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相秦
1年前 (2024-04-21)
范雎相秦书林漫步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讲了范雎的一些故事。
以前对范雎这个名字听得不多,看了他的故事之后,感觉这是一个能人,他的故事也很有意思,特摘录下两段供大家观赏。
范雎原是魏国人,后历经许多磨难,经王稽提携和帮助,在秦国受到重视,建立了不少功绩,官相国,达到了事业的顶峰,以于可以青史留名了。
范雎的个故事就是关于他的介绍人王稽向他要人情的事情。
话说范雎当上了相国,王稽就来找他了,对他说:“事有不可知者三,有不可奈何者亦三……”他说,事情有三种不可知的情况,有三种无可奈何的情况。
大王说不准哪天去世了,这是种不可知的情况;您说不准哪天死了,这是第二种不可知的情况;我说不准哪天死了,这是第三种不可知的情况。
说完三种不可知情况,王稽接着说:大王一旦死了,您觉得有对不住我的地方,也就无可奈何了;您一旦死了,您觉得有对不住我的地方,也就无可奈何了;我一旦死了,您觉得有对不住我的地方,也就无可奈何了。
请注意,这是三种无可奈何的情况。
王稽说的这两个三,其中心思想是什么呢?虽然王稽没有明说,但我们猜也能猜出来,他这是提醒范雎,该报答他了。
如果三个人中有一个人死了,这人情都得报废,还不赶紧还人家的人情,省得留下遗憾!范雎当然听懂了,虽然心中不快,但也去向秦昭王给王稽要了个官和不低的待遇。
随后,范雎散了家财,“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范雎回报过去困厄时给过自己好处的人,做到一顿饭的恩情也一定报答,一点点的仇怨也要报复。
也就是说,不仅报恩,也报复仇怨。
如此做法,是否有些走极端了,在此我就不作评价了。
第二个故事是蔡泽劝退的事情。
蔡泽也是一个能人,没有两把刷子,怎么能被写入《史记》呢?蔡泽看准了范雎的仕途也快到头了,再加上赶上了恰当的时机,于是他就及时地出现在范雎的面前,一劝再劝又劝,终于把范雎说服了,蔡泽如愿以偿,取代范雎成了秦的相国。
前面的过程我就不说了,只引述一小段。
蔡泽:“……《易》曰‘亢龙有悔’,此言上而不能下,信而不能屈,往而不能自返者也。
愿君孰计之!”应侯曰:“善。
吾闻‘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
先生幸教,雎敬受。
” 蔡泽说,“亢龙有悔”,说的就是能上不能下,能伸不能屈,能往而不能自己返回的人啊。
你个人好好想想吧。
范雎说,好,我听说“有欲望而不知道满足,就会失去想要的东西;只知道占有而不知道停止,就会失去已有的东西。
”幸亏先生指教,敬听教诲。
后来,范雎入朝极力蔡泽,秦昭王召之面试,确实不错,当即任为客卿。
再后来,范雎称病辞职,虽然屡经挽留终于如愿。
真就应了蔡泽那句话,他果然接替范雎成为秦国的相国。
自古以来,有才有识者多,出人头地者少苦难出身者多,功成身退者少。
范雎都占着少数,也算是功成身退了吧! 我们还是用"太史公曰″来收尾吧。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范雎、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白首无所遇者,非计之拙,所为说力少也。
及二人羁旅入秦,继踵取卿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
然士亦有偶,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以前对范雎这个名字听得不多,看了他的故事之后,感觉这是一个能人,他的故事也很有意思,特摘录下两段供大家观赏。
范雎原是魏国人,后历经许多磨难,经王稽提携和帮助,在秦国受到重视,建立了不少功绩,官相国,达到了事业的顶峰,以于可以青史留名了。
范雎的个故事就是关于他的介绍人王稽向他要人情的事情。
话说范雎当上了相国,王稽就来找他了,对他说:“事有不可知者三,有不可奈何者亦三……”他说,事情有三种不可知的情况,有三种无可奈何的情况。
大王说不准哪天去世了,这是种不可知的情况;您说不准哪天死了,这是第二种不可知的情况;我说不准哪天死了,这是第三种不可知的情况。
说完三种不可知情况,王稽接着说:大王一旦死了,您觉得有对不住我的地方,也就无可奈何了;您一旦死了,您觉得有对不住我的地方,也就无可奈何了;我一旦死了,您觉得有对不住我的地方,也就无可奈何了。
请注意,这是三种无可奈何的情况。
王稽说的这两个三,其中心思想是什么呢?虽然王稽没有明说,但我们猜也能猜出来,他这是提醒范雎,该报答他了。
如果三个人中有一个人死了,这人情都得报废,还不赶紧还人家的人情,省得留下遗憾!范雎当然听懂了,虽然心中不快,但也去向秦昭王给王稽要了个官和不低的待遇。
随后,范雎散了家财,“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范雎回报过去困厄时给过自己好处的人,做到一顿饭的恩情也一定报答,一点点的仇怨也要报复。
也就是说,不仅报恩,也报复仇怨。
如此做法,是否有些走极端了,在此我就不作评价了。
第二个故事是蔡泽劝退的事情。
蔡泽也是一个能人,没有两把刷子,怎么能被写入《史记》呢?蔡泽看准了范雎的仕途也快到头了,再加上赶上了恰当的时机,于是他就及时地出现在范雎的面前,一劝再劝又劝,终于把范雎说服了,蔡泽如愿以偿,取代范雎成了秦的相国。
前面的过程我就不说了,只引述一小段。
蔡泽:“……《易》曰‘亢龙有悔’,此言上而不能下,信而不能屈,往而不能自返者也。
愿君孰计之!”应侯曰:“善。
吾闻‘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
先生幸教,雎敬受。
” 蔡泽说,“亢龙有悔”,说的就是能上不能下,能伸不能屈,能往而不能自己返回的人啊。
你个人好好想想吧。
范雎说,好,我听说“有欲望而不知道满足,就会失去想要的东西;只知道占有而不知道停止,就会失去已有的东西。
”幸亏先生指教,敬听教诲。
后来,范雎入朝极力蔡泽,秦昭王召之面试,确实不错,当即任为客卿。
再后来,范雎称病辞职,虽然屡经挽留终于如愿。
真就应了蔡泽那句话,他果然接替范雎成为秦国的相国。
自古以来,有才有识者多,出人头地者少苦难出身者多,功成身退者少。
范雎都占着少数,也算是功成身退了吧! 我们还是用"太史公曰″来收尾吧。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范雎、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白首无所遇者,非计之拙,所为说力少也。
及二人羁旅入秦,继踵取卿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
然士亦有偶,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