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冶 难忘的第二故乡

1年前 (2024-04-22)
水冶 难忘的第二故乡老牛志强   水冶,既是历史古镇,又是现代名镇,更是我难忘的第二故乡。
水冶属安阳县管辖,位于安阳市区西20公里处。
与晋冀交界,紧临太行山,毗邻红旗渠。
水冶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早在14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因以水鼓风冶铁而得名。
水鼓风必须有水,而且水源要充足。
这对于地处黄河以北缺水干旱地区来说,水冶却并不缺水,水冶珍珠泉为他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水鼓风冶铁,又必须要有矿产资源,而水冶又并不缺矿,这里的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铁矿和煤矿更为丰富,因此水冶名不副实。
不但有千年冶炼史,解放后建起的水冶练铁厂更是闻名遐迩,源源不断地为安阳钢厂炼钢提供原材料。
说起珍珠泉,那更是让人津津乐道,令人向往。
它不但是安阳的一大名胜古迹,同时也是水冶地区农业浇灌、工业用水、人蓄饮水的水源。
它的水通过沟渠流向水冶镇的各个角落,这是黄河以北许多地区无法比拟的。
珍珠泉那几棵千年松柏更是珍珠泉的一道风景线,它见证了水冶千年苍桑的历史。
我与水冶的结缘始于一九六八年。
这年夏天我从豫南的信阳步校毕业,分配到了豫北的安阳水冶坦克团。
直一九七九年秋转业,在那里一呆就是十一年多,我的青春奉献给了军营,我的人生旅途的重要一站在水冶。
初到水冶,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饮食不习惯,当地语言也听不懂。
更有甚者,由于受文化大革的影响,部队把我们这些从步校分来的学员当成文革中的造反派,不当干部安排也罢,甚连电台也不能去,所学非所用,在步校两年等于白学。
把我们分到两瓦班,每天背着几十斤重的报话机或调频机,在田间地头到处窜,一切从头开始,比我们晚入伍的战士在部队入提干,我们还只能当小。
真金不怕火炼,经过一年多部队的培养和个人的努力奋斗,终于也入了,穿上了四个口袋的军装,扎上了红色腰带,背起了手枪。
在坦克团生活战斗的十多年间,我经历得太多。
先后参加过鄂州葛店渡江演习,修武实战演习,信阳桐柏远程拉练,清池战备巯散和一年一次的林县打靶训练……在这些演习和训练中,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军事识识,增长了军事才干,培养了吃苦耐劳的作风,锻练了自己的坚强意志。
在坦克团期间,我曾参加了三支两军和工农三结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参加了团宣传报道组,坦克十一师文艺宣传队。
先后参加了军区无线技师培训班,军区文艺创作培训班及坦克十一师通信器材修理培训班。
通过学习培训,学到了不少知识,提高了军事和政治素质,增长了才干,为以后转业地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水冶的十多年时间里,我们通信走阜城,窜蒋村,赴曲沟,到清池……走遍了水冶的山山水水,跑遍了水冶的每一个角落(走方位角,报话机联络训练)"黄河、黄河,我是长江,听到请回答"…我们清脆悦耳的声音响遍水冶大地,无线电波在水冶上空永不消逝。
在水冶军营里,我和战友们同住一间房,同睡一张床(上下铺),同吃一锅饭,共食一盆菜,同站一个岗,共同生活,共同训练,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特别是经历了一九七九年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生死考验,结下了难忘的战友情谊。
一九七五年十月一日,更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我和爱人在水冶镇登记结婚,在水冶镇照了沒有穿婚纱的结婚照,在水冶珍珠泉留下了结婚后的张影,留下了十分美好的记忆,在指挥连举办了由全连干部战士参加,十分简朴、十分有意义的七十年代典型的军人婚礼。
…… 在水冶军营,洒下了我青春的汗水,刻下了我奋斗的脚印,渡过了难忘的战斗岁月,编织了太多太多的故事,留下了十分艰辛、美好、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我今仍十分怀念。
听重返过水冶的战友说,水冶老镇老街今沒有拆除,原汁原味保留十分完好,整修后的珍珠泉比原先更加漂亮。
现在的水冶成了拍摄电影的理想之地,也是豫北著名的旅游景区。
我们曾经的军营仍在原址,但面目全非,我真想在阔别近四十年后再回故地重游。
我爱您,安阳水冶! 我想您,我的军营! 怀念您,我的第二故乡! 水冶老街一角 一九七五年十月一日战友珍珠泉留影(后排右起:吴银生 王景朝 单成现 前排左一为戴建伦中间我的夫人) 一九六九年我同老战友颜翔生在珍珠泉留影 水冶老邮局旧址 水冶镇原镇政府大门 水冶镇老商业街铺面 水冶新华书店旧址 水冶老街旧貌一一由战友王忠祥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