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藏族——56个民族之外的民族

1年前 (2024-04-21)
白马藏族——56个民族之外的民族杜欢 白马"是古藏语,汉语意思为"藏族的"。
公元6世纪的某,吐蕃王朝东征大军与唐朝的部队在九寨沟一带相遇,于是,一场昏天昏地短相接的激战开始了,,这场战役以吐蕃王朝的胜利而告终。
奇怪的是,这支打了胜仗的队伍并没有跟随大部队继续前进,而是就地留守。
整个东征结束了,大部分的士都相继被召回,而这支队伍却没有接到任何回家的指令,永远被遗忘在这片异乡的土地上 这是一个忧伤了一千多年的故事。
故乡的影子在思念的泪水中渐渐模糊,一切只能重新开始。
他们躲在高山森林里,过上了半农半牧的隐蔽生活。
时光在飞快地流逝,为了能够永远记住"藏"这个特殊的身份,他们给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白马"。
这又是一支忠诚了一千多年的队伍。
如今,深山老林已变成白马藏族心目中最理想的家园,但他们用古藏语歌唱或讲述先民故事的习惯依然没有改变。
白马藏族,头戴毡帽(沙噶),帽子上插着吉祥的锦鸡颈羽或者雄鸡白色尾羽,寓意为吉祥。
为什么白马藏族毡帽(沙噶)上要插锦鸡颈羽或者雄鸡白色尾羽呢?故事发生在吐蕃王朝与唐王朝交战时期的公元前6世纪,白马藏与唐战时候,有一次唐在深夜里准备突袭藏时,突然一群锦鸡发出警钟般的鸣叫声,把藏们都惊醒了。
于是避免了唐的突袭。
从此后白马藏族感激锦鸡救了自己的,祖祖辈辈们感以头戴锦鸡的羽毛插在毡帽(沙噶)上以表纪念,也表示吉祥。
白马藏族女子头发上还要装饰圆形的鱼骨排,有美观和辟邪之说。
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白马人对自然的崇拜,对山川的顶礼膜拜,也造就了他们勤劳、勇敢的性格,孕育了白马藏族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
山深林茂,风吹草低,宽阔的河谷游弋着群群牛羊,年复一年荞麦花开,年复一年青稞飘香。
辛勤的劳动,简朴的生活,孕育出白马藏族独具韵的敬酒歌、跳槽盖、园园舞、猫猫舞等民族歌舞,白马藏族独特、浓郁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犹如一枝深山奇葩。
严格意义上的白马人已经不足1万人口了,属于的少数民族。
其实白马的历史相当古老,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就有了关于白马人的记载:“自冉肋以东北,君长数十,而白马,皆氐人也。
”也将其归于氐族,一个早已消失于历史的古老民族 扒昔加古寨,一个坐落于天母湖畔的古朴小寨。
在这里,可以走进白马人的传统木楼,向慈祥的白马老人讨一杯蜂蜜酒,在带有柴火清香的火塘边听他们讲述自己久远的传说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白马姑娘,她们被称作是“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宝贝”,一个个能歌善舞、热情大方。
姑娘们头上,都有白色的毡帽,插着洁白的羽毛,那是白马人古老传说中鸟的祝福。
白马女性头上的羽毛数量代表着她们的身份,小编偷偷告诉你:3根-待字闺中、2根-名花有主、1根-德高望重,记住了哦。
但是,她们的羽毛各位千万不要随便摸哦!除非你有意留在这里做白马女婿,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