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雨夜》

1年前 (2024-04-22)
闻一多——《雨夜》随缘 几朵浮云,仗着雷雨底势力,把底星月都扫尽了。
一阵狂风还喊来要捉那软弱的树枝,树枝拚地扭来扭去,但是无法躲避风底爪子。
凶狠的风声,悲酸的雨声──我一边听着,一边想着;假使梦这时要来找我,我定要永远拉着他,不放他走;还剜出我的心来送他作贽礼,他要收我做个莫逆的朋友。
风声还在树里着,泪痕满面的曙天白得可怕,我的梦依然没有做成。
哦!原来真的已被我厌恶了,假的就没他自身的尊严吗? 诗人要回避的是什么呢?是“雨夜”,更确切地说,是“雨夜”的残酷暴戾的景象。
你看,电闪雷鸣,乌云把美丽的星月一扫而尽;狂风呼啸,拼地摧残着“那软弱的树枝”,风声如野兽般凶狠地咆哮,雨声似世界发出的悲哀的……就在这个时候,诗人产生了入睡的要求,他是想借“入睡”来减轻“雨夜”的心理负担。
而且,这还不是那种一无知觉的酣眠。
诗人不仅仅是要离弃这个世界,他还需要进入另一个新的世界,“回避”中产生了“创造”,于是,“梦”的价值就显示了出来。
诗人“要永远拉着他,不放他走”,还要剜出心“来送他作贽礼”,这都是表达他对梦的焦渴。
“梦的内容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
”可以想象,诗人梦中的世界将是美丽的、和平的,与现实的“凶狠”、“悲酸”形成鲜明的比照。
其实诗人哪里又是要回避“雨夜”呢?他不过是因“雨夜”的景象而产生了对现实人生的某些联想罢了。
在“雨夜”里,出现了两种力量悬殊的事物:风雨雷电与树枝。
风雨雷电很有“势力”,傲慢狂浪,残酷无情,而树枝却是这样的“软弱”,无依无靠,它可干的事就是“躲避”,可怜地“扭来扭去”,但终究还要无济于事,这是让人多么容易地想到了人生世界上的争斗呀。
弱小者并没有发起进攻,他仅仅盼望着能够略微自由地存在,但是运的风浪却绝不会因他的“弱小”而宽大为怀,在暴虐者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弱小者难逃运的劫数。
闻一多,这位刚刚从宁静和睦的乡村家庭步入大都市求生的青年,他显然深深体味了孤立无助的痛苦,在内心深处不时意识到自身的“弱小”,又对人生世事的凶险怀着本能的敏感,这两种体验盘据在他心灵之中。
在这样一个雨夜,自然界弱肉强食的境况出现在诗人眼前,于是他平素的人生体验就自然而然地浮现了出来。
自然与社会对应着,而诗人匍匐在电闪雷鸣的天宇之下,愈发显得羸弱、孤独,如同那吱吱摇晃着的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