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千佛山游记
1年前 (2024-04-21)
济南千佛山游记月空明 我有一个习惯,走到哪里就喜欢哪里,南方也好,北方也好,我都觉得一切都新鲜,都有一种说不出的美。
到了一个特别喜欢的地方,我会一遍一遍地去,不厌其烦,总也去不够。
以前我经常去北京出差,每次到北京,我总会找出几个小时去天安门转转,故宫我也去了七八次。
我到济南出差,只要天不是太热,总喜欢爬千佛山,不但我自己去,也会约我的朋友一起去。
到济南,不爬千佛山,不游大明湖,不看趵突泉,怎么也说不过去。
在济南出差,我一般是住在山东大厦或者是舜耕山庄,这两个酒店都是在千佛山脚下,爬千佛山很方便。
千佛山不太高,一个来回也就一两个小时,千佛山离济南市近,平常山上的人也不少。
我闲散惯了,每到一个地方出差,先要打听哪里有好玩的地方,这些年下来,也算走了不少地方。
好好工作,快乐生活,这样才能更好的更充实自己,才能增加更多见识。
现在旅游,最好不要跟着旅游团。
自己去自己喜欢的地方,爱待多久,就呆多久,能像当地人一样,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了解陌生城市的方方面面,那样深度旅游才有意思。
我们济南的司机老马,知道我喜欢到处旅游,告诉我他认识千佛山风景区的人。
如果我愿意去拜佛,他可以早上四点来开车接我,直接把车子开到千佛山弥勒大佛景区,去上头香。
听说,那里许愿很灵。
我这个人叶公好龙,喜欢进庙逛寺,可不喜欢烧香拜佛,我相信一切都是有因有果,做好自己,何必给别人添麻烦,去麻烦天上各路仙呢。
千佛山新建的弥勒大佛,非常精美,气势壮观。
弥勒大佛2000年竣工,我想千佛山弥勒佛可能是世界上的弥勒佛了。
在千佛山上,走在千佛山脚下,远远就能看到这尊开口大笑的金色弥勒佛,这处弥勒胜苑是千佛山景区最好玩的地方之一。
对于一般人来讲,观光旅游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了。
出去玩,用不着有多少学问,用不着非要成为历史教授,一样可以愉快的游玩。
历史知识,名人掌故,多少知道一些当然游玩起来会更有意思一些。
我好读书,不求甚解,经常对事情一知半解,急于下结论,在千佛山就闹出了不大不小的笑话。
我经常爬千佛山,了解一些千佛山的历史。
千佛山,古时候也叫历山,相传舜帝在历山耕过地,也叫舜耕山,山脚下的舜耕山庄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据记载,隋朝年间,千佛山上沿石壁刻了众多的石佛,建有千佛寺,千佛山因此得名。
我在千佛山上来来多少次,什么石佛也没有看到,很是纳闷。
我一直在想,这些石刻佛像会不会早已经被毁掉,或者风化掉了吧。
过来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千佛山山腰的兴国禅寺里面有千佛崖,崖壁上还保存了一些古代石刻佛像。
武断的认为,千佛山找不到石佛,只是我的无知罢了。
我爬千佛山,一直走同一条路,从没有从另一侧上山,从来没见过兴国禅寺。
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一个教训,我应该多做一些功课,才不于犯这种错误。
我济南的朋友,他们是济南人,他们从来没提过千佛山上还有石刻佛像,或许他们也不知道吧? 我想,是不是也有这种可能,在千佛山脚下建了太多新东西,让人看了兴趣索然。
走来走去,却忘了千佛山上有古代石刻佛像,再加上顽固的惯性思维,头脑不灵活,就知道一条道走到黑,从来不知道走新路,以于一直以为千佛山上的石佛都风化掉了! 《老残游记》记载,在大明湖北望,可见千佛山上寺庙,瓦舍,树木,历历在目,千佛山倒影湖面,犹如仙境。
现在千佛山上新修建的寺庙,沿路不少新塑的佛像,看起来很唐突,艺术性不强,和千佛山的景色不太搭调。
现在佛教也好,道教也罢,与时代已经格格不入,显得不太和适宜。
新建的寺庙和原来古老的寺庙比起来,没有了历史的厚重感,也缺少了那种自然人文的氛围。
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新砌的建筑,新塑成的雕像,没有岁月流逝的痕迹,没有历史的沧桑,就缺少了与人共鸣。
没有了认同感,新东西的魅力也就减了一大半。
我上山的路,必经过半山腰的历山院,一看就知道是古代建筑,历山院古色古香,古树参天,的山墙后面不知道藏着什么佛教的秘密,那种久远的年代感扑面而来,让人不觉心有触动。
奇怪的是,在这里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和尚老道,不知道这个历山院是不是也已废弃。
从千佛山山脚的牌楼进来不远,有一座财殿,香火旺盛。
大殿门前摆放了十几大小不一的财,好像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似的。
那些做生意的老板,怎么知道该拜哪一个财,万一错拜了别的行业的财,冷落掌管了自己吃饭的生意的财,那可是了不得事情? 依我看,还是孔老夫子说的对,敬鬼而远之为妙,财不拜也罢。
在财殿,观音祠几乎所有树,只要是手能够着的地方,都缠着红绳,就像是有人现在买汽车,总喜欢给新车扎上红绳。
这种做法,是不是也是为了讨个吉利,求个平安?把这些好端端的树的枝干,用红绳给缠的像木乃伊 一样,会不会把这些树给缠死?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新风俗? 登千佛山,沿盘道西路走不远,途中有一座唐槐亭,有一株古槐,相传是秦琼当年曾在此拴马。
古槐枝干苍劲,树冠若盖,但看其主干的粗细让人觉得这不像是有千年树龄的古树。
不管怎样,在唐槐亭停留片刻歇息一下,再想想秦琼买马的故事,眼前出现京剧里好汉秦琼的扮相,好不威风。
想到此,唐槐亭就一下生动起来,也不去管这棵古树的真伪了。
往上再登几段石阶,就到了齐烟九点的牌坊,据说在这个地点,可以看到整个济南的景色,不过树木遮挡,也看不出所以然来。
要想看济南全貌,最好的地点是山顶的一览亭,大明湖黄河波光闪亮,群山苍翠,山下楼房林立,道路纵横,一览无余。
千佛山植被茂盛,树木众多,山路幽静,是一座天然的氧吧。
登登高,望望远,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再去忙各自的工作和事业,不失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
济南人对千佛山习以为常,感觉不到它有多么的好。
我却感觉千佛山很好玩,我这个外来的和尚,来了这么多次,还是感觉很新鲜,好多地方还没有走到。
下次找机会去济南,一定要去兴国禅寺,去看千佛崖。
走新路,想新的东西,多做一些尝试,不管在哪都是很有益的。
书读千卷自通,好的地方,不妨多来几次,自然就会得到了它的妙处。
然而,一个人如果墨守成规,固守己见,又容易被个人情绪误导,说不定又会闹出千佛山无佛的笑话了。
照例,游千佛山,我也作律诗一首,作为纪念: 齐烟九点暮色轻,明湖重影残阳中。
千佛古雅胜迹在,唐槐新叶古风行。
登顶不似往时路,松柏尚有旧日影。
青山草木年年绿,喜着华发散春风。
到了一个特别喜欢的地方,我会一遍一遍地去,不厌其烦,总也去不够。
以前我经常去北京出差,每次到北京,我总会找出几个小时去天安门转转,故宫我也去了七八次。
我到济南出差,只要天不是太热,总喜欢爬千佛山,不但我自己去,也会约我的朋友一起去。
到济南,不爬千佛山,不游大明湖,不看趵突泉,怎么也说不过去。
在济南出差,我一般是住在山东大厦或者是舜耕山庄,这两个酒店都是在千佛山脚下,爬千佛山很方便。
千佛山不太高,一个来回也就一两个小时,千佛山离济南市近,平常山上的人也不少。
我闲散惯了,每到一个地方出差,先要打听哪里有好玩的地方,这些年下来,也算走了不少地方。
好好工作,快乐生活,这样才能更好的更充实自己,才能增加更多见识。
现在旅游,最好不要跟着旅游团。
自己去自己喜欢的地方,爱待多久,就呆多久,能像当地人一样,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了解陌生城市的方方面面,那样深度旅游才有意思。
我们济南的司机老马,知道我喜欢到处旅游,告诉我他认识千佛山风景区的人。
如果我愿意去拜佛,他可以早上四点来开车接我,直接把车子开到千佛山弥勒大佛景区,去上头香。
听说,那里许愿很灵。
我这个人叶公好龙,喜欢进庙逛寺,可不喜欢烧香拜佛,我相信一切都是有因有果,做好自己,何必给别人添麻烦,去麻烦天上各路仙呢。
千佛山新建的弥勒大佛,非常精美,气势壮观。
弥勒大佛2000年竣工,我想千佛山弥勒佛可能是世界上的弥勒佛了。
在千佛山上,走在千佛山脚下,远远就能看到这尊开口大笑的金色弥勒佛,这处弥勒胜苑是千佛山景区最好玩的地方之一。
对于一般人来讲,观光旅游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了。
出去玩,用不着有多少学问,用不着非要成为历史教授,一样可以愉快的游玩。
历史知识,名人掌故,多少知道一些当然游玩起来会更有意思一些。
我好读书,不求甚解,经常对事情一知半解,急于下结论,在千佛山就闹出了不大不小的笑话。
我经常爬千佛山,了解一些千佛山的历史。
千佛山,古时候也叫历山,相传舜帝在历山耕过地,也叫舜耕山,山脚下的舜耕山庄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据记载,隋朝年间,千佛山上沿石壁刻了众多的石佛,建有千佛寺,千佛山因此得名。
我在千佛山上来来多少次,什么石佛也没有看到,很是纳闷。
我一直在想,这些石刻佛像会不会早已经被毁掉,或者风化掉了吧。
过来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千佛山山腰的兴国禅寺里面有千佛崖,崖壁上还保存了一些古代石刻佛像。
武断的认为,千佛山找不到石佛,只是我的无知罢了。
我爬千佛山,一直走同一条路,从没有从另一侧上山,从来没见过兴国禅寺。
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一个教训,我应该多做一些功课,才不于犯这种错误。
我济南的朋友,他们是济南人,他们从来没提过千佛山上还有石刻佛像,或许他们也不知道吧? 我想,是不是也有这种可能,在千佛山脚下建了太多新东西,让人看了兴趣索然。
走来走去,却忘了千佛山上有古代石刻佛像,再加上顽固的惯性思维,头脑不灵活,就知道一条道走到黑,从来不知道走新路,以于一直以为千佛山上的石佛都风化掉了! 《老残游记》记载,在大明湖北望,可见千佛山上寺庙,瓦舍,树木,历历在目,千佛山倒影湖面,犹如仙境。
现在千佛山上新修建的寺庙,沿路不少新塑的佛像,看起来很唐突,艺术性不强,和千佛山的景色不太搭调。
现在佛教也好,道教也罢,与时代已经格格不入,显得不太和适宜。
新建的寺庙和原来古老的寺庙比起来,没有了历史的厚重感,也缺少了那种自然人文的氛围。
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新砌的建筑,新塑成的雕像,没有岁月流逝的痕迹,没有历史的沧桑,就缺少了与人共鸣。
没有了认同感,新东西的魅力也就减了一大半。
我上山的路,必经过半山腰的历山院,一看就知道是古代建筑,历山院古色古香,古树参天,的山墙后面不知道藏着什么佛教的秘密,那种久远的年代感扑面而来,让人不觉心有触动。
奇怪的是,在这里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和尚老道,不知道这个历山院是不是也已废弃。
从千佛山山脚的牌楼进来不远,有一座财殿,香火旺盛。
大殿门前摆放了十几大小不一的财,好像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似的。
那些做生意的老板,怎么知道该拜哪一个财,万一错拜了别的行业的财,冷落掌管了自己吃饭的生意的财,那可是了不得事情? 依我看,还是孔老夫子说的对,敬鬼而远之为妙,财不拜也罢。
在财殿,观音祠几乎所有树,只要是手能够着的地方,都缠着红绳,就像是有人现在买汽车,总喜欢给新车扎上红绳。
这种做法,是不是也是为了讨个吉利,求个平安?把这些好端端的树的枝干,用红绳给缠的像木乃伊 一样,会不会把这些树给缠死?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新风俗? 登千佛山,沿盘道西路走不远,途中有一座唐槐亭,有一株古槐,相传是秦琼当年曾在此拴马。
古槐枝干苍劲,树冠若盖,但看其主干的粗细让人觉得这不像是有千年树龄的古树。
不管怎样,在唐槐亭停留片刻歇息一下,再想想秦琼买马的故事,眼前出现京剧里好汉秦琼的扮相,好不威风。
想到此,唐槐亭就一下生动起来,也不去管这棵古树的真伪了。
往上再登几段石阶,就到了齐烟九点的牌坊,据说在这个地点,可以看到整个济南的景色,不过树木遮挡,也看不出所以然来。
要想看济南全貌,最好的地点是山顶的一览亭,大明湖黄河波光闪亮,群山苍翠,山下楼房林立,道路纵横,一览无余。
千佛山植被茂盛,树木众多,山路幽静,是一座天然的氧吧。
登登高,望望远,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再去忙各自的工作和事业,不失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
济南人对千佛山习以为常,感觉不到它有多么的好。
我却感觉千佛山很好玩,我这个外来的和尚,来了这么多次,还是感觉很新鲜,好多地方还没有走到。
下次找机会去济南,一定要去兴国禅寺,去看千佛崖。
走新路,想新的东西,多做一些尝试,不管在哪都是很有益的。
书读千卷自通,好的地方,不妨多来几次,自然就会得到了它的妙处。
然而,一个人如果墨守成规,固守己见,又容易被个人情绪误导,说不定又会闹出千佛山无佛的笑话了。
照例,游千佛山,我也作律诗一首,作为纪念: 齐烟九点暮色轻,明湖重影残阳中。
千佛古雅胜迹在,唐槐新叶古风行。
登顶不似往时路,松柏尚有旧日影。
青山草木年年绿,喜着华发散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