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区营销的一点点思考(1)
1年前 (2024-04-21)
对社区营销的一点点思考(1)豌豆藤 社区营销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社区营销一直是银行常用的获客渠道之一,一般以网点为中心,辐射周边居民社区、校园等有利资源,进行客户外拓。
对于网点来说,利用社区做好营销,并持之以恒,可以真正实现低成本的客户关系维护,将客户关系延展到更多客户群体,实现高密度覆盖。
豌豆藤今年开始真正接触社区营销,接触了行内行外一些社区营销很有特点的支行,发现无论怎么总结归纳,都有一条怎么都绕不开的经验,就是"坚持不懈"。
具体做法上,豌豆藤结客户营销经验大致总结以下几点供参考,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同做好社区营销工作。
1️⃣ 通过调研深入了解社区。
社区居民数量众多,决定了我们社区营销的对象和挑战并不是居民个体,而是社区内的各种关系群体。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形成关系群体必须有共同的兴趣或相似的生活方式作为基础,比如广场舞大妈、亲子群、车友群、驴友群、麻将群、运动健身群、吃货烹饪群等等。
因此,社区客群分析是扎根和深耕社区的步。
同时,还应该分析同一社区内的不同客群,这样有利于研究各种进入社区的渠道和方式,进而根据客群特点做好服务,为我们成功融入社区奠定基础。
要做好客群分析,必须要做好摸底调研。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社区周边环境、拜访物业、走访社区等,仔细观察、择机访谈,逐渐了解社区客群的种类和特点,对客群消费偏好、行为特征和金融服务需求等进行归纳总结。
比如豌豆藤居住的小区,共分两期,小区大约建了12年左右,属于方圆五公里内次新小区,入住率很高。
小区配套有社区超市、各种便民设施,附近有社区医院、小学以及亲子主题的shopping mall。
最有趣的是,在小区经常碰到同事,甚豌豆藤偶尔发现与初中同学同住一栋楼。
偶尔还能碰到老外😁 好了,小区初步画像是不是有了:居民多以上班族为主,工作相对稳定,素质普遍较高,家庭结构多为夫妻+小朋友+老人。
而这个结果仅仅只需靠观察即可得出结论。
2️⃣ 定位社区客群营销切入点。
做完初步社区客群分析后,我们再看看这个社区,会变成一个个群体,而不是单个居民,而找到并进入这一个个社区客群的聚集点,应该可以是我们进行业务拓展、客户关系维护的切入点。
还是以豌豆藤住的小区为例。
小区有一家民生社区银行,位于一期和二期中间的小型商业带,边上是链家,两个机构门面相当,走几步就是苏果社区超市,还有美容院、宠物店、亲子会所,平时往来的居民很多。
且不论这家社区银行现状如何,就思考下为何选址在此?很简单,因为一期、二期的居民都要到途径社区银行去超市,而边上的链家则可以与银行联开展活动。
这里客流量大,一旦介入,转化成本相对较低。
3️⃣ 通过活动吸引重点客群。
找到了营销"入口",还有一道重要工序,就是拿下社区物业。
要拿下物业,方法很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只提一点:支行领导拜访,效用是一般员工频繁"打扰"的百倍。
拿下物业,等于就拿到进入社区开展活动的"通行证"。
这时候,在一段时间内批量获取客户,迅速扩大品牌知名度和支行影响力,需要精心设计和持续开展各种营销活动。
制定和选择营销活动时,应尽量做到活动目的明确、营销工具多样、活动主题(形式)简单明了、营销有可持续性、重视客户建档和跟进。
4️⃣ 持续跟进客户价值。
靠持续的活动吸引客群注意,或产生一定的影响,还是停留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层面。
流量客户没有转化为行内客户,就不会形成更大影响力,更不会带来业绩,时间一长反而消耗成本,浪费人力物力。
以豌豆藤拓客经验来看,转化行外客户一般要做到:☀️重视与客户的每一次接触,以诚为本、从小做起。
任何人都不会轻易与陌生人谈论财富,或谈论投资偏好,保持主动和恰到好处的接触是转化的步。
☀️选择适的产品作为切入点,切忌急于求成,过度营销。
通过前期群体分析和客户接触,了解客户初步需求(如跨行、异地和跨境转账需求),偏好保本固定收益的需求,将要买房的需求等;充分挖掘银行现有产品在初期拓客上的属性及用途,尽量选择有鲜明卖点的产品。
☀️ 把握转化客户时机,临门一脚要踢好。
豌豆藤一开始就提到,社区营销的目标是客群,不是单个客户,因此按客群特点抓主要营销点,才能赢得转化机会。
如果没有事先对客户进行分类筛选,没有将客户按照社群关系归纳,很可能事倍功半,一收获甚微。
☀️ 开展社区营销要有计划性,要为每一次营销活动制定客户转化目标,很多时候客户并非一次转化成功,所以每次活动有"进步"就是成功,比如获取客户建档信息,有效客户开卡等。
以上为豌豆藤近日对社区营销的一点点思考,不成体系,仅为抛砖引玉。
随着业务推动的不断深入,还将继续研究社区营销,届时再与大家分享,欢迎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
对于网点来说,利用社区做好营销,并持之以恒,可以真正实现低成本的客户关系维护,将客户关系延展到更多客户群体,实现高密度覆盖。
豌豆藤今年开始真正接触社区营销,接触了行内行外一些社区营销很有特点的支行,发现无论怎么总结归纳,都有一条怎么都绕不开的经验,就是"坚持不懈"。
具体做法上,豌豆藤结客户营销经验大致总结以下几点供参考,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同做好社区营销工作。
1️⃣ 通过调研深入了解社区。
社区居民数量众多,决定了我们社区营销的对象和挑战并不是居民个体,而是社区内的各种关系群体。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形成关系群体必须有共同的兴趣或相似的生活方式作为基础,比如广场舞大妈、亲子群、车友群、驴友群、麻将群、运动健身群、吃货烹饪群等等。
因此,社区客群分析是扎根和深耕社区的步。
同时,还应该分析同一社区内的不同客群,这样有利于研究各种进入社区的渠道和方式,进而根据客群特点做好服务,为我们成功融入社区奠定基础。
要做好客群分析,必须要做好摸底调研。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社区周边环境、拜访物业、走访社区等,仔细观察、择机访谈,逐渐了解社区客群的种类和特点,对客群消费偏好、行为特征和金融服务需求等进行归纳总结。
比如豌豆藤居住的小区,共分两期,小区大约建了12年左右,属于方圆五公里内次新小区,入住率很高。
小区配套有社区超市、各种便民设施,附近有社区医院、小学以及亲子主题的shopping mall。
最有趣的是,在小区经常碰到同事,甚豌豆藤偶尔发现与初中同学同住一栋楼。
偶尔还能碰到老外😁 好了,小区初步画像是不是有了:居民多以上班族为主,工作相对稳定,素质普遍较高,家庭结构多为夫妻+小朋友+老人。
而这个结果仅仅只需靠观察即可得出结论。
2️⃣ 定位社区客群营销切入点。
做完初步社区客群分析后,我们再看看这个社区,会变成一个个群体,而不是单个居民,而找到并进入这一个个社区客群的聚集点,应该可以是我们进行业务拓展、客户关系维护的切入点。
还是以豌豆藤住的小区为例。
小区有一家民生社区银行,位于一期和二期中间的小型商业带,边上是链家,两个机构门面相当,走几步就是苏果社区超市,还有美容院、宠物店、亲子会所,平时往来的居民很多。
且不论这家社区银行现状如何,就思考下为何选址在此?很简单,因为一期、二期的居民都要到途径社区银行去超市,而边上的链家则可以与银行联开展活动。
这里客流量大,一旦介入,转化成本相对较低。
3️⃣ 通过活动吸引重点客群。
找到了营销"入口",还有一道重要工序,就是拿下社区物业。
要拿下物业,方法很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只提一点:支行领导拜访,效用是一般员工频繁"打扰"的百倍。
拿下物业,等于就拿到进入社区开展活动的"通行证"。
这时候,在一段时间内批量获取客户,迅速扩大品牌知名度和支行影响力,需要精心设计和持续开展各种营销活动。
制定和选择营销活动时,应尽量做到活动目的明确、营销工具多样、活动主题(形式)简单明了、营销有可持续性、重视客户建档和跟进。
4️⃣ 持续跟进客户价值。
靠持续的活动吸引客群注意,或产生一定的影响,还是停留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层面。
流量客户没有转化为行内客户,就不会形成更大影响力,更不会带来业绩,时间一长反而消耗成本,浪费人力物力。
以豌豆藤拓客经验来看,转化行外客户一般要做到:☀️重视与客户的每一次接触,以诚为本、从小做起。
任何人都不会轻易与陌生人谈论财富,或谈论投资偏好,保持主动和恰到好处的接触是转化的步。
☀️选择适的产品作为切入点,切忌急于求成,过度营销。
通过前期群体分析和客户接触,了解客户初步需求(如跨行、异地和跨境转账需求),偏好保本固定收益的需求,将要买房的需求等;充分挖掘银行现有产品在初期拓客上的属性及用途,尽量选择有鲜明卖点的产品。
☀️ 把握转化客户时机,临门一脚要踢好。
豌豆藤一开始就提到,社区营销的目标是客群,不是单个客户,因此按客群特点抓主要营销点,才能赢得转化机会。
如果没有事先对客户进行分类筛选,没有将客户按照社群关系归纳,很可能事倍功半,一收获甚微。
☀️ 开展社区营销要有计划性,要为每一次营销活动制定客户转化目标,很多时候客户并非一次转化成功,所以每次活动有"进步"就是成功,比如获取客户建档信息,有效客户开卡等。
以上为豌豆藤近日对社区营销的一点点思考,不成体系,仅为抛砖引玉。
随着业务推动的不断深入,还将继续研究社区营销,届时再与大家分享,欢迎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