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星尘——《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7个月前 (04-21)
人生如星尘——《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清泉石 “我们也是星尘。
”“我们是几十亿年前熊熊燃烧的那场大火所爆出来的一点火花。
” ——挪威 乔斯坦·贾徳《苏菲的世界》 世上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这个问题一直为人类所津津乐道。
这个其实就是“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等诸多问题的一个形象表述,都是人类在追问自我从何而来,是否存在的问题。
我是谁?我是否存在?我花了十八小时五十五分钟时间阅读完了《苏菲的世界》电子书,这本书会不会随着虚拟数据的撤销而烟消云散?到时我该怀疑自己是否看过这本书,还是只是梦游了一番。
于是,非得去书店买一本纸质的《苏菲的世界》回来,才心理踏实的觉得自己确实在过去的十天时间里被乔斯坦·贾徳狠狠地“愚弄”了一把。
在追着《苏菲的世界》超二分之一多的时间里,我跟着那个14岁的少女苏菲陷入了一个又一个谜团,在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与苏菲一起开始思索,企图解开这些谜团。
“许多人对于这世界的种种也同样有不可置信的感觉,就像我们看到魔术师突然从一顶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一只兔子一般。
”这小白兔就好比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皮毛深处的微生物。
不过,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
”于是,一个又一个的欧洲历史上试图解释自己对人类、对社会、对世界,乃对宇宙的看法,试图看清楚“魔术师”的哲学家轮番登场,随着秘的艾伯特之口,他们的哲学主张在苏菲的世界里渐次展开——从远古话、自然派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经过了中世纪对教义及真理的探索的哲学家,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休谟、柏克莱,再到康德、黑格尔、祁克果、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等等,这简直就是欧洲的一部哲学史,曾经,现在,乃未来都将对人类的心灵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
虽然,对书中的许多哲学观点还是一知半解,模模糊糊,但不可否认这真的是一本“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的赞叹与对人生意义的关怀与好奇”的奇书。
在我一直为苏菲所遇到的奇异的事情而疑惑不解的同时,我感觉苏菲就是一个邻家女孩,正经历着一段奇遇,那时,我的心情随着苏菲的心情而起伏不定。
我渴望早点看清那个在明信片上出现的六月十五日生日的,有个糊涂的父亲——把生日礼物托给与她素不相识的苏菲转交——的十四岁女孩席德的真实身份。
可是,随着艾伯特和苏菲意识到自己被席徳的父亲——一个联国驻黎巴嫩的少校——控制并作为女儿生日娱乐的礼物时,我的心也随之纠结起来,那是一个怎样的“”一样的人物呢?居然无处不在,无所不能?能耐大到能够预测到艾伯特和苏菲的行踪举动,并随意调动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吝啬鬼等等,来帮助苏菲理解某种哲学思想。
那些时刻,我分明感觉到苏菲和艾伯特的世界是那么的触手可及,而席徳与她的少校父亲只不过是那面魔镜里的一个影像而已。
当以为是影像的席徳与她的父亲慢慢浮出纸面,真真切切的存在于地球上时,苏菲“突然领悟到了生只不过是一场梦境而已”,于是,她陷入了“存在的焦虑”之中。
我是真实的存在吗?“如果我们是虚构的人物,我们就没有权利相信任何事情。
”但他们心有不甘,于是艾伯特和苏菲开始了试图反抗少校的控制的历程,在花园宴会上“消失”,“溜出到了故事外面去了”。
原来,苏菲和艾伯特只不过是少校艾勃特笔下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而已。
说起来真的反讽意味。
我明知道自己在阅读一部文学作品,作家乔斯坦·贾徳笔下的人物本就是作家虚构出来的人物,可我却为苏菲和艾伯特是否存在的运而感叹,为少校操纵他们思想而紧张。
既然苏菲和艾伯特都是艾勃特创作出来的故事人物,再退一步说,少校和席徳也是作家乔斯坦·贾徳创作出来的人物,一切看似真实的却并不存在,我又何必感叹他们谁是存在的谁是不存在的呢? 萨特认为:“生中的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
”那些文学家创造出来的人物纵然再鲜活,富有生力,却始终不是由人物自身创造出来的,归根到底,都是虚无。
然而,他们又分明存在 ,苏菲和艾伯特逃出少校故事之后,开始了秘密赶往席徳的家,途中遇到了一个格林童话故事来的老妇人,老妇人带领他们走到一小块林间空地,那儿有几栋姜饼、糖果、糖霜做的棕色小屋,院子里有一群人在跳舞,“其中许多苏菲都认得,有白雪公主和几个小矮人、懒杰克、福尔摩斯和小飞侠。
小红帽和灰姑娘也在那儿。
许多不知名的熟悉的人物也围在火堆旁,有地精、山野小精灵、半人半羊的农牧、巫婆、天使和小鬼。
苏菲还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巨人。
”原来,这又是另一维度空间的存在。
从古到今,无数的文学家创造出来无数的生,这些生灵魂总该有个安顿之所吧? 下午坐公交车时,看着车载视屏里的深海里五彩斑斓的鱼,脑海里盘旋着的都是这些鱼存在有何意义?难道就是为了在漆黑的海底游来游去?扩而大之,身边的花草树木、飞鸟虫兽,乃自然万物,它们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寿长如山川,短则如朝生夕死的蜉蝣,它们的存在是不是只是为了点缀这寂寥的宇宙?地球是不是就是一面魔镜,造物主透过魔镜能看到自己创造出来的作品在循着各自的轨迹活动?而现在人类花了几千年的时间才发明了电影电视,让人类可以看到动态的自我生。
从这个层面来看,人类是否就是书中的少校,而造物主就是作家乔斯坦·贾徳?如果造物者是一个魔术师,我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人类是不是就是魔术师演变出来的一个又一个幻影呢?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人类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又有何不同?终归都是一个个虚无的影像罢了。
两者生存的空间也该是平行空间吧! 炎热的夏夜,人们总喜欢仰望浩瀚的天宇,深情凝望那一颗颗或明或暗的星辰,可是, “当我们注视着银河中一颗距离我们有五万光年的星星时,我们看到的是那颗星球在五万年以前的情形。
”此时,你是否有种失落?有种恍如梦境的感觉?是否想知道那些此刻映入眼帘的星星此刻是否还在?是存在还是虚无?如果此时,离我们最近的一颗距地球有四光年的恒星上有一个人正用一具强力的天文望远镜对着你看的话,他看到的将是四年前的你,而此刻的你将在四年后才被看见。
此时,你是否觉得追问人的是否存在比追问我是谁更有意义? 人生如星尘 ,能在地球上驻足多久?物质终将逝去,灵才能在永恒之乡永生! 在《苏菲的世界》里,乔斯坦·贾徳用巧妙的方法讲述了一系列深奥的哲学问题,真是让人佩服!即使被“愚弄”也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