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说明文)

1年前 (2024-04-22)
白鹭(说明文)抱朴守拙 不同文体,语言风格自是不同。
郭沫若老先生笔下的白鹭,外形上色素的配、身段的大小最适宜!于清田中捕食,于枝头栖息,于黄昏低飞,生变成一首精巧的诗,诗中流淌着作者浓浓的爱意。
如若改写说明文,这些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性该如何表达?欣赏这些同学的妙笔,定有收获! 课文原文 白鹭 洪睿 郭沫若先生曾写过这一篇散文,文章的名字就叫《白鹭》。
(添:那么美的白鹭引起我的好奇,我也查阅资料具体了解白鹭,与大家分享。
) 评:为何添加这句?上下文难以衔接,跳跃较大。
中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
白鹭种类很多,共十三种,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雪鹭等。
介绍白鹭品种。
白鹭全身皆为白色,唯独它的长喙和脚是黑色的,与它的身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它的脚趾更是与众不同,竟然是黄绿色的,真像嵌在脚上的几颗宝石。
(打比方)白鹭身体约长60-90厘米左右,腿长3060厘米,(列数字)喙大概跟腿差不多长,这样的白鹭跟高贵的白鹤一对比,就有点小而常见了,但就是这样,郭沫若先才会赞美道:“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作比较) 评:本段介绍白鹭外形,是对课文2-5小节的改写。
先介绍色,再写身段,引用郭老先生原话说明白鹭的外形最适宜。
白鹭一般是群居动物,它们一般住在岛屿、海岸、水塘和湖泊等有水地区。
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
捕食的时候,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
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捕食过往的鱼类。
(此处描摹十分生动,仿佛就在眼前。
) 评:这是对课文第6小节的改写。
白鹭通常结群搭营巢于高大的树上,甚有多达200多对的白鹭和150对的夜鹭同时在一棵大黄桷树上搭营巢。
巢距地面15米左右,有时就强占同一树上的喜鹊巢。
巢呈浅盘状,结构较简陋,由枯树枝、草茎和草叶构成,还有在芦丛中地上和灌木上搭巢的。
评:这是对课文第7小节的改写。
白鹭是卵生动物,繁殖期在每年的5-7月,每窝2-4枚卵,刚出生的白鹭有点像雏鸡,只不过它的毛是白色,也有像秃鹰一样的,脖子上连一根毛都没有,只有粉红的毛孔还在上面。
评:本段是补充其他习性特点,原文中没有。
应该是模仿了布封的《松鼠》的写法。
整体点评: 据说小洪同学为了写这篇文章花了大半天工夫,钻研精非常值得嘉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篇凝聚心血的文章条理清晰,补充了很多原文中缺少的信息。
想必大家看完后就能明白了白鹭的样子和习性特点了! 白鹭 尹浩然 一身洁白如雪的羽毛;一双乌黑的眼睛炯炯有;再加上一对强有力的翅膀,这,就是白鹭。
评:哇!短短几句迅速勾勒出白鹭的外形特点,有种绘画的感觉。
白鹭是鸟类的一种,它们体大羽长,身长大约九十厘米,夏天成鸟的羽毛全是乳白色;嘴巴黑色;头上有短小的羽冠;肩与肩之间长着成丛的长蓑衣,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十多厘米。
评:具体写白鹭的外形。
与上一段语言风格不同,语言平实。
它们经常栖息于海滨、水田、湖泊、红树林及其它湿地。
繁殖期为每年的五月七月,(此句宜调本段倒数第二句前,写完繁殖期再写卵,衔接更理。
)营巢于近海岸的岛屿和海岸悬岩处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树杈之间。
它们喜欢成群在一起营巢,它们巢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要以枯草茎和草叶构成浅碟形状的,每个巢之间的距离仅为十四七十六厘米。
巢筑于矮树上,距地面的高度最高的也不过一米。
每只白鹭产卵两四枚,卵的形状为椭圆形,颜色为淡蓝色。
孵化期为二十四天二十六天之间。
评:本段介绍了白鹭住的情况。
白鹭主要以小鱼、虾、蛙、蝗虫、蝼蛄等动物为食。
它喜欢单脚停在河中,因为那里有美味可口的小鱼。
它一动不动的注视着水面上的动静。
只见小鱼悄悄地用尾巴拨了拨水,水面漾起了微波。
尽管这些小鱼做出小小的动作,小得难以让人发现,可还是逃脱不了白鹭那双锐利的眼睛。
它立刻用那又尖又细的嘴向水中猛的一啄,就将小鱼准确的叼在嘴中,然后津津有味的吃起来。
评:本段描写白鹭捕食敏捷的特点,很具体! 白鹭喜欢生活在有水的地方,但是我找了好久也没有发现它们的住处,我想它们一定找了一个很隐秘的地方,正过着幸福的生活! 评:你通过阅读美文,查阅资料和图片了解了白鹭,多想亲眼看看它啊!但它那么孤傲,似传说中隐者。
真若有心,再寻觅,对它再多些了解!整体点评: 小尹同学连续三期选登,语言更为流畅,构思越发精巧。
本篇说明文应该在写之前不仅列举了写作材料,还对材料进行整。
好的文章,一定是发了心思的! 白鹭 叶子涵 白鹭,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白鹭数量相对较多。
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白鹭的栖息地。
开篇很普通。
白鹭天生丽质。
李时珍《本草纲目》解说:“鹭,水鸟也。
洁白如雪,颈细而长,脚青善翘,高尺余,解趾短尾,喙长三寸。
”郭沫若《白鹭》一文,对白鹭外形有独到的评价:“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鹭姿态优美,动作潇洒,极富飘逸之韵。
本段写外形。
伫立时,白鹭收敛羽翼,颈部或伸或缩,修长的腿轻松地支撑着雪白的身躯,俨然“雪衣公子立芳洲”。
行走时,白鹭颈部收缩成 S形,步履轻盈稳健,悠闲自在。
飞翔时,白鹭颈部亦呈S形,两脚向后伸直,缓缓地鼓动宽大的翅膀,直冲云天,却又从容不迫。
白鹭还有“群飞成序”的习性,故在白鹭栖息地常能观赏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景。
可以说,白鹭的优雅和高贵,完全可以与白天鹅相媲美。
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
在海滩、湖泊、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常能见到白鹭的美丽身影,唐宋诗词中就有“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等生动描绘。
白鹭栖息最密集的当属江苏涟水的白鹭岛,每年夏季有上万只白鹭在岛上筑巢繁衍,有时百千白鹭齐飞,场面蔚为壮观。
本段写姿态。
白鹭“林栖而水食”。
捕食时,白鹭迈动涉水漫步,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里的小动物,然后突然伸出长颈,用又长又尖的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准确地把食物叼住。
有时也“久立潺潺石”,伺机捕食过往的鱼虾。
傍晚,白鹭归巢,栖身于近岸的山林,在树丛、竹丛或苇草堆里过夜。
有趣的是,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
当所栖息的环境恶化时,白鹭常会不辞而别而当环境得到改善时,白鹭又会悄然飞回。
因此,诗人讴歌的“翩翩白鹭下夕阳”等景象,在环境学家们看来,其意义远不止于诗情画意,它还意味着环境的优化,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本段写捕食、栖息。
白鹭是着名的文化鸟类,它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
从古到今,许多诗词歌赋、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等,都常以白鹭为题材。
《诗经》早就有“振鹭于飞”的诗句。
我国传统花鸟画中的“鹭莲图”,常被人们作为赠品,寄寓“一路(鹭)连(莲)升”的美好愿望。
生活中,人们还喜欢借白鹭为各种事物名。
单以地名为例,福建、浙江、江苏、贵州、新疆等省份都有取名为“白鹭岛”、“白鹭洲”的生态旅游景点。
本段写关于白鹭的文化。
整体点评: 读完这篇文章,我都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五年级孩子的手笔。
小叶同学的文字材料整能力很突出,每段力求写一个方面,全文看起来很清爽。
她引用诸多新鲜的诗句和词语,表达十分贴切!小叶平时爱积累,爱思考,喜欢随手做笔记,这就是这篇文章与众不同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