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周末哪里去?大勐龙镇赶集去!
1年前 (2024-04-22)
景洪周末哪里去?大勐龙镇赶集去!郑莉 2019年11月9日,西双版纳候鸟人一行15人包车前往中缅边境的大勐龙镇一日游。
这是一条比较适中老年人的行程。
主要内容有——1,周六大勐龙集市。
这是由中老缅三国商贩组成的规模庞大的农贸集市。
两条街都热闹非凡。
主要商品为食物及生活用品;2,游黑塔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曼飞龙白塔;3,去东风农场品尝温泉煮鸡蛋、泡温泉。
早晨8点,15人包了一辆中巴车出发了。
车上人员有一半是我在巴马结识的老朋友;还有一半是在版纳认识的新老朋友。
为了活跃气氛,我和孙姐、苹果带大家唱起歌来。
不到一小时就到了大勐龙镇。
这里的集市规模还真不小!顾客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大勐龙镇的傣陶很有特点: 全称是傣族慢轮制陶工艺。
这种古老的制陶方法因为收入低,工艺繁杂已渐渐失传,越来越多的人为追求生产和利润,改变了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
因此,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技术被列为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这里生产的陶就是用纯手工柴烧,也是西双版纳地区一家保留下来的高温柴窑。
纯手工柴火烧陶,从挖泥,练泥,发酵,揉泥,拉胚,做陶,修胚,雕刻,晾干,装窑,烧制等10余道工序,5天5夜才能出窑,并且这5天里要轮流守夜不能断火,所有的过程不用机器,全凭烧窑人的经验累积。
窑内的温度达到10001400多度。
烧之前是一种颜色,出窑之后千变万化,都是不同的色系,窑变的陶很独特,上面的釉是天然落灰釉,晶莹透亮,不上色和上釉,对身体没有任何危害。
傣陶的另一大特点是全是孤品,,没有任何一个是一模一样的,这也是纯手工傣陶和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陶的区别,也是傣陶的一大亮点一个中号的陶罐要价才区区20元。
真便宜!不知道是否适做泡菜或做红酒、腌鸡蛋? 墨绿色的酱不知是什么做的? 手工铜制品。
小螃蟹。
糯米糕来一块,两块钱的。
这个鸡血藤是治啥病的?佛塔模型。
市场逛得差不多了挪步到不远处的黑塔。
还没到跟前就见“黑塔酒店”字样。
但走近酒店时只看到了金建筑的一个院落。
进到里边怎么也找不见一个黑色的建筑。
问旁边小的男士。
他说这个金的建筑就是黑塔!我们想知道所以然,他却说不出……我当即百度了一下,看到“黑塔”的照片明明就是金,跟眼前的塔一模一样! 众人带着疑惑离开了黑塔。
约两公里后到了曼飞龙白塔的院内。
院子就是一个挺深的寨子,路上的菠萝蜜挺惹人爱。
曼飞龙白塔位于寨子的尽头,机动车被挡在外面。
需步行一公里且攀登无数阶梯后才能到达平台。
岔路口正琢磨时,路边俩调皮鬼说他们知道白塔在哪儿。
过了这个小亭子就开始爬坡。
高高的,高高的…… 边走边玩不觉累! 柔力球高手一剪雪梅姐夫妇。
甜歌高手丽明大姐。
摄影师也成了别人眼里的一道风景…… 曲径通幽。
回头是…… 诚意、福气多多、石老师在攀登途中。
曼飞龙白塔为当地人民所信奉的小乘佛教塔群建筑的代表作。
不到山顶非好汉,白塔风姿俨然! 幽静的平台除了佛教建筑四周古树参天,鱼池、茅舍错落有致。
不失为一寻古探幽、颐养身心之处…… 老顽童们心情大好——“男左女右——我要跟右边这个影!” 双龙戏双珠? 东南亚大妈。
无烦无恼无忧愁佛祖在我心中坐 美女井水,醇美甘甜? 美女身傍美女井。
帅哥品味美女井。
小伙有房不愁娶! 美女有房不愁嫁!😄 收获…… 别动! 东南亚风情满满…… 典型的傣寨民居。
全体影留念。
在东风农场场部按事先约定接了两位导游后汽车向小街温泉进发! 这个温泉不大,但是由泉眼里冒出的却是滚烫的开水! 导游夫妇提着两篮子鸡蛋放到冒泡的水坑里?这是啥操作?原来是在给大家煮鸡蛋!约摸15分钟后,鸡蛋熟了,导游岑师傅将煮熟的鸡蛋放在小桌上邀请众人品尝。
嘿,真嫩!真香!众人赞不绝口。
很快,30颗鸡蛋被瓜分完了…… 这里的温泉20元一位,因当天总是间歇性停电、只有三位体验了室内温泉,多数人又没带泳衣未能泡成温泉。
回程中大家在曼飞龙水库停留片刻。
大妈不忘留下倩影。
重庆小伙苹果童鞋曼飞龙水库留影。
路过的傣家大妈笑容可掬。
……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大家意犹未尽地踏上了归途。
大勐龙集市的喧嚣似乎还耳边回荡;曼飞龙白塔旁斑驳树影犹在眼前;奇温泉水煮鸡蛋的鲜香尚在口鼻之间挥之不去……
这是一条比较适中老年人的行程。
主要内容有——1,周六大勐龙集市。
这是由中老缅三国商贩组成的规模庞大的农贸集市。
两条街都热闹非凡。
主要商品为食物及生活用品;2,游黑塔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曼飞龙白塔;3,去东风农场品尝温泉煮鸡蛋、泡温泉。
早晨8点,15人包了一辆中巴车出发了。
车上人员有一半是我在巴马结识的老朋友;还有一半是在版纳认识的新老朋友。
为了活跃气氛,我和孙姐、苹果带大家唱起歌来。
不到一小时就到了大勐龙镇。
这里的集市规模还真不小!顾客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大勐龙镇的傣陶很有特点: 全称是傣族慢轮制陶工艺。
这种古老的制陶方法因为收入低,工艺繁杂已渐渐失传,越来越多的人为追求生产和利润,改变了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
因此,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技术被列为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这里生产的陶就是用纯手工柴烧,也是西双版纳地区一家保留下来的高温柴窑。
纯手工柴火烧陶,从挖泥,练泥,发酵,揉泥,拉胚,做陶,修胚,雕刻,晾干,装窑,烧制等10余道工序,5天5夜才能出窑,并且这5天里要轮流守夜不能断火,所有的过程不用机器,全凭烧窑人的经验累积。
窑内的温度达到10001400多度。
烧之前是一种颜色,出窑之后千变万化,都是不同的色系,窑变的陶很独特,上面的釉是天然落灰釉,晶莹透亮,不上色和上釉,对身体没有任何危害。
傣陶的另一大特点是全是孤品,,没有任何一个是一模一样的,这也是纯手工傣陶和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陶的区别,也是傣陶的一大亮点一个中号的陶罐要价才区区20元。
真便宜!不知道是否适做泡菜或做红酒、腌鸡蛋? 墨绿色的酱不知是什么做的? 手工铜制品。
小螃蟹。
糯米糕来一块,两块钱的。
这个鸡血藤是治啥病的?佛塔模型。
市场逛得差不多了挪步到不远处的黑塔。
还没到跟前就见“黑塔酒店”字样。
但走近酒店时只看到了金建筑的一个院落。
进到里边怎么也找不见一个黑色的建筑。
问旁边小的男士。
他说这个金的建筑就是黑塔!我们想知道所以然,他却说不出……我当即百度了一下,看到“黑塔”的照片明明就是金,跟眼前的塔一模一样! 众人带着疑惑离开了黑塔。
约两公里后到了曼飞龙白塔的院内。
院子就是一个挺深的寨子,路上的菠萝蜜挺惹人爱。
曼飞龙白塔位于寨子的尽头,机动车被挡在外面。
需步行一公里且攀登无数阶梯后才能到达平台。
岔路口正琢磨时,路边俩调皮鬼说他们知道白塔在哪儿。
过了这个小亭子就开始爬坡。
高高的,高高的…… 边走边玩不觉累! 柔力球高手一剪雪梅姐夫妇。
甜歌高手丽明大姐。
摄影师也成了别人眼里的一道风景…… 曲径通幽。
回头是…… 诚意、福气多多、石老师在攀登途中。
曼飞龙白塔为当地人民所信奉的小乘佛教塔群建筑的代表作。
不到山顶非好汉,白塔风姿俨然! 幽静的平台除了佛教建筑四周古树参天,鱼池、茅舍错落有致。
不失为一寻古探幽、颐养身心之处…… 老顽童们心情大好——“男左女右——我要跟右边这个影!” 双龙戏双珠? 东南亚大妈。
无烦无恼无忧愁佛祖在我心中坐 美女井水,醇美甘甜? 美女身傍美女井。
帅哥品味美女井。
小伙有房不愁娶! 美女有房不愁嫁!😄 收获…… 别动! 东南亚风情满满…… 典型的傣寨民居。
全体影留念。
在东风农场场部按事先约定接了两位导游后汽车向小街温泉进发! 这个温泉不大,但是由泉眼里冒出的却是滚烫的开水! 导游夫妇提着两篮子鸡蛋放到冒泡的水坑里?这是啥操作?原来是在给大家煮鸡蛋!约摸15分钟后,鸡蛋熟了,导游岑师傅将煮熟的鸡蛋放在小桌上邀请众人品尝。
嘿,真嫩!真香!众人赞不绝口。
很快,30颗鸡蛋被瓜分完了…… 这里的温泉20元一位,因当天总是间歇性停电、只有三位体验了室内温泉,多数人又没带泳衣未能泡成温泉。
回程中大家在曼飞龙水库停留片刻。
大妈不忘留下倩影。
重庆小伙苹果童鞋曼飞龙水库留影。
路过的傣家大妈笑容可掬。
……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大家意犹未尽地踏上了归途。
大勐龙集市的喧嚣似乎还耳边回荡;曼飞龙白塔旁斑驳树影犹在眼前;奇温泉水煮鸡蛋的鲜香尚在口鼻之间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