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大坝锁大江

1年前 (2024-04-21)
葛洲大坝锁大江立早   葛洲坝水电站   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三峽末端河段上,距离长江三峽出口南津关下游2.3公里。
它是长江上座大型水电站,也是世界上的低水头大流最,径流式水电站。
1971年5月开工兴建,1972年12月停工,1974年10复工,1988年12月全部竣工。
坝型为闸坝,坝高47米,总库容量为15.8亿立方米。
总装机容量271.万千丸,其中二江水电站安装2台17万千瓦和5台12.5千瓦机组首台17月千瓦机组于81年7月30日投入运行。
大江水电站安装14台12.5万千瓦机组,年均发电量140亿千瓦时。
葛洲坝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一座纵贯南北的长江大桥,连接了鄂西地区的石南北道路。
  葛洲坝.水电站是长江干流上修建的座大型水电工程,是三峽工程的反调节和航运梯级。
, 坝址以上控制流上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为长.江总流域面50积的55.5%。
坝址处多年平量14300立方米秒平,平均年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
葛洲坝工程具有发电、改善航道等综效。
电站以500千伏和220千伏输电线路并入华中电网,并通过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向距离1000公里的上海输电120万千瓦。
库区回水110~180公里,使川江航运条件得到改善。
自毛泽东1964年五六月间提出"要下决心搞三线建设"的方针之后,翌年10月全国计划会议提出1966年国民经济计划按照"大小三线建设和一、二线国防工业、战备工程"为重点优先的安排的意见。
宜昌及鄂西地区,十堰及鄂北地区都成为三线建设地区。
1967年夏己有十多个大中型企业和科研单位落户于宜昌山区。
一下子增加这么多用电大户,湖北全省及邻近省份陷于电力严重短缺的困境。
1970年5月,为了缓解华中地区工业用电十分紧缺的局面,武汉军区和湖北省革委会向中央建议先修葛洲坝工程。
中央在研究了葛洲坝工程与三峽工程的关系,并听取了先建葛洲坝工程的不同意见后,于1970年12月26日批准兴建葛洲坝工程,并指出这是有计划、有步聚地为三峽工程作实准备。
长江三峽段,坡度陡,落差大,峡长谷深,不但水利资源丰富,又有优良的坝址,是建设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理想地点。
毛泽东曾为此写下了"高峡出平湖"的壮丽诗篇。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宜昌市区西部的长江干流上,坝址距三峽出口南津关2.3公里,距三峡大坝坝址37公里,距宜昌市中心4公里,因坝址横穿江心小岛葛洲而得名。
这里的江中有葛洲和西坝洲两个小岛,把长江分割成三条水道。
周恩来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千瓦的水力资源和建设长江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同时他还指出:"若不修建长江三峽水利枢纽工程,长江防洪就得不到解决,也更谈不上综利用问题。
我们修建三峽大坝,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洪水的威胁,实现毛主席"高峡出平湖"的宏伟理想,使它永远造福于人民“。
1958年二、三月间,周恩来在李富春、李先念的陪同下,从武汉溯江而上,视察了三峡,踏勘了三峽的两个坝区,便确定了长江的治理和远景规划。
1970年冬,周恩来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和讨论了长江三峽枢纽工程的组成部分一一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有关问题。
随后,毛泽东批示"赞成兴建此坝"。
这年12月30日,正式开始建设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1981年1月4日,中国万里长江坝一一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工程胜利龙。
大坝建成后,抬高了水位,有效地改善了三峽天然航道。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已不再是诗人的夸张和美好的幻想,如今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于1988年,前后经过18个年始成。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综利用长江水利资源的工程,具有发电、航运、泄洪、灌溉等综效盂。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将使坝的上游水位提高20多米,向上游回水100多千米,形成一个蓄水巨大的人造湖,同时也有效地改善三峽航道的险恶之情。
为了保证建坝后的顺利通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建有三座大型船闸,其中一号船闸建在大江上,面积相当于两个蓝球场那么大,比著名的美国田纳西河的威尔逊人字门还要大,可谓"天下门"。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研究始于50年代后期。
1970年12月30日破土动工。
1974年10月主体工程正式施工。
整个工程分为两期,期工程于1981年完工,实现了大江截流、蓄水、通航和二江电站台机组发电第二期工程1982年开始,1988年底整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葛洲坝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一座纵贯南北的长江大桥,其坝顶建有铁路、公路和人行道,连接了鄂西地区南北道路。
游人参观葛洲坝,可先到葛洲坝工程局接待室观看大坝电动模型和大江截流彩色纪录片,然后上坝饱览壮丽的大坝风光。
经葛洲坝船闸,体验水涨船高的奇妙感受,在甲板欣赏两岸旖旎风光,体会船在画中游的意义。
我们是从上游码头登上去葛洲坝的"长江5号“游轮的,游轮各层装饰豪华,各层前后甲板都可去参观拍江面及两岸风光。
船头前甲板,因航速较快,迎风非常大,风刮得嗖嗖的,吹得人都快站不住了。
(看照片吹起的衣服,就看得出江风的威力。
船尾的江风要小许多,游轮螺旋浆击起的浪花,在船尾江面上拖起一长溜的飞舞水珠,非常好看,也非常好玩。
游轮进葛洲坝船闸前,因从下游进船闸到上游来,我们和其他要到下游的船舶,只好停靠岸边,等下游船舶开进上游后,我们到下游的船才能进船闸…… 40分钟后,我们的船才进闸,站在船尾可看见闸门关闭,然后开始往外排水,船体在船闸里一点一点的下降,到水位下降22米,跟下游江面齐平时,我们的游轮就开出船闸,进入下游航道。
看着前面一高大的船闸,似一架悬崖堵在眼前时,即压抑,又兴奋。
(整个过闸时间半小时) 上行则相反。
船务部门,船闸调度通过无线联网,指令各船进闸时间(下行一样)。
顺流而上,经过此次的实践感受,终于知道所谓"水涨船高",是怎么的一个原理了。
压抑的是站在这像山一样的船闸的面前,人真是太渺小了,兴奋的是我们的祖国太強大、太伟大了,竞成制造出世界的、有两个兰球场大的雄伟的闸门,而感到骄傲。
葛洲坝上游江面平稳,就跟湖面一样,下游视野开阔,江面宽广,流速湍急,使人豁然开朗。
图片网络照片一片云敏子文字立早2019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