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娘酒的制作步骤
1年前 (2024-04-21)
梅州客家娘酒的制作步骤Mae 老爸有四个女儿,伺候了四个女儿坐月子后,老爸酿的客家娘酒在亲友中就有了不错的口碑: 香,甜,醇。
(试过有次,我家婆经过再三比对后,还是搞混了家里的蜂蜜和老爸酿的娘酒)。
每年,老爸总会酿几十斤酒,但永远是不够分的 。
下面是我们家的小师傅总结的娘酒步骤: (1)选料:黄酒选取糯米为原料,糙糯比较好;酒曲应该选梅州酒厂的娘酒酒饼。
(不同酒曲出的酒是不同的)(2)浸泡:把糯米浸泡左右,夏天半天即可;如果是高压锅蒸,则不需要浸泡。
(3)蒸米: 将米蒸熟蒸透,可用高压锅蒸。
注意,蒸出来的糯米饭要偏硬,如果是软饭的话,酿出来的酒会比较多沉淀物。
(4)冷却:将蒸熟的米起锅摊开晾凉;这个时候要防止小孩偷吃哟,小时候经常趁妈妈不注意偷吃饭团。
太香了。
(小师傅在偷吃啦!) (5)用预先晾凉的冷开水洒在糯米饭团上,作用是将饭团散开成饭粒,以便酒曲拌得更均匀。
然后把搞碎的酒曲洒在饭上搞均匀。
梅州买的酒饼,一般买来它就是一颗颗的,一颗蒸一斤米的量。
(TIPS: 拌酒曲时预留一点酒曲粉,糯米饭拌好入缸前在缸底洒薄薄一层,入缸后在饭上面也洒一些。
) (6)发酵:将拌好酒曲的糯米放入陶器坛中发酵,也可以用其他容器,比如塑料桶玻璃瓶,当然是陶器最好。
记得在坛子中间挖个洞,可以观察发酵情况。
盖上棉被。
(冬天则用棉被或者稻草包裹坛子保温。
夏天用薄被单即可,与人睡觉的温度为宜) 大约24小时后,坛内温度自然上升,这时候应该能闻到酒香了。
判断温度: 闻: 24小时有香气飘出,说明温度足以发酵。
摸: 发酵后要密切注意温度,可以手摸坛体,以陶罐为例温度略高于手温为宜,否则需加减覆盖物。
听: 听到坛内酒液偶尔一两声咕噜冒泡声是正常,如果太急的咕噜咕噜声,说明温度上升过快,需要降温,否则酒容易酸掉,此步也可以直接用眼观察。
一般24小时后,如果沸腾得厉害,开始加高度白米酒降温,防止发酵过度(发酵过度温度过高则酒会发酸)。
这个过程叫"降酒"。
一般10斤糯米要降2斤白酒左右为宜。
7)自然发酵七日左右后转入大缸中,封好口放置少两三个月,客家人一般会放置一年以上。
(其实发酵两周左右就可以取酒,但为了让糖份更好转化为酒精,保存越久酒质会更好)。
一般认为娘酒会"湿",所以酒要灸烤,也就是客家人的"砸酒"。
砸过的酒性温大补。
(8)砸酒:在坛子四周围上谷糠或者稻草,阴火炙烤,把酒煮沸,既灭菌又让酒的口感更醇香。
城市里很难有灸酒的条件了,一般家里只好煮,煮开即可。
红色的是红粬(客家人喜欢娘酒里面加红粬) (9)封坛或装瓶:自然冷却,过滤沉淀物,封好酒坛密封放置,常温保存,随时饮用。
当然,放置时间越久口感越好。
一定要记住,所有的过程都保持的干净,所有的具器,都必须用开水烫过。
老爸总说,酿酒无师傅! 意思就是酿酒必须是自己经过多次尝试,技术才会提高。
每一次的失败都会离成功更进一步,下一次,就可以喝到自己亲手酿制的美酒了。
(试过有次,我家婆经过再三比对后,还是搞混了家里的蜂蜜和老爸酿的娘酒)。
每年,老爸总会酿几十斤酒,但永远是不够分的 。
下面是我们家的小师傅总结的娘酒步骤: (1)选料:黄酒选取糯米为原料,糙糯比较好;酒曲应该选梅州酒厂的娘酒酒饼。
(不同酒曲出的酒是不同的)(2)浸泡:把糯米浸泡左右,夏天半天即可;如果是高压锅蒸,则不需要浸泡。
(3)蒸米: 将米蒸熟蒸透,可用高压锅蒸。
注意,蒸出来的糯米饭要偏硬,如果是软饭的话,酿出来的酒会比较多沉淀物。
(4)冷却:将蒸熟的米起锅摊开晾凉;这个时候要防止小孩偷吃哟,小时候经常趁妈妈不注意偷吃饭团。
太香了。
(小师傅在偷吃啦!) (5)用预先晾凉的冷开水洒在糯米饭团上,作用是将饭团散开成饭粒,以便酒曲拌得更均匀。
然后把搞碎的酒曲洒在饭上搞均匀。
梅州买的酒饼,一般买来它就是一颗颗的,一颗蒸一斤米的量。
(TIPS: 拌酒曲时预留一点酒曲粉,糯米饭拌好入缸前在缸底洒薄薄一层,入缸后在饭上面也洒一些。
) (6)发酵:将拌好酒曲的糯米放入陶器坛中发酵,也可以用其他容器,比如塑料桶玻璃瓶,当然是陶器最好。
记得在坛子中间挖个洞,可以观察发酵情况。
盖上棉被。
(冬天则用棉被或者稻草包裹坛子保温。
夏天用薄被单即可,与人睡觉的温度为宜) 大约24小时后,坛内温度自然上升,这时候应该能闻到酒香了。
判断温度: 闻: 24小时有香气飘出,说明温度足以发酵。
摸: 发酵后要密切注意温度,可以手摸坛体,以陶罐为例温度略高于手温为宜,否则需加减覆盖物。
听: 听到坛内酒液偶尔一两声咕噜冒泡声是正常,如果太急的咕噜咕噜声,说明温度上升过快,需要降温,否则酒容易酸掉,此步也可以直接用眼观察。
一般24小时后,如果沸腾得厉害,开始加高度白米酒降温,防止发酵过度(发酵过度温度过高则酒会发酸)。
这个过程叫"降酒"。
一般10斤糯米要降2斤白酒左右为宜。
7)自然发酵七日左右后转入大缸中,封好口放置少两三个月,客家人一般会放置一年以上。
(其实发酵两周左右就可以取酒,但为了让糖份更好转化为酒精,保存越久酒质会更好)。
一般认为娘酒会"湿",所以酒要灸烤,也就是客家人的"砸酒"。
砸过的酒性温大补。
(8)砸酒:在坛子四周围上谷糠或者稻草,阴火炙烤,把酒煮沸,既灭菌又让酒的口感更醇香。
城市里很难有灸酒的条件了,一般家里只好煮,煮开即可。
红色的是红粬(客家人喜欢娘酒里面加红粬) (9)封坛或装瓶:自然冷却,过滤沉淀物,封好酒坛密封放置,常温保存,随时饮用。
当然,放置时间越久口感越好。
一定要记住,所有的过程都保持的干净,所有的具器,都必须用开水烫过。
老爸总说,酿酒无师傅! 意思就是酿酒必须是自己经过多次尝试,技术才会提高。
每一次的失败都会离成功更进一步,下一次,就可以喝到自己亲手酿制的美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