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游记
1年前 (2024-04-21)
苏州游记思梧听月 作者:项娟 趁着假期,带女儿去苏州散心。
苏州,对于我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我已去过多次,陌生是因为每次都是走马观花,没有真正地领略过姑苏的古韵风情。
女儿听说要去苏州,高兴得像只快乐的小燕子。
她早就盼望着这的到来。
在出发前的晚上,她花了很多心思整理好自己的行李箱,调好闹钟后,早早地睡了。
而我认真地读着友人为我精心准备的关于苏州的散文。
他说出去旅行,就得做足功课。
就那样,我带着对苏州的向往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在夕阳的辉映下,我们赶到了苏州城。
弟妹早已在火车站外等候,她说已经帮我们制定了行程。
看来,这次苏州之旅是认真的了。
夜游山塘街 当晚,我们驱车来到苏州古城西北,去寻找那闻名已久的“七里山塘”。
都说“苏州是水的天下。
”果不其然,刚刚还走在汽车川流不息的现代化都市里,一个转身,古色古香的建筑、小桥流水人家映入眼帘,一时间,竟有在现代与古代穿梭的感觉。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我带着孩子们吟诗走进了山塘街。
这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房屋都是临河而建,街道由石板铺成,两旁的商铺错落有致。
远远望去,商铺门前的红灯笼排成了一条长龙顺着河流蜿蜒,灯光随着流水荡漾,格外令人陶醉。
女儿被街边的“糖人”吸引住了,喊着叫着要吃糖。
卖“糖人”的老匠人没等我开口,就指着那一排小动物类的糖儿,让女儿选一个喜欢的。
女儿说最喜欢蝴蝶,老匠人就用勺子舀起糖浆在油纸上画出一只蝴蝶,接着用一根竹签压在蝴蝶上。
几秒钟的时间,就给变出一只棕、亮晶晶的糖蝴蝶来,这让女儿欢喜不已! 山塘街不止有“糖人”儿,还有“梅花糕”、“海棠糕”、“慕容传家酥”、“赤豆小圆子”等等。
除了小吃名声在外,丝绸绫罗更是一大特色。
沿街走着,我没有放过任何一家丝绸店。
“吴韵丝绸”、“丝情韵意”、“忆江南丝行”、“姑苏巧手坊”等,多么诗情画意的名字。
走进店里,我细细地赏着各种丝绸衣物的花色、款式……渐渐地,仿佛自己真的穿越到了千年之前,身着一袭淡青色绫罗,站在这古色古香,朱栏层楼之上,倚窗远眺……好一个江南姑娘!忽而,我被自己的这个千年之梦给逗笑了。
夜游山塘,美在水,美在灯光;美在丝绸,美在黛瓦粉墙。
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
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
”七里山塘,也吸引了多少如我等众人来苏州寻梦! 梦醒后,继续向前。
走到山塘街的尽头,从河的对岸折回,在一处粉墙上看到有绳子挂着无数的卡片。
拿起一张细看,才知道是游客在此许下的美好愿望。
不由得我也心生许愿的想法。
于是去寻找那些卡片的来源。
在绳子的顶端,我看到悬挂着一些小布袋,里面有空白的许愿卡。
有的小布袋里还有一些零钱,小布袋的旁边张贴了“微信支付”的二维码,并没有人照看。
我有些震撼,苏州人竟如此豁达!用他们豁达的心胸包容着无数个愿望,用相互之间的信任支撑着梦想的实现,也包括我的“千年之愿”。
雨中漫步平江路 六月的阴天,吹着微风,对于外出游玩的人们来说,我觉得是应了“天时”。
我和弟妹带着两个孩子走过几处爬满“爬山虎”的房子(我猜苏州人很爱种植物),穿过干将路,就踏上了悠长的平江小巷,这是一条沿河小巷,与“山塘街”相比,少了熙熙攘攘的游客穿行,耳畔回响的多是吴侬软语。
为了应景,我给孩子们穿上了粉色绿边旗袍,并分别配上一把小圆扇。
刚迈出小碎步,突然下起雨来,我们只能跟着人群躲进一处河棚雨廊。
孩子们闲不住,他们一会儿唱歌跳舞,一会儿细数着雨滴落在水中激起的水圈儿。
90后的弟妹用抖音,配上一段苏州评弹给孩子们拍了一段江南小女子打扇的小视频,引得躲雨人一片欢笑。
雨越来越小,渐渐地,天空只飘着丝丝细雨。
游客们按捺不住,纷纷走上街头。
我们也随着人群在细雨中向前漫步,古宅街巷、文艺范的小店,街边菜馆小吃,都深深吸引着我的视线和。
每一处给我带来的小惊喜,都能让我为它驻足。
细雨轻柔地抚摸着那黑白搭配的黛瓦粉墙、朴实的雕花石窗,干干净净的石拱桥承载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记忆。
那街头廊角的青年男女在细雨中卿卿我我,好不浪漫! 不经意间,我看到那桥头坐着一位大约七八十岁的阿婆,身旁放着一个竹筐。
我向她走去,远远地,一股清香向我飘来。
走近一看,阿婆的竹筐里装满了洁白的玉兰花,还有她自制的茉莉花环。
阿婆看我走来,用地道的苏州话问我“小娘鱼阿要买花?”我猜阿婆是在问我是否买花,我告诉她身上没有带现金。
阿婆侧着身竟从衣兜里摸出一张“微信支付”二维码,我明白了她的意思是可以用微信付款。
面对此情此景,我忍俊不禁的同时,更是佩服老人的吐故纳新,紧随时代的脚步前行。
走累了,在街边小吃店内尝尝酱汁鸡爪,品品赤豆小圆子……原来生活可以过得像首诗,我不禁羡慕起生活在诗画中的苏州人来。
短短两日,放空自己,穿梭在现代都市与姑苏古城中,从“山塘街”到“平江路”,流经千年的河流,为我冲去一切烦忧。
姑苏美景,着实令人流连忘返,满心期待再一次“苏州游”。
苏州,对于我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我已去过多次,陌生是因为每次都是走马观花,没有真正地领略过姑苏的古韵风情。
女儿听说要去苏州,高兴得像只快乐的小燕子。
她早就盼望着这的到来。
在出发前的晚上,她花了很多心思整理好自己的行李箱,调好闹钟后,早早地睡了。
而我认真地读着友人为我精心准备的关于苏州的散文。
他说出去旅行,就得做足功课。
就那样,我带着对苏州的向往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在夕阳的辉映下,我们赶到了苏州城。
弟妹早已在火车站外等候,她说已经帮我们制定了行程。
看来,这次苏州之旅是认真的了。
夜游山塘街 当晚,我们驱车来到苏州古城西北,去寻找那闻名已久的“七里山塘”。
都说“苏州是水的天下。
”果不其然,刚刚还走在汽车川流不息的现代化都市里,一个转身,古色古香的建筑、小桥流水人家映入眼帘,一时间,竟有在现代与古代穿梭的感觉。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我带着孩子们吟诗走进了山塘街。
这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房屋都是临河而建,街道由石板铺成,两旁的商铺错落有致。
远远望去,商铺门前的红灯笼排成了一条长龙顺着河流蜿蜒,灯光随着流水荡漾,格外令人陶醉。
女儿被街边的“糖人”吸引住了,喊着叫着要吃糖。
卖“糖人”的老匠人没等我开口,就指着那一排小动物类的糖儿,让女儿选一个喜欢的。
女儿说最喜欢蝴蝶,老匠人就用勺子舀起糖浆在油纸上画出一只蝴蝶,接着用一根竹签压在蝴蝶上。
几秒钟的时间,就给变出一只棕、亮晶晶的糖蝴蝶来,这让女儿欢喜不已! 山塘街不止有“糖人”儿,还有“梅花糕”、“海棠糕”、“慕容传家酥”、“赤豆小圆子”等等。
除了小吃名声在外,丝绸绫罗更是一大特色。
沿街走着,我没有放过任何一家丝绸店。
“吴韵丝绸”、“丝情韵意”、“忆江南丝行”、“姑苏巧手坊”等,多么诗情画意的名字。
走进店里,我细细地赏着各种丝绸衣物的花色、款式……渐渐地,仿佛自己真的穿越到了千年之前,身着一袭淡青色绫罗,站在这古色古香,朱栏层楼之上,倚窗远眺……好一个江南姑娘!忽而,我被自己的这个千年之梦给逗笑了。
夜游山塘,美在水,美在灯光;美在丝绸,美在黛瓦粉墙。
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
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
”七里山塘,也吸引了多少如我等众人来苏州寻梦! 梦醒后,继续向前。
走到山塘街的尽头,从河的对岸折回,在一处粉墙上看到有绳子挂着无数的卡片。
拿起一张细看,才知道是游客在此许下的美好愿望。
不由得我也心生许愿的想法。
于是去寻找那些卡片的来源。
在绳子的顶端,我看到悬挂着一些小布袋,里面有空白的许愿卡。
有的小布袋里还有一些零钱,小布袋的旁边张贴了“微信支付”的二维码,并没有人照看。
我有些震撼,苏州人竟如此豁达!用他们豁达的心胸包容着无数个愿望,用相互之间的信任支撑着梦想的实现,也包括我的“千年之愿”。
雨中漫步平江路 六月的阴天,吹着微风,对于外出游玩的人们来说,我觉得是应了“天时”。
我和弟妹带着两个孩子走过几处爬满“爬山虎”的房子(我猜苏州人很爱种植物),穿过干将路,就踏上了悠长的平江小巷,这是一条沿河小巷,与“山塘街”相比,少了熙熙攘攘的游客穿行,耳畔回响的多是吴侬软语。
为了应景,我给孩子们穿上了粉色绿边旗袍,并分别配上一把小圆扇。
刚迈出小碎步,突然下起雨来,我们只能跟着人群躲进一处河棚雨廊。
孩子们闲不住,他们一会儿唱歌跳舞,一会儿细数着雨滴落在水中激起的水圈儿。
90后的弟妹用抖音,配上一段苏州评弹给孩子们拍了一段江南小女子打扇的小视频,引得躲雨人一片欢笑。
雨越来越小,渐渐地,天空只飘着丝丝细雨。
游客们按捺不住,纷纷走上街头。
我们也随着人群在细雨中向前漫步,古宅街巷、文艺范的小店,街边菜馆小吃,都深深吸引着我的视线和。
每一处给我带来的小惊喜,都能让我为它驻足。
细雨轻柔地抚摸着那黑白搭配的黛瓦粉墙、朴实的雕花石窗,干干净净的石拱桥承载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记忆。
那街头廊角的青年男女在细雨中卿卿我我,好不浪漫! 不经意间,我看到那桥头坐着一位大约七八十岁的阿婆,身旁放着一个竹筐。
我向她走去,远远地,一股清香向我飘来。
走近一看,阿婆的竹筐里装满了洁白的玉兰花,还有她自制的茉莉花环。
阿婆看我走来,用地道的苏州话问我“小娘鱼阿要买花?”我猜阿婆是在问我是否买花,我告诉她身上没有带现金。
阿婆侧着身竟从衣兜里摸出一张“微信支付”二维码,我明白了她的意思是可以用微信付款。
面对此情此景,我忍俊不禁的同时,更是佩服老人的吐故纳新,紧随时代的脚步前行。
走累了,在街边小吃店内尝尝酱汁鸡爪,品品赤豆小圆子……原来生活可以过得像首诗,我不禁羡慕起生活在诗画中的苏州人来。
短短两日,放空自己,穿梭在现代都市与姑苏古城中,从“山塘街”到“平江路”,流经千年的河流,为我冲去一切烦忧。
姑苏美景,着实令人流连忘返,满心期待再一次“苏州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