化学、核物理和核化学,所以吴明红也对该专业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学阶段就读于福建省浦城中学的吴明红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可是运之和她开了个玩笑:在1985年高考填报志愿时,班主任错将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现为上海大学)理解成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上海分校,于是一心想报考中国科大的吴明红来到了上海科技大学。
当时的上海科大并未在知名大学之列,学科建设刚起步。
这巨大的反差,令吴明红情绪低落,一度有退学重考的念头。
在这关键时候,系主任、班主任对她的关心和开导,使她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人生的诸多困难和大小关口几乎都是可以选择放弃的,如果这次选择了放弃,那么以后你的人生之路上还会有无数次放弃呢!” 吴明红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勤奋学习,成为全系成绩最好的学生,总是拿最高的奖学金。
吴明红教授1985年6月毕业于福建省浦城县中学(2排左4) 科研成果 吴明红教授作为上海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辐射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以及上海市重点学科“环境污染与健康”学科带头人,一直从事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应用以及新材料制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在内的15项国家及上海市重大项目研究工作,在辐射技术有效处理难降解污染物作用机理及应用、污染物检测分析、辐射场数值模拟应用以及辐射制备多功能智能材料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并先后获国家光华工程科技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多项,多项专利得到推广应用,建立了两个产学研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Nature、Nature Chemistry、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ical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SCI他引10000多次,H因子42。
其中部分论文被 Nature 亚太地区网站列为Featured highlight或被选为封面文章。
国家科学技术奖五大奖种评奖制度简介 2018年是我国《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进入正式实施阶段的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积极推进落实了提名制、定标定额评审等改革措施和创新举措。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五大奖种全面开放专家学者提名,同时取消了单位提名的名额限制,对提名者资格条件、提名程序、责任监督以及信用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进行了规定。
提名者承担、答辩、异议答复等责任,并对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从2018开始,由专家学者、组织机构、相关部门提名个人和项目参与评选。
从制到提名制的转变,不仅是与接轨的表现,也进一步理顺了报奖的利益机制,有效避免了申报者过度包装、炒作自己的科研成果。
此举有利于营造良好学术氛围,鼓励大家潜心做出同行认可的优秀成果。
2018年提名参与提名的专家学者共计367人。
此外,今年开始实行一、二等奖独立评审、投票机制。
提名一等奖的项目评审落选后不再降格评为二等奖;但提名二等奖的项目,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为一等奖。
从评审结果来看,2018年提名一等奖的98个项目中,有73项未通过一等奖评审,不再参评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从2018年度开始,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由500万元人调整为800万元人,全部属获奖人个人所得,同步上调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标准,特等奖奖金标准由100万元项调整为150万元项,一等奖奖金标准由20万元项调整为30万元项,二等奖奖金标准由10万元项调整为15万元项。
这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国家科学技术奖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激励作用,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图片:吴明华 黄卫东 编辑:何孙赋审核:王礼圣 蓝天在召唤,我要展翅飞一一浦城一中举行2013届毕业生王大水飞行员授牌仪式暨空军招飞宣介会 中国著名作家沈世豪教授回母校为师生开设国学讲座视频 浦城一中93届校友资助2018届贫困生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