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一个人的朝圣
1年前 (2024-04-22)
书评:一个人的朝圣Annexie(安妮) 昨晚我又熬夜了,凌晨两点才睡觉,因为我迫不及待地想读完小说《一个人的朝圣》。
这是英国剧作家蕾秋•乔伊斯的部小说。
小说出版后,深受读者好评,成为了2013年欧洲首席畅销小说。
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男主角名叫哈罗德·弗莱,六十五岁,性格内向,无宗教信仰,在酿酒厂干了四十五年销售代表,一直没有升迁,然后默默退休,事业上可以说是一事无成。
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格兰西南部的乡间,过着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
他以为,这样的日子将伴随他一生,直到死来临。
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旧同事兼老友奎妮。
她患了晚期癌症,手术后复发了,估计不久于人世,特意写信和他告别。
哈罗德感到震惊和遗憾,随即写了一封回信给奎妮。
在去寄信的路上,哈罗德想了很多,不知不觉走了很远。
因为加油站女孩对他说的一段话“你一定要有信念。
反正我是这么想的。
不能光靠吃药什么的。
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
人的大脑里有太多的东西我们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 ”,哈罗德开始了一次未做任何准备的说走就走的苦旅:徒步穿越英格兰去探望奎妮。
哈罗德打电话捎口信给奎妮:我走路来看你,只要我走,你就要活着。
就这样,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一个人,从英格兰西南角金斯布里奇走到东北角的贝里克(见下图),花了87天,共走了627英里。
哈罗德完成了平庸人生的一次不平凡的壮举。
这既是一次异常艰辛的徒步旅程,又是一次涤荡心灵的思想之旅。
他的这一次旅程被称为“一个人的朝圣”。
这87天,哈罗德走过了以前从未走过的路程,看到了平时没有留意的美景,遇到了许多形形的路人,想起了无数不愿意面对的往事……在途中,哈罗德有过怀疑、有过犹豫、有过害怕、也有过退缩,甚在离终点只有16英里的地方,他想到放弃。
他哭着打电话给妻子莫琳,说坚持不下去了。
莫琳鼓励他,别停下来,一直走下去。
挂上电话,莫琳很担心他能否坚持,可是她更担心,如果这时候接哈罗德回来,以后他会后悔的,后悔再坚持一会儿,就达成了心愿。
这一路走来,哈罗德从决定独自上路,到因为记者的报道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再到被别人追捧跟随,继而喧嚣落幕,再次回归寂静,他始终孤独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一次又一次地追问,他终于原谅了父母的无情、理解了妻子的责怪、接受了孩子的离去。
而他的妻子莫琳也在哈罗德离开后的孤独中,明白了丈夫对自己对儿子的爱,冰释了夫妻俩多年以来的隔阂,找回了丢失多年的爱情。
在哈罗德一个人的旅程中,哈罗德和莫琳除了学会了坚持,还学会了放下,学会了原谅。
放下过去的一切,原谅所有的错误,珍惜身边的人。
他们重新携手面对生活,对未来有了梦想和期待。
作者的叙述平和温馨,文笔细腻动人,故事简单但是并不乏味。
文中有许多关于人性和亲情、爱情以及友情的思考,值得身处闹市喧嚣中的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
在阅读的过程中,许多场景都能引起我的共鸣。
那些彷徨后的咬牙坚持、失落时的自我否定、无助时的痛苦哭泣、人群中的孤独感觉、喧嚣中的渴望宁静、骨子里的不甘平庸……哈罗德其实就是你,就是我,就是和我们一样的普普通通的人。
引用一段原文作为结尾吧:“海浪依然前赴后继地投身于海岸,越推越高。
带着这么大的能量,用尽精力,穿洋过海,载舟驶船,的结局就是成为她脚边的一团泡沫。
”我想,正是那些拼尽全力撞向海岸的浪花成就了海洋的波澜壮阔和汹涌澎湃,如果没有这些最终归于一团泡沫的浪花,辽阔的海洋不就是一潭死水吗?这一潭毫无生机的死水和从来没有努力过的寡淡人生是多么地相似啊! 注: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完~~~ 附:《一个人的朝圣》精彩段落摘录你还以为走路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呢?只不过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
但我一直很惊讶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
而吃,吃也是一样的,有些人吃起东西来可困难了。
说话也是,还有爱。
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
我并不是说要……信教什么的。
我的意思是,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真是一件太容易的事了。
不搞卫生,不再吃饭,实在是太容易的事情了。
一个人坚持下去需要无穷无尽的勇气。
奎妮远在英格兰的那一头小睡,而他站在这一头的小电话亭里,两人之间隔着他毫不了解,只能想象的万水千山:道路、农田、森林、河流、旷野、荒原、高峰、深谷,还有数不清的人。
有时他在黎明的晨光中与高峰期车流一块前进,有时他在如眉的弯月下踏着星光前行,月光下的树干像骨头一样发着森森白光。
狂风暴雨挡不住他的脚步,阳光炙烤下他依然不停前行。
好像他等了一辈子,就是为了走这一趟,他不再在乎自己走了多远,只要还在向前走。
他回想起斯特劳德的谷仓那一晚,突然意识到没有一个人知道他走路去看奎妮的原因。
他们都凭空猜测,以为是个爱情故事,或是奇迹,是善举,甚是勇气,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对的。
他了然于心的事实和这些人自以为了解的情况大相径庭,这个发现让哈罗德一惊,也让他在回望身后这群人时,感觉即使站在人群当中,也没有一个人真正认识他,他依然是孤身一人。
火焰在黑暗中传递光亮,欢声笑语飘进他耳中,却属于一群陌生人。
哈罗德相信自己的旅程真正开始了。
他还以为在决定向贝里克进发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现在才发现当初的自己多么天真。
有些事情可以有好几个起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开始。
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已经展开了新的一页,实际上却可能只是重复以前的步伐。
我每时每刻都想着她。
脑子里清楚她已经走了,却还是忍不住张望。
的变化是我渐渐习惯了那种痛。
就像在平地发现了一个大坑,一开始你总是忘记有个坑,不停地掉进去。
过一段时间它还在那里,但你已经学会绕过它了。
我们都有过去,都有遗憾,希望有些事情当时做了或者没做。
前方的黑山和马尔文山矗立在视野两端,哈罗德可以看见远处工厂的屋顶,格洛斯特大教堂模模糊糊的轮廓,还有一些微小的影子,一定是房子和来往的汽车。
那里有如此多事情在发生,如此多生在忙碌、受苦、奋斗,全然不知在这座小小的山上,有一个他坐着,静静眺望。
又一次,他觉得自己既超然物外,又是眼前世界的一部分,既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不过是个匆匆过客。
哈罗德开始明白这也是他旅程的真谛。
🌷🌷🌷感谢您的阅读🌷🌷🌷 阅读本人更多原创书评请点击以下链接: 在荒诞的世界里温情地活着——余华《第七天》 梦里花落知多少——传奇三毛
这是英国剧作家蕾秋•乔伊斯的部小说。
小说出版后,深受读者好评,成为了2013年欧洲首席畅销小说。
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男主角名叫哈罗德·弗莱,六十五岁,性格内向,无宗教信仰,在酿酒厂干了四十五年销售代表,一直没有升迁,然后默默退休,事业上可以说是一事无成。
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格兰西南部的乡间,过着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
他以为,这样的日子将伴随他一生,直到死来临。
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旧同事兼老友奎妮。
她患了晚期癌症,手术后复发了,估计不久于人世,特意写信和他告别。
哈罗德感到震惊和遗憾,随即写了一封回信给奎妮。
在去寄信的路上,哈罗德想了很多,不知不觉走了很远。
因为加油站女孩对他说的一段话“你一定要有信念。
反正我是这么想的。
不能光靠吃药什么的。
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
人的大脑里有太多的东西我们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 ”,哈罗德开始了一次未做任何准备的说走就走的苦旅:徒步穿越英格兰去探望奎妮。
哈罗德打电话捎口信给奎妮:我走路来看你,只要我走,你就要活着。
就这样,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一个人,从英格兰西南角金斯布里奇走到东北角的贝里克(见下图),花了87天,共走了627英里。
哈罗德完成了平庸人生的一次不平凡的壮举。
这既是一次异常艰辛的徒步旅程,又是一次涤荡心灵的思想之旅。
他的这一次旅程被称为“一个人的朝圣”。
这87天,哈罗德走过了以前从未走过的路程,看到了平时没有留意的美景,遇到了许多形形的路人,想起了无数不愿意面对的往事……在途中,哈罗德有过怀疑、有过犹豫、有过害怕、也有过退缩,甚在离终点只有16英里的地方,他想到放弃。
他哭着打电话给妻子莫琳,说坚持不下去了。
莫琳鼓励他,别停下来,一直走下去。
挂上电话,莫琳很担心他能否坚持,可是她更担心,如果这时候接哈罗德回来,以后他会后悔的,后悔再坚持一会儿,就达成了心愿。
这一路走来,哈罗德从决定独自上路,到因为记者的报道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再到被别人追捧跟随,继而喧嚣落幕,再次回归寂静,他始终孤独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一次又一次地追问,他终于原谅了父母的无情、理解了妻子的责怪、接受了孩子的离去。
而他的妻子莫琳也在哈罗德离开后的孤独中,明白了丈夫对自己对儿子的爱,冰释了夫妻俩多年以来的隔阂,找回了丢失多年的爱情。
在哈罗德一个人的旅程中,哈罗德和莫琳除了学会了坚持,还学会了放下,学会了原谅。
放下过去的一切,原谅所有的错误,珍惜身边的人。
他们重新携手面对生活,对未来有了梦想和期待。
作者的叙述平和温馨,文笔细腻动人,故事简单但是并不乏味。
文中有许多关于人性和亲情、爱情以及友情的思考,值得身处闹市喧嚣中的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
在阅读的过程中,许多场景都能引起我的共鸣。
那些彷徨后的咬牙坚持、失落时的自我否定、无助时的痛苦哭泣、人群中的孤独感觉、喧嚣中的渴望宁静、骨子里的不甘平庸……哈罗德其实就是你,就是我,就是和我们一样的普普通通的人。
引用一段原文作为结尾吧:“海浪依然前赴后继地投身于海岸,越推越高。
带着这么大的能量,用尽精力,穿洋过海,载舟驶船,的结局就是成为她脚边的一团泡沫。
”我想,正是那些拼尽全力撞向海岸的浪花成就了海洋的波澜壮阔和汹涌澎湃,如果没有这些最终归于一团泡沫的浪花,辽阔的海洋不就是一潭死水吗?这一潭毫无生机的死水和从来没有努力过的寡淡人生是多么地相似啊! 注: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完~~~ 附:《一个人的朝圣》精彩段落摘录你还以为走路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呢?只不过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
但我一直很惊讶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
而吃,吃也是一样的,有些人吃起东西来可困难了。
说话也是,还有爱。
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
我并不是说要……信教什么的。
我的意思是,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真是一件太容易的事了。
不搞卫生,不再吃饭,实在是太容易的事情了。
一个人坚持下去需要无穷无尽的勇气。
奎妮远在英格兰的那一头小睡,而他站在这一头的小电话亭里,两人之间隔着他毫不了解,只能想象的万水千山:道路、农田、森林、河流、旷野、荒原、高峰、深谷,还有数不清的人。
有时他在黎明的晨光中与高峰期车流一块前进,有时他在如眉的弯月下踏着星光前行,月光下的树干像骨头一样发着森森白光。
狂风暴雨挡不住他的脚步,阳光炙烤下他依然不停前行。
好像他等了一辈子,就是为了走这一趟,他不再在乎自己走了多远,只要还在向前走。
他回想起斯特劳德的谷仓那一晚,突然意识到没有一个人知道他走路去看奎妮的原因。
他们都凭空猜测,以为是个爱情故事,或是奇迹,是善举,甚是勇气,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对的。
他了然于心的事实和这些人自以为了解的情况大相径庭,这个发现让哈罗德一惊,也让他在回望身后这群人时,感觉即使站在人群当中,也没有一个人真正认识他,他依然是孤身一人。
火焰在黑暗中传递光亮,欢声笑语飘进他耳中,却属于一群陌生人。
哈罗德相信自己的旅程真正开始了。
他还以为在决定向贝里克进发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现在才发现当初的自己多么天真。
有些事情可以有好几个起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开始。
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已经展开了新的一页,实际上却可能只是重复以前的步伐。
我每时每刻都想着她。
脑子里清楚她已经走了,却还是忍不住张望。
的变化是我渐渐习惯了那种痛。
就像在平地发现了一个大坑,一开始你总是忘记有个坑,不停地掉进去。
过一段时间它还在那里,但你已经学会绕过它了。
我们都有过去,都有遗憾,希望有些事情当时做了或者没做。
前方的黑山和马尔文山矗立在视野两端,哈罗德可以看见远处工厂的屋顶,格洛斯特大教堂模模糊糊的轮廓,还有一些微小的影子,一定是房子和来往的汽车。
那里有如此多事情在发生,如此多生在忙碌、受苦、奋斗,全然不知在这座小小的山上,有一个他坐着,静静眺望。
又一次,他觉得自己既超然物外,又是眼前世界的一部分,既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不过是个匆匆过客。
哈罗德开始明白这也是他旅程的真谛。
🌷🌷🌷感谢您的阅读🌷🌷🌷 阅读本人更多原创书评请点击以下链接: 在荒诞的世界里温情地活着——余华《第七天》 梦里花落知多少——传奇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