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人那事(童年篇)
1年前 (2024-04-21)
那年那人那事(童年篇)小红 童年是天真无邪的,童年是绚丽多姿的。
但凡记忆的闸门一打开,童年往事就会喷涌而…… 老实人的调皮事 时年五岁,随妈住大队小学。
她教课,我无事,遂生孽:扯小哥哥帽、丢小姐姐书,无所不为。
尤当妈背向学生于黑板写字时,我更是如入无人之境随心所欲,哥哥姐姐们心有怨气而敢怒不敢言。
小调皮不断,恶作剧暂无。
无奈之下,刚满6岁才几天,我就被舍近求远送去公社中学启蒙。
此举并非让我享重点学校殊荣,而属避嫌,便于管教。
一日放学,我与同伴刚踏上马路,老远就见一黄包车(吉普车)扬尘而来。
人家斗天斗地我斗车,于是独自立于马路正中,叉开双腿、伸开双臂呈一大字,嘴中大声念诵一首刚学会的打油诗。
50余载过去,今天这诗依然一字不漏:“汽车来了我不怕,我和汽车打一架;打得汽车作粑粑,汽车喊我作呀呀(爸爸)”。
稍倾,黄包车与其说在我面前戛然而止,倒不如说被我成功逼停,灰蒙蒙中从驾驶座走下来一位身穿军装、两眼圆瞪的叔叔要抓我。
说时迟那时快,我撒腿就沿小路往学校跑,嘴在喊、魂在飞!好在叔叔脚下留情、见好就收。
此乃我人生次恶作剧,没想到也是一次,因为随着那黄包车的戛然而止,我的恶作剧从此也被吓得戛然而止。
优秀学生也蹩脚 那是一个读书无用的时代,那是一个写大字报的时代,那是一个隔三差五忆苦思甜的时代,那是一个种水稻、挖红薯、挑煤炭、做算盘劳动不断的时代。
尽管如此,我凭借不笨的基因和日渐养成的乖巧,成了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优秀学生。
红小时代手臂上由两杠中队长到三杠大队长;班里从没让班长职务旁落,直到高中才降为学习委员。
初中升高中虽不凭成绩凭,我平均分数90分高居全校,也没有不荐之理。
七七年底,适逢恢复高考,崇学之风暂露端倪。
此时我距高中毕业仅一学期之隔,全区4个公社8个班举行统考,我独得政治(96)和英语(95)两个单科,还有一个数学(99)单科第二,总分第二,名为我的班长。
然而您想不到,我这个区区全区第二名居然有物理和化学两门成绩居于及格线以下,这两科也正是我校的硬伤。
尔后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虽然高考中化学有了长足进步,但物理仅得33分,总分才过专科线。
身体嬴弱属常态 那个时候一间教室好几十号学生,鲜见高个子,也鲜见胖子,似乎个个又矮又瘦,我也不例外。
最根本的原因是物资匮乏,人体缺少必需的营养。
我小时候家里经常青黄不接,一日三餐皆吃红薯是常事,最苦的时候晚餐仅有几粒豌豆,并且对这些五谷杂粮我毫无好感,看都懒得看,更别说吃。
别人饥不择食,我宁愿饿着肚子也不轻易就范。
到了高二一学期,才真正开启读书模式,这时候稍一用脑我就感觉力不从心、精恍惚。
家里为我缓解的办法就是“脑乐静”和“维磷补汁”,依然没从增加营养角度去考虑。
结果治标没治本,严重影响高考发挥,以致考完后我都羞于见到老师,一个人悄悄拿上生活用品逃也似地回去的。
一个多月后成绩公布通知体检,经过休整后的我身高才1米53 ,体重才73斤,其他同学也大多相差无几。
后来大学生活稍有改善,身体就明显向好。
这还根本不算。
高中同班一女同学,她体检时身高仅1米37,托人找关系“走后门”提高到1米45。
无巧不成书,这个1米45竟成了她这辈子的最高海拔。
后来她开车自娱为“我是无人驾驶,你们得小心哦”,这话让我印象深刻。
40年后她去看望当年同样身高、后来身体欠佳、生活贫困的女同学,一见面,那同学就说:“你真的长高了哎!”
但凡记忆的闸门一打开,童年往事就会喷涌而…… 老实人的调皮事 时年五岁,随妈住大队小学。
她教课,我无事,遂生孽:扯小哥哥帽、丢小姐姐书,无所不为。
尤当妈背向学生于黑板写字时,我更是如入无人之境随心所欲,哥哥姐姐们心有怨气而敢怒不敢言。
小调皮不断,恶作剧暂无。
无奈之下,刚满6岁才几天,我就被舍近求远送去公社中学启蒙。
此举并非让我享重点学校殊荣,而属避嫌,便于管教。
一日放学,我与同伴刚踏上马路,老远就见一黄包车(吉普车)扬尘而来。
人家斗天斗地我斗车,于是独自立于马路正中,叉开双腿、伸开双臂呈一大字,嘴中大声念诵一首刚学会的打油诗。
50余载过去,今天这诗依然一字不漏:“汽车来了我不怕,我和汽车打一架;打得汽车作粑粑,汽车喊我作呀呀(爸爸)”。
稍倾,黄包车与其说在我面前戛然而止,倒不如说被我成功逼停,灰蒙蒙中从驾驶座走下来一位身穿军装、两眼圆瞪的叔叔要抓我。
说时迟那时快,我撒腿就沿小路往学校跑,嘴在喊、魂在飞!好在叔叔脚下留情、见好就收。
此乃我人生次恶作剧,没想到也是一次,因为随着那黄包车的戛然而止,我的恶作剧从此也被吓得戛然而止。
优秀学生也蹩脚 那是一个读书无用的时代,那是一个写大字报的时代,那是一个隔三差五忆苦思甜的时代,那是一个种水稻、挖红薯、挑煤炭、做算盘劳动不断的时代。
尽管如此,我凭借不笨的基因和日渐养成的乖巧,成了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优秀学生。
红小时代手臂上由两杠中队长到三杠大队长;班里从没让班长职务旁落,直到高中才降为学习委员。
初中升高中虽不凭成绩凭,我平均分数90分高居全校,也没有不荐之理。
七七年底,适逢恢复高考,崇学之风暂露端倪。
此时我距高中毕业仅一学期之隔,全区4个公社8个班举行统考,我独得政治(96)和英语(95)两个单科,还有一个数学(99)单科第二,总分第二,名为我的班长。
然而您想不到,我这个区区全区第二名居然有物理和化学两门成绩居于及格线以下,这两科也正是我校的硬伤。
尔后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虽然高考中化学有了长足进步,但物理仅得33分,总分才过专科线。
身体嬴弱属常态 那个时候一间教室好几十号学生,鲜见高个子,也鲜见胖子,似乎个个又矮又瘦,我也不例外。
最根本的原因是物资匮乏,人体缺少必需的营养。
我小时候家里经常青黄不接,一日三餐皆吃红薯是常事,最苦的时候晚餐仅有几粒豌豆,并且对这些五谷杂粮我毫无好感,看都懒得看,更别说吃。
别人饥不择食,我宁愿饿着肚子也不轻易就范。
到了高二一学期,才真正开启读书模式,这时候稍一用脑我就感觉力不从心、精恍惚。
家里为我缓解的办法就是“脑乐静”和“维磷补汁”,依然没从增加营养角度去考虑。
结果治标没治本,严重影响高考发挥,以致考完后我都羞于见到老师,一个人悄悄拿上生活用品逃也似地回去的。
一个多月后成绩公布通知体检,经过休整后的我身高才1米53 ,体重才73斤,其他同学也大多相差无几。
后来大学生活稍有改善,身体就明显向好。
这还根本不算。
高中同班一女同学,她体检时身高仅1米37,托人找关系“走后门”提高到1米45。
无巧不成书,这个1米45竟成了她这辈子的最高海拔。
后来她开车自娱为“我是无人驾驶,你们得小心哦”,这话让我印象深刻。
40年后她去看望当年同样身高、后来身体欠佳、生活贫困的女同学,一见面,那同学就说:“你真的长高了哎!”