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湾古镇风情录
1年前 (2024-04-21)
窑湾古镇风情录小燕子 窑湾位于湘潭市河西老城区西端,湘江从它身边流过。
据史料记载,窑湾古镇于秦代立壶山港,建制于晋代公元313年,历经1700余年的沧桑巨变,已成为湘潭城区文化发源最早,人文资源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地方。
走进窑湾,就走进了湘潭的历史深处。
大唐兴寺坐落在湘潭市湘江边十八总的陶公山内。
晋朝时名石头寺,唐朝时改名大唐兴寺。
据说是唐高宗的重臣褚遂良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贬潭洲任刺史,褚心中郁闷,在石头寺大醉,愤而写下“大唐兴寺”,表达振兴大唐之意。
故而改名。
俗话时,先有唐兴寺,后有湘潭城。
可见唐兴寺对湘潭城何等重要。
湘潭市政府决定重修大唐兴寺。
计划今年六月奠基,预计两年内建成。
到时,大唐兴寺将重现暮鼓晨钟的景象。
为湘潭佛教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窑湾老物件展览馆。
收集了一些老物件。
如唐兴桥的石狮子,桥墩,老铺房的门窗等。
望衡亭位于湘江北岸石嘴垴陶公山下。
始建于晋。
相传陶侃曾在此屯。
在江边建有“望衡”亭。
取陶公望岳之意。
此亭为国民革军陆军中将王捷俊于1932年筹资修建。
陶侃,江西都昌人。
东晋名将。
曾在湘潭驻军。
为纪念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将此山名为陶公山。
并立陶公之雕像,以作纪念。
望衡亭共有三层。
从此处拾阶而上,可进入亭中,依次到达。
元御史變里浦化《望岳诗》曰 十载重来一凭栏,光阴不改旧江山。
亭高下瞰龙藏室,天远遥观虎拜斑。
耕钓每怀生处乐,驰驱未许老来闲。
雄风入座披襟好,静看渔舟上锦湾。
唐兴桥,是通往窑湾古镇的通道。
因毗邻唐兴寺而得名。
该桥始建于清初,为单孔花岗岩石拱桥。
围栏柱头上立有狮,象,鹿等动物石雕。
是湘潭市城区现存完好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窑湾老街,走在老街的麻石板上路上,道路两侧的商铺重新用仿古建筑建成。
就象回到了明清时期。
老街外,湘江岸边,花红柳绿,景色宜人。
湘江在这里陡然绕道向北,形成一个宽阔的江面。
走过唐兴桥,穿过窑湾老街。
忽然,一座碉堡形的建筑映入眼帘。
这便是我国个砖和钢筋砼结构的汽车站一一潭宝(窑湾)汽车站。
曾是上世纪沟通湘潭和宝庆(邵阳)公路的重要交通枢纽。
现已为景观广场。
记载着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
1925年,中国条公路一一长(长沙)潭(湘潭)公路建成。
接下来修建潭宝(宝庆,今邵阳)公路。
1927年潭宝公路建成通车,在公路的起点一一窑湾汽车站的东侧建成立碑,记载了这一过程。
碑的质地为花岗岩,方锥形。
熊希龄撰文,方永元书。
这是中国公路发展初期的重要见证。
白石公园位于湘潭市河西地区白马湖,为纪念伟大的画家齐白石先生而建。
内有齐白石先生雕像,齐白石纪念馆。
白石公园始建2001年,占地393亩其中湖面100亩。
现在这里是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老艺术家对人们的熏陶。
海会古寺位于湘潭市大湖街,始建于元未明初。
盛时长驻僧众百余人。
该寺共有大殿三个,前为弥勒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药王殿。
大雄宝殿中有主佛三尊,大殿两厢,有二十四位诸天,十八罗汉。
左侧有观音殿。
内有站立的观音菩萨佛像有四米多高。
是我所见过的最高的观音佛像。
右侧有禅房数间。
这座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古寺,虽位于闹市之中,生活的痕迹并没有将这片净土淹没。
每逢佛事,善男信女前来烧香拜佛,络绎不绝。
热闹非凡。
春风又绿江南岸,四月樱花更灿烂。
久居京城,偶回故里,喜见古城换新颜。
湘潭本是文化名城,名人古迹,数不胜数,发掘历史圣迹,展现先辈辉煌,显示悠久和厚重的文化历史层次,激励大家勿忘初心,为民族复兴不懈怠,努力进取,实在是功德无量。
大城市里, 青一色的高层水泥建筑固然雄伟壮观,却显单调乏味,湘江边的绿草鲜花,让人感觉生机盎然,那古香古色的楼台亭榭,长廊与垂柳、小桥流水形成绝配美景!令游人流连忘返。
我发现,湘潭在发展,湘潭在进步!
据史料记载,窑湾古镇于秦代立壶山港,建制于晋代公元313年,历经1700余年的沧桑巨变,已成为湘潭城区文化发源最早,人文资源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地方。
走进窑湾,就走进了湘潭的历史深处。
大唐兴寺坐落在湘潭市湘江边十八总的陶公山内。
晋朝时名石头寺,唐朝时改名大唐兴寺。
据说是唐高宗的重臣褚遂良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贬潭洲任刺史,褚心中郁闷,在石头寺大醉,愤而写下“大唐兴寺”,表达振兴大唐之意。
故而改名。
俗话时,先有唐兴寺,后有湘潭城。
可见唐兴寺对湘潭城何等重要。
湘潭市政府决定重修大唐兴寺。
计划今年六月奠基,预计两年内建成。
到时,大唐兴寺将重现暮鼓晨钟的景象。
为湘潭佛教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窑湾老物件展览馆。
收集了一些老物件。
如唐兴桥的石狮子,桥墩,老铺房的门窗等。
望衡亭位于湘江北岸石嘴垴陶公山下。
始建于晋。
相传陶侃曾在此屯。
在江边建有“望衡”亭。
取陶公望岳之意。
此亭为国民革军陆军中将王捷俊于1932年筹资修建。
陶侃,江西都昌人。
东晋名将。
曾在湘潭驻军。
为纪念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将此山名为陶公山。
并立陶公之雕像,以作纪念。
望衡亭共有三层。
从此处拾阶而上,可进入亭中,依次到达。
元御史變里浦化《望岳诗》曰 十载重来一凭栏,光阴不改旧江山。
亭高下瞰龙藏室,天远遥观虎拜斑。
耕钓每怀生处乐,驰驱未许老来闲。
雄风入座披襟好,静看渔舟上锦湾。
唐兴桥,是通往窑湾古镇的通道。
因毗邻唐兴寺而得名。
该桥始建于清初,为单孔花岗岩石拱桥。
围栏柱头上立有狮,象,鹿等动物石雕。
是湘潭市城区现存完好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窑湾老街,走在老街的麻石板上路上,道路两侧的商铺重新用仿古建筑建成。
就象回到了明清时期。
老街外,湘江岸边,花红柳绿,景色宜人。
湘江在这里陡然绕道向北,形成一个宽阔的江面。
走过唐兴桥,穿过窑湾老街。
忽然,一座碉堡形的建筑映入眼帘。
这便是我国个砖和钢筋砼结构的汽车站一一潭宝(窑湾)汽车站。
曾是上世纪沟通湘潭和宝庆(邵阳)公路的重要交通枢纽。
现已为景观广场。
记载着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
1925年,中国条公路一一长(长沙)潭(湘潭)公路建成。
接下来修建潭宝(宝庆,今邵阳)公路。
1927年潭宝公路建成通车,在公路的起点一一窑湾汽车站的东侧建成立碑,记载了这一过程。
碑的质地为花岗岩,方锥形。
熊希龄撰文,方永元书。
这是中国公路发展初期的重要见证。
白石公园位于湘潭市河西地区白马湖,为纪念伟大的画家齐白石先生而建。
内有齐白石先生雕像,齐白石纪念馆。
白石公园始建2001年,占地393亩其中湖面100亩。
现在这里是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老艺术家对人们的熏陶。
海会古寺位于湘潭市大湖街,始建于元未明初。
盛时长驻僧众百余人。
该寺共有大殿三个,前为弥勒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药王殿。
大雄宝殿中有主佛三尊,大殿两厢,有二十四位诸天,十八罗汉。
左侧有观音殿。
内有站立的观音菩萨佛像有四米多高。
是我所见过的最高的观音佛像。
右侧有禅房数间。
这座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古寺,虽位于闹市之中,生活的痕迹并没有将这片净土淹没。
每逢佛事,善男信女前来烧香拜佛,络绎不绝。
热闹非凡。
春风又绿江南岸,四月樱花更灿烂。
久居京城,偶回故里,喜见古城换新颜。
湘潭本是文化名城,名人古迹,数不胜数,发掘历史圣迹,展现先辈辉煌,显示悠久和厚重的文化历史层次,激励大家勿忘初心,为民族复兴不懈怠,努力进取,实在是功德无量。
大城市里, 青一色的高层水泥建筑固然雄伟壮观,却显单调乏味,湘江边的绿草鲜花,让人感觉生机盎然,那古香古色的楼台亭榭,长廊与垂柳、小桥流水形成绝配美景!令游人流连忘返。
我发现,湘潭在发展,湘潭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