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调研点简介

1年前 (2024-04-22)
沁阳市调研点简介栗子 一、沁阳市博物馆 沁阳市博物馆现有面积10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国家级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设《沁阳革事迹》等展馆。
二、狼牙壮士宋学义纪念馆 宋学义(1918—1971),河南省沁阳市北孔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他出身佃农,从小就要饭,当童工,打短工。
1939年在讨饭途中,参加抗日游击队,后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当战士,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
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的“反扫荡”战斗中,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
当手榴弹、子弹全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
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被山腰上的树挂住。
5位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英雄主义精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三、革先驱杨介人 杨介人(1899.6—1936.12),曾用名杨介臣,1899年6月21日生于怀庆府河内县(今沁阳市)崇义村。
1919年12月,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2年6月在巴黎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并于次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正式员。
1922年2月,杨介人出席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旅欧少年共产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后与周恩来、王若飞、陈乔年、赵世炎等影留念。
1923年底,中共旅欧支部指示杨介人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从苏联回国后,先后担任中共安阳县委、汲县地委等职。
1927年1932年间,杨介人多次回到家乡沁阳、温县等地秘密工作,建立中共的组织,进行革活动。
期间曾在安阳被国民当局逮捕,后经营救获释。
1932年底,杨介人在天津领导工人运动时再次被捕,1936年12月底被杀害,年仅37岁。
四、沁阳市支部 1919年,“五四”运动的烈火燃烧到沁阳,爱国学生李增基等成立了全县学生救国会。
1927年春,国民沁阳县部左派郭济英吸引郭晓棠等人重新组建县部,并在紫陵组织了“谔声社”和农民协会。
1932年1月,郭大佛、李冠慈秘密联络10多名进步青年秘密成立了“二七社”。
郭大佛经省委秘书长杨斯萍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
此后,杨斯萍派李新民到沁阳帮助建。
1932年3月,沁阳县个支部委员会和共青团沁阳县个支部委员会在紫陵开化寺建立。
五、常平阻击战纪念馆 1939年春夏,俊华日军调集重14万人对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实施第二次九路围攻。
5月,华北方面军利用新编成的第35师团与第14师团办理防卫交锋,双重配置的机会,为打开太行山南侧豫晋通道,实现与其它方面侵晋日军的会,以一举摧败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调集重近3万人,洛太行山古羊肠坂展开十多公里的战线,意图强攻进山。
为粉碎日军图谋、为根据地反“归荡”争取时间,中国军队第40军39师115旅数千官,在中共所率地方武装与当地群衣的支持配下,与日军在沁阳常平、窑头两条战线约100平方公里的山地展开殊死搏斗。
在近两个月的山地阻击战中,共进行大小战斗400多次,歼灭日军2000多人,同时,约3000中国将士壮烈殉国,数百群众惨遭日军杀戳。
常平狙击战,是中国抗战史上发生在豫西北地区、最惨烈的一次战设,在沁阳太行山区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的英雄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