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抗疫英雄

1年前 (2024-04-21)
我心目中的抗疫英雄龙敏Minna 疫情无情人有情。
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抗疫情。
医护人员逆行而上,冲锋在最前线;志愿者也不顾风险,为大家送来温暖;警察、社区管理人员等更是坚守岗位,为大家“保驾护航”……疫情之下,每个人都以实际行动支援防疫一线,演绎着一个个暖心的故事。
今天的班会课上,Y9班(初三班)的孩子们一个个轮流走向讲台,跟同学们一起分享他她心目中的抗疫英雄。
张钰栋首先走上讲台,向大家讲述了张定宇的抗疫故事。
他身患“渐冻”绝症,妻子被感染隔离,却瞒着全院医护人员,率领600多名白衣卫士冲锋在前,与病魔争抢时间。
他就是武汉的专科传染病医院——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性子急,是因为生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张定宇沉默了一会儿,“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如果你的生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不能因为你是个病人就退缩。
”张定宇说。
身为共产员,非常时期必须坚决顶上去! 接着朱季培分享了李文亮的抗疫故事。
李文亮是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2月7日,经全力抢救无效去世。
2019年12月30日,李文亮因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
他是武汉这座城市的“***”。
在同学群,他的警示起了作用。
《人物》杂志的报道里说,正是因为李文亮的警示,他的同学们从那时开始做防护,开始囤N95口罩,上班时也开始穿防护服。
那时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口罩还很好买。
也正是这一批物资,在疫情暴发之初保护了一些医生,也在之后物资短缺时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更广泛的层面,他的提醒,几乎是所有局外人最初知道此次疫情的线索。
陆杨讲的是董锐的抗疫故事。
1月26日,在疫情防控的吃劲关头,董锐同志不顾心膜炎尚未痊愈,刚刚出院就主动请缨投入抗疫战斗,连续坚守20多天不下火线,2月21日8时46分,董锐同志在抗疫战斗中心脏病突发,因抢救无效,于当日20时10分因公牺牲。
董锐同志牺牲后,公安部政治部时间发来唁电;3月22日,公安部追授董锐同志“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我曾震撼于刘胡兰的英勇,仰慕于董存瑞的壮烈,我始终向往着加入这个英雄的集体”,这是董锐同志19年前在《入申请书》中写就的朴实话语,他把从警初心践行在一言一行中,把一生贡献给了和人民,永远彰显对忠诚信仰坚定的政治本色,坚守初心担当使的崇高境界,永葆勇往直前逆向而行的牺牲精。
姚佳呈准备了好几个英雄故事,但由于时间关系,只分享了夏思思的抗疫故事。
2020年2月23日清晨,湖北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蔡甸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夏思思因感染新冠肺炎,经抢救无效殉职。
她的笑脸永远定格在了灿烂的29岁。
这位在医生家庭长大的年轻人,用自己的生践行了作为医者的铮铮誓言——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汪浩然讲述了王婷的抗疫故事。
2003年,王婷70多岁的奶奶坐着轮椅把王卫国送上支援太原抗击非典的战场。
17年后的今天,已经 66岁的王卫国把同样作为医生的女儿送上驰援湖北的抗疫一线。
“疫情发生后,我爸就和我说如果会、有可能的话一定要去一线为国家服务。
”王婷临走前,王卫国来到现场,他深情地拥抱女儿:“这个时候不要掉泪,不要牵挂,家里没事,放心的去吧,安心工作。
”2月2日下午,王婷和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其他 118名医护人员在太原武宿机 场集结,紧急飞赴湖北省,而此次陪她一起征战的行李箱,正是17年前王卫国去太原支援抗击非典时用的箱子。
此次驰援湖北,对于王婷来说不只是践行着一名医者的使,也传承着一种名叫“奉献与信仰”的家风。
张思齐分享的是宋英杰的抗疫故事。
自1月22日,湖南衡山县发现首例疑似新冠肺炎病例以来,防疫工作压力格外大。
宋英杰是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药剂组副组长,除要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去东湖收费站增援。
“我年轻,我扛得住,这些事情让我来”,成了他的口头禅。
医者仁心,不辱使,让我记住这个恪尽职守的年轻人------宋英杰。
顾郑捷分享的是曾建琼的抗疫故事。
曾建琼是佛山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生,她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二月,也就是2月19日,曾建琼完成了佛山医疗团队首例深静脉穿刺,穿刺对象是85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和新型冠状性肺炎的老婆婆,曾建琼花了将近40分钟才完成,她为了守护好每一个鲜活的生而冒着生危险,不顾一切,这就是天职! 胡函希用视频的方式向同学们分享的是钟南山的一段话语。
泪光中,满是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情! 提起钟南山院士,很多60后、70后可能比较熟悉,他是我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为我国度过非典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中,84岁高龄的钟院士依然冲在一线,在疫情面前临危不乱,让人们提到他的名字仿佛就是抓住了救稻草般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